(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人民医院 636700)
摘要:目的 对胃癌手术后患者的肠内肠外营养进行评价,并对术后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和研究。方法 随机挑选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医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百位,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包含五十位患者。对实验组患者的肠内肠外均进行营养供给,而对照组患者则只进行肠外的营养供给。结论 进行手术后的胃癌患者的营养容易出现供给不足,对病人进行肠内外的营养干预则可以大大降低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
关键词:胃癌手术后;肠内外营养干预;营养风险评估
胃癌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为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我们国家癌症的发病率非常高,且每年都在上升。胃癌病人手术后容易营养不良,这与术后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恢复情况等有关。随着各种术后不良症状的出现,也导致了营养不良的加剧,病人身体内的蛋白含量低、免疫力降低,加剧了病人病情的恶化,不利于病人的恢复,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从而增加了治疗的负担。因此,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不良情况,促进病人术后机体的恢复。医学研究证实,对患有胃癌的病人提供完善的营养支持会大大降低营养风险,而病人的整体存活率也会大大提高。所以有必要对胃癌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干预和营养风险进行评估。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病例选取
随机挑选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医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百位,其中有男性患者六十位,女性患者四十位,年龄均在三十五岁到七十岁之间。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包含五十位患者。这些患者都符合研究标准,即均为胃癌患者,且已经进行了胃癌手术治疗,年龄在三十五到七十岁。没有癌症的转移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同时精神状况良好无异常,有正常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在进行研究前,在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均填写同意书。
1.2 营养干预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肠内肠外的营养干预治疗,手术过程中在患者鼻孔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在手术完成二十四小时后通过该管给患者输入适量的营养液,如果病人没有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时,使用瑞素对病人进行肠内的营养干预,并且要控制好温度,以三十七到四十摄氏度为宜,整个过程要缓慢、适量、适度地对病人进行营养的干预。而病人肠外的营养干预则通过在术后二十四小时进行,通过手臂静脉血管注入由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和其他人体所需营养元素组成的混合液配制成的营养液输入患者体内。而对照组的病人则只进行肠外的营养干预,其干预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1.3 营养风险评估方法
在病人办理入院治疗手续完成后即采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10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和筛查。这一部分的主要环节有癌症病情状况评分(轻0分、中1分、重2分、极重3分)、营养水平情况评估(优0分、良1分、差2分、极差3分)。根据所采用的营养评估体系,营养风险评估得分大于等于3分即认为存在营养风险,并参考该结果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
首先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定期对患者进行询问检查,注意其是否存在伤口感染、腹部不适、肠内出血等症状。并记录好患者住院时间和体征状况。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及指标监测,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前一天和手术后第十天分别空腹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检测血液中TP(血清蛋白)、Hb(血红蛋白)、IgG(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2 研究结果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比分析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的变化以及其营养风险评估的得分情况。如下表1。
针对结果进行分析可见,通过营养风险评估的得分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均有营养风险。证实胃癌手术后患者均会出现营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手术后的患者机体康复过程中会大量地消耗分解有机物以供机体吸收,新陈代谢比较快,使得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对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营养干预就可以明显地改良患者的营养状况,由表1中结果可知,营养干预后患者体内的营养指标均得到了上升,相比于对照组的患者,其营养状况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3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经过对患者的肠内肠外进行营养干预后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在康复阶段出现的不良症状,可以有利于患者后期的较快恢复。一些其他的医学界研究已经证实了患者的营养状况会直接影响患者恢复期的后遗症出现情况,较差的营养状况会大大地提高患者在恢复阶段出现并发症的机率。另外也有试验结果证明肠内肠外的营养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使患者可以尽早地出院。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后的胃癌患者的营养干预现阶段主要有三类方式,一类是在肠外进行营养干预,另一类是在患者肠内给予营养干预;还有一类是在患者的肠内肠外进行联合的营养干预。有关数据显示,在患者进行手术后第一天进行肠内肠外的营养干预较好。这是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营养干预,能明显地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这种营养干预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营养状况的提高,也有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4 结语
由上述可知,患有胃癌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后存在很高的营养风险,应该注意进行营养的评估,并针对情况不良的患者要尽快地进行肠内肠外的营养干预以免影响后期自身的恢复,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降低后遗症的出现,避免不必要的住院费用和时间。这种肠内肠外的营养干预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邴红霞,郑秋雨,徐兰等。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耐受性分析及临床结果的影响[J].杭州,浙江大学学报,2012,20:21-30.
[2]沈海兵,韩梅等。胃癌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现状分析[J].安徽医学,2014,10(30):212-222.
[3]李荣海,王白石,张家近等。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手术后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8(14):1-5.
[4]刘洪义,张红星,范喜明,等。胃癌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2(34):230-236.
[5]王东升,蔡彩宁,何立新等。胃癌根治术后肠外长捏联合序贯营养支持疗效的观察[J].河北医药报,2014,23(35):23-26.
[6]刘晶晶,张兴庆,洪景芳等。国内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14,29(33):23-29.
[7]李周,郭嘉有,方健等。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功能状态影响的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00,39(19):56-59.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手术后论文; 术后论文; 病人论文; 实验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