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人民医院 1516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我所从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对照组给予基础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总有效率更好,且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广泛性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高血压
前言: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以进行性的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性症状。该症状往往伴随着各种临床疾病、靶器官损伤和危险性因素等并发症[1]。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干预,临床上一般都采取西药治疗的方式进行控制,但是往往伴随着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等问题[2]。本文针对我所从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针对我所从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经过诊断,都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的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男性患者有52人,女性患者有38人,患者年龄为41-87岁,平均为(66±11.4)岁;病程为1.5-11年,平均病程(4.3±2.2)年。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人。其中对照组男性27人,女性患者18人,平均年龄为(65.8±10.8)岁,平均病程(4.5±2.5)年;观察组男性25人,女性患者20人,平均年龄为(66.2±10.3)岁,平均病程(4.6±2.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应的西药进行高血压的控制,在ARB、ACEI、CCB中选择一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一种或者多种联合用药,并给与利尿剂给予疏导[3]。
观察组患者对患者进行辩证分型,对于阴阳两虚者,给予远志9g,石菖蒲9g,石斛9g,五味子9g,制附子6g,肉桂3g,苁蓉10g,泽泻12g,茯苓12g,茱萸12g,巴戟天12g,麦冬15g,杜仲15g,熟地15g;对于肝肾阴虚者,给予珍珠母30g,白芍15g,泽泻12g,丹皮12g,萸肉12g,天麻12g,川牛膝15g,杜仲15g,枸杞15g,桑寄生15g,何首乌30g,山药30g,生地30g;对于肝阳上亢者,给予茵陈12g、车前子(包煎)20g、决明子30g、钩藤30g、菊花30g、生地30g、木通9g、山栀10g、黄芩9g、柴胡10g、泽泻12g、天麻12g、龙胆草12g;对于痰湿壅盛者,给予川芎15g、丹参30g、车前子30g(包煎)、生山楂30g、猪苓12g、泽泻12g、茯苓12g、天麻12g、白术12g、菖蒲9g、南星9g、陈皮9g、半夏9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方剂用水煎服,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治疗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测量相比较原来下降了20mmHg以上,且处于正常的水平;有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但是尚未达到正常水平,下降幅度在10-19mmHg之间。
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压无变化或者情况恶化。
总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组别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软件数据包对于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量性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性资料采取X2检验。当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结果可以得到,观察组显效32人,有效11人,无效2人,总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22人,有效12人,无效11人,总治疗有效率为75.6%。两组比较,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和总的治疗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中医的范畴中,高血压属于“头痛”、“眩晕”的范畴。其主要的形成原因和病理机制在中医中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中有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说法。而在《千金方》中也有关于肝为厥逆,上亢头脑的记载。这就说明肝脏是造成高血压形成的主要脏器部位,中医认为“阳亢”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丹溪心法》和《景岳全书》中都有提及到痰湿都是造成作眩的诱因。在临床的观察和对患者的辩证分析中,患者主要分为痰湿壅盛和肝阳上亢两种主要的类型,造成这两种辩证症状的主要原因,估计是和当前日益增大的都市生活压力和不良饮食所造成的过度肥胖有密切的联系。
目前,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采取西药控制的方法,这是因为西医针对高血压进行循证治疗的相关数据和研究成果较多,能够针对血压升高的靶器官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耐受的情况,例如采取CCB进行治疗,容易引起患者体内离子紊乱,头部肿胀等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晰,因此这对于西医的循证治疗也带来很大的障碍[4-5],而中医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立足于临床观察和病因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宝贵临床经验,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往往能够收到比单纯采用西药更好的疗效,不但可以减少了西药的使用剂量,同时还减少了西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治疗环境,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但是目前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就是研究的数量样本还不够多,研究的文献资料都相对较少,因此不断推广中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还需要有很长的研究道路要走。从本文的结果中可知,观察组显效32人,有效11人,无效2人,总治疗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22人,有效12人,无效11人,总治疗有效率为75.6%。两组比较,观察组在显效、无效和总的治疗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针对临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广泛性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35)
[2]王鸽.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79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03)
[3]乔增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10(17)
[4]李平,姜志高,王兵,董兆华,陈秀慧.原发性高血压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05)
[5]俞晓薇,华琦.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身问题[J].中国医药导刊.2002(04)
论文作者:汪育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原发性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