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论文_袁敬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论文_袁敬

东海县引淮入石房山电力翻水站 222300

摘要:随着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的广泛应用,设计人员需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法,突破传统设计理念的限制,不断分析当地水利资料,按照我国既定的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标准,提升生态设计目标的敏感性,采用环境工程与生态水利相结合的理念,坚持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原则,科学合理分析设计中的水文水资源条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从而实现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利建设;应用分析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的新概念,其设计要求主要是分析工程中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并通过改变设计方案,运用生态理念,降低水利工程对整个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生态理念,并主动践行生态理念,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破坏,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使用传统的方法建设水利工程,往往会对河流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面促使河流变成沟渠,天然河流向人工河的发展,水利工程对水流发挥一定的拦截作用,河流的蓄水量被增加,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游河道扩大了宽度和深度,很多陆地被侵占;然后,促使原本连续的河流变得不再连续,鉴于筑坝的方向是以河流为基础的,随着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的增加,很多河流和生态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促使流动的水文等发生巨大变化。除此之外,传统的水利工程还会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在环境改变后,一些动植物选择适应新环境,还有一些动物就会迁徙去寻找适宜其生存的环境。这些动植物在适应新环境或迁徙的过程中,死亡的情况在所难免,甚至还可能导致物种濒临灭绝,使自然界的食物链以及物种多样性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传统的水利工程破坏了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恶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的不足之处逐渐受到重视,基于其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和避免对生态功能的损坏,提出了生态水利建设项目。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基于现有的设计施工技术,再加入环保生态型技术和方案,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将设计理念与生态相融合,注重水利设计与生态相协调,解决水利工程设计建设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2.1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以生态学作为基础,根据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设计,用以满足设计对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安全性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中要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用性予以保障,让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河流动态的变化规律对淤泥、泥石流和河道的冲刷特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在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时我们应该对其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对比,最终选出投资较小但利益相对较高的方案进行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遵循自我净化和可持续的原则

为了让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我们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应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和可持续的原则,将生态学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水利建设观念,不断的优化水资源使其达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为了将水利建设的作用完美实现出来,我们应该在水利建设中加强相应的安全体系,建立一定的防洪工程措施用于保证水利工程用水的安全性,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断提高其承载能力,对水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进而提升水资源的可再生和利用率。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措施

3.1保证生态技术可以落实到实处

以往,人类一直以主人的身份自居,随着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健康带来的困扰,人类才开始醒悟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长久之道。所以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便是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了积极响应主题上的战略规划,水利工程在建设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基础进行全面的信息掌握,并在测量与计算的过程中拿出最为完善的修订计划。建设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化也是保证建设步骤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环保意识培训,让工作人员可以在实际修建过程中将环保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理解,保证施工细节上的环保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为实现水利工程的防洪安全,要构建水安全体系,通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和增加非工程措施来加强水安全的防御体系。为提高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要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配置,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和改善承载能力。为增加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要做好堤围及护岸工程、清淤清障工程、加强监控工程和滩涂的围垦开发,进一步增加有利于保护水生态系统的水利工程措施。

3.2生态设计应用

3.2.1权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主题不仅仅包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是维护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圈稳定性。因为水利工程一般都建设在河流或是湖泊上,这种人为的工程建设势必会给河流中原有的生态圈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所以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河流中的生态平衡,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本着科学规划的原则,对当地的地形以及地貌做细致的数据分析,加量防止项目开发破坏已经形成的生态系统。通过环保的技术手段为生活在这里的鱼类以及鸟类等生物营造出一个洁净的生活以及活动的场所。

3.2.2增强了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资源中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氧化作用,转变为无机物的过程。水资源中的细菌和真菌摄入营养物为污染物,细菌部分被吞噬,并污染有机物分解成为无机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物可以为藻类植被提供营养,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氧,以供其他的水生物利用。水资源中过多的藻类被鱼、虾、浮游动物所消耗,在水资源的食物链中,将污染浓度降到了最低值。生态水利设计时,增设的鱼道、鱼巢等,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紊流,这非常有利于氧从空气中传入到水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含量,有利于需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2.3对水量进行科学的调节

水利建设中生态河堤的植被,具有储蓄水分的作用。水资源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使得河堤中的土壤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在水资源丰富的期间,河堤中的水开始渗透,河堤孔隙开始蓄水,减少了发生洪灾的可能;在枯水期间,原来储存的水开始渗透入河道内,起到滞洪补枯,调节水量的作用。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但是在进行水利建设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会破环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将生态学与水利工程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将生态理念运用到水利工程的设计当中,确保水利工程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心系龙江发展,省领导时时关顾水利建设[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04)。

[2]全省市州水利(水务)局长水利建设流动现场会议召开[J].湖南水利水电,2014,(01)。

[3]张洪。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3,(22)。

论文作者:袁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论文_袁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