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治沙显示良好前景——开发沙区逾三千三百万亩治沙造田一百五十六万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前景论文,我国论文,一百五十六万亩论文,沙区逾三千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 记者严冰报道:我国治沙工程依靠科学技术和扩大国际合作,已从单纯的防沙固沙逐步转向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和全面合理地利用沙区资源的轨道上来,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治沙及沙业学会第二次理事会和防治沙漠化重点县、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治沙技术的许多方面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水平,如在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带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技术、引水拉沙造田技术、设置沙障固沙造林技术、窄林带小网格式的沙区农田防护林网营造技术、乔灌草相结合固沙技术、钻孔深栽造林技术以及固沙植物物种选育推广技术等,为保护沙区农牧业及工矿和交通设施免遭风沙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措施。治沙工程启动三年来,共治理开发沙区面积三千三百多万亩,治沙造田一百五十六万亩,启动沙区多种经营项目六百多个。特别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实施的“五带一体”防沙固沙技术,保障了包兰线三十多年运营畅通无阻。在治沙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政府对执行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十分重视,为有效实施公约,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国际责任,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林业部、外交部等十六个部委组成的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为提高沙漠化防治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成立了中国防治沙漠化协调小组和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高级专家顾问组。我国还积极开展了引进外援项目的准备工作,组织编制了执行国际防治沙漠化公约中国行动方案,筛选了部分优先项目,向全球环境基金会提报了防治沙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申请,还编制了同伊朗等国的合作项目意向书。
尽管我国治沙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我国沙漠化土地仍以平均每年二○○○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有一亿多,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一百九十多亿元,治沙工作仍然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