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中学生必修课_中学生论文

感恩父母:中学生必修课_中学生论文

感恩父母:中学生的必修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修课论文,中学生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湖南某广播电台《我心中的爸爸妈妈》500份稿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90%;江苏常州700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最不喜欢的人,父母占54.4%”;北京市教科所对1242户家庭进行调查,70%的学生认为在家庭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并且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上海90%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不满,70%的高中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34%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家。

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我们生命,供我们读书,但为什么青少年对父母的感情如此冷漠呢?近日,记者对辽宁、山东、江苏等地的2000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的中学生是缺少“感恩”的一代,他们中很大一部分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更不知道“回报”。因此,对于当代中学生,他们不仅仅需要良好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来自外界与自身等诸多因素的感化来洗涤心灵,使之健康成长。

调查——

感恩,触动了谁的心灵

■记不清父母的生日

父母的生日是我们每个做儿女的都应该知道的,因为我们要感激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65.8%的中学生记不清父母的生日,能够将父母的生日说出来的只占10.2%,含糊不清的占24%。山东临川市一中的刘莉芬说:“有一次,我们班开班会,老师问我们那天有谁给母亲打过电话,结果班里一个人也没有,老师很失望,因为那天是母亲节,当问起父母的生日时,大家都摇头,不知所措。那次班会,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却忘记了关心和感激。”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怎样的孝顺,只要能从电话里听一听我们的声音,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不知道父母爱吃什么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很多中学生不知道父母爱吃什么。黑龙江海林市中学姚力伟说:“在我的印象中,我记得妈妈好像很爱吃豆腐炖白菜,因为我总是看到妈妈吃这个。”江西师大附属中学的刘新阳说:“我也不清楚,因为每次都是妈妈问我爱吃什么,然后给我做,而我吃剩下的她才吃。”有的同学干脆说:“我经常不在家,在学校住宿,我哪知道父母爱吃什么呢?再说他们有钱,想吃啥就去买呗。”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能真正说出父母爱吃什么的占35.5%,含糊不清的占19%,完全不知道的占45.5%。其中,女生知道的比率高于男生,而且知道父母爱吃什么的大都是走读的学生或是家庭贫困的学生,而大多数住校的学生都以不回家为由,一笑了之。

■极少给父母写家书

辽宁沈阳市第一中学的洪叶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总觉得父母对自己好是应该的,总是无偿地享受父母给予的爱,却从未想过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关心。”调查数据显示,48.7%的中学生没有写家书的习惯,41%的人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而这一封信还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写一封“感恩家书”,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一并倾诉。部分高中生表示,自己在写感恩信时,首先触动的是自己的心灵,有时写着写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从未给父母洗过脚

“当孩子温暖的手在我们略显粗糙的脚上抚摸时,心中真是百感交集……”这是一位学生家长给学校写的一封信中的话。这位父亲在信中还说:“孩子给我们洗脚,我们感到欣慰。一年的劳累、生活的艰辛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本来为父母洗洗脚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哈尔滨市某中学举办的“给父母洗一次脚”的寒假作业中,一位叫张崇的同学说:“一回家我就提出给爸妈洗脚,可他们再三推辞,都说不用,还让我脱下鞋子,他们要给我洗呢。我爸妈都下岗了,他们整天为我的学费奔波,我真的应该好好报答他们,可是……”父母过分溺爱,表面上是心疼孩子,实际上却助长了孩子不爱劳动、掂轻怕重等坏毛病。

抽样调查显示,经常给父母洗脚的中学生占12.4%,偶尔洗过的占28.3%,从未洗过的占59.3%。其中,为父母洗过脚或具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当中,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

■很少对父母说“我爱你”

对父母道一声“爸爸,我爱你”“妈妈,你辛苦了”之类的话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却做不到这一点。辽宁城市建设学校心理教师王芳认为:青少年之所以对父母难以启齿“我爱你”之类的话,主要是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期,出于羞涩、叛逆、自卑等原因,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样太“虚伪”了。其实,父母并不图孩子做出多么大的回报,有时一句简单的感谢、一个感激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在他们的心里产生莫大的安慰。

烟台市某中学初二年级的李秀颖说:“有一年寒假,老师曾让大家回去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时大家都不好意思说,我也是拖了好多天。当我鼓足了勇气对父母说出‘我爱你’之后,心里聚积了许久的感情似乎一下子迸发出来,有说不出的舒畅呢。”

■与父母沟通不畅

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父母自然很高兴,可孩子一旦在学校住宿就疏远了与父母的沟通。近日,记者在沈阳市部分职业高中采访时发现,绝大多数住校的职高生很少与家长沟通。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的陈男说:“我家在河南省农村,自从来沈阳读书,就很少与父母见面了,也很少打电话。刚上学时,我每年回两次家,当然都是为取学费,等上了高三,只有过年时才回去。暑假时,我在快餐店里打工,想锻炼一下自己,老板问我怎么不回家,我说想赚点钱,其实我是不愿意看到父母辛劳的背影。”与陈男同班的王婧也说:“不知道怎么的,我与父母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即使是回到家里也是把房门一关,很少跟父母交流。”沈阳市商贸学校的王丹桐说:“我很少与父母逛街,更不喜欢和他们聊天,他们总是板着脸,一本正经地教导我,烦死了。开家长会时,我总是借口父母到外地出差了,不让他们去学校,平时也不打电话。我发现,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有时还感到很陌生。”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大多是处于青春期的男生,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秘密与心里话很少和父母谈起。而女生则不同,她们遇到困难或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但往往与父亲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未算过“感恩账”

“以往更多是从电影电视里认识亲情真爱,算算‘感恩账’才知道,父母为我们的成长默默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付出了怎样无私的爱。”浙江金华市武义一中高三年级的衣雪虹告诉记者,一算才知道,自己每在校一天,就要花费父母30元以上的血汗钱。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不仅为他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提供了众星捧月式的生活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生更注重自我的感受,而感激、尊重和珍惜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东西。沈阳市振东中学的李爱冬说:“老爸有的是钱,我要多少,他就给多少,只要老爸在,我这一辈子就无后顾之忧了。”

不少中学生不但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反而无休止地索取,买手机、泡网吧、买电脑,甚至下饭馆,穿高档衣服。在他们眼中,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很少想一想父母的钱是怎样赚来的。

原因——

特邀嘉宾:辽宁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思宁

1.与美国相比中国家庭教育不完善

中美文化传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因而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中学生对“感恩”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责任: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不少在娇纵中长大的中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他们不认为是错误的,而且也不十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与父母发生冲突,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另一方面,作为家长,也要好好反思。应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独立生活。

而在美国,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可以到社会上打工赚钱,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记工钱。等到18岁成人后,孩子读书,大多数父母不给出学费,孩子靠奖学金、打工获得学费。这样从小就让他们养成自主独立的好习惯,以便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

2.应试教育有弊端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偏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对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中学生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不强、不知道关心疼爱他人。学校应多举办一些诸如社会实践、才艺大赛等活动,丰富中学生单调的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点——

特邀嘉宾:沈阳工程学院社会学教授 赵洪恩

针对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方法一: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

也许是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历来“含蓄”,也许是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取代了传统家书的心灵沟通。

建议中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主要是想让其充分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在给他们的每一笔钱的背后,都隐藏着诸多辛酸。在爱父母的“感恩教育”中,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

方法二:德育教育要渗透感恩教育

哪一位父母养育孩子不是含辛茹苦?一个人如果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能正视,不知道感恩父母,不情愿赡养父母,还会有什么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国家希望我们都能茁壮成长,德育教育应努力引导学生去体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切温暖,去感恩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爱。

方法三: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必须清楚,人是社会的人,是永远需要相互依靠、支持的,多一份感恩,多一份知恩,我们的人生路上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同学们,别忘记父母的良苦用心,别忘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别忘记他人无私的帮助……

培养健全的人格,让我们学会感激。

方法四:多参与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及时帮助自己找回感恩的心。

眼看。父母的工作很忙、很多,我们不可能直接参与,但可以通过眼看,感受父母的艰辛。

D说。要求自己使用礼貌用语经常和父母交谈,在平等、亲切的氛围中交流思想、交换信息、沟通情感,体会长辈持家的辛苦。

手做。经常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倒开水、盛饭、捶背等,通过动手,既感受了生活,又养成了自立精神,同时也能体验到感恩后心情的愉悦。

标签:;  ;  ;  

感恩父母:中学生必修课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