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_现代化理论论文

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_现代化理论论文

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之路论文,深圳论文,化与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0-7326(1999)12-0081-05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前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国将如何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深圳在走向新世纪的进程中将以何种战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不断创造的新经验,为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示范作用?这是深圳人在深深思考的问题,也是全国人民所关心的问题。

最近,在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的时候,由中共中央党校和深圳市委市政府于10月6日至8日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理论研讨会,集中研究了这一战略课题。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同志出席研讨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向大会介绍深圳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在三个方面收获很大。一是必坚同志、高丽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所论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深圳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对大家启发很大,不仅对开好这次会议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会后继续研究中国现代化和深圳发展问题,有着较重要的作用。二是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大交流,不仅使与会代表对现代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而且对会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和认识,这对社会科学界对现代化的研究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三是对于深圳现代化的成就和跨世纪发展前景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了解,更加体会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区和窗口的示范作用。

这次理论研讨会围绕会议主题,就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关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建设。 代表们认为: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早在1954年就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国家”,后来提出了著名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二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确立了“革命加建设”的基本方针。三是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四是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五是确立了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为内容的政治现代化战略。六是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现代化战略。

2、 关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们认为,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理论上系统地解决了一系列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他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他确立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并开创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他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方针;他明确规定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长期不动摇;他还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和应对方略;等等,从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等同志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

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眼于中国的实际,着眼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二是坚持现代化建设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眼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三是坚持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论和阶段论的统一,着眼于各个阶段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坚持现代化建设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的统一,着眼于非均衡性发展。

有学者提出了对邓小平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宏观分析。认为邓小平在其理论结构中具体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第一个是表层次“物”的现代化,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第二个是中层次“制”的现代化,即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第三个是深层次“人”的现代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关于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问题。代表们在研讨中指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开拓进取,不懈探索,结合新的实践深入研究,从而以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一是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二是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三是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以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四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为基础,把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总体考虑之中;五是准确把握知识经济发展的脉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加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关于现代化的双重使命的问题。 郑必坚同志认为这次理论研讨会结合深圳的实践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适逢其时,也恰逢其地。他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在第三步战略阶段实际上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是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二是要同时进行新技术革命。郑必坚同志还提出,面对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突出注意增强三个“力”:一是科技创新力,二是市场竞争力,三是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对这三个“力”有无清醒的估量,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全局,必须拿出相应的对策,把劲使在刀刃上。他还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代表们认为,这既是非常重要的理论观点,又是我们今后现代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重大问题。

2、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化问题。 郑必坚突出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化问题,强调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提出了这个问题。社会化既是我们经济的、社会的所有变革和发展的最深刻的内涵和基础,又是最强有力的动因。大家认为,郑必坚同志提出的观点非常好,非常重要。对此,会议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有代表认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化离不开市场化,离开市场化就不能存在;而没有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

3、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有学者依据我国50 年现代化历程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基本问题:(1 )正确地构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部署;(2 )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4)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

4、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代表们就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有的代表提出,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机制等等,是为现代化发展注入永久的增长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化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强烈挤迫;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的风险在加大,必须做好充分防范的准备。有的学者充分论证了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特别强调了加强小城镇建设,推进中国式的城市化进程对于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它又是一个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并不妨碍深圳这样的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代表们还提出了人的现代化问题。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的现代化。有学者认为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领域出现一些无序和混乱,表现为道德上的无是非感,行为活动的无原则性以及价值理念功利化,缺乏超越创新精神。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现代化的文化基础:一是培养以责任感为核心的道德意识;二是培养对法治秩序自觉遵守的法治精神;三是培养超越功利的创造精神;四是培养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抵制封建和愚昧。

5、关于加强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问题。 代表们在研讨中一致认为,郑必坚同志提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的问题非常重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这是根本的一条。不能因为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过曲折而怀疑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也不能因为政企职责分开而削弱党的领导;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同时,也要增强党的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三)深圳经济特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关于深圳经济特区现代化建设成就。会议认为,深圳特区19 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的,是邓小平理论在深圳的成功实践。其基本经验主要有六条:(1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子;(2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积极探索和实践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3)坚持“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积极探索和实践扩大对外开放的路子;(4)坚持“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设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路子;(5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路子;(6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探索和实践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路子。

2、关于深圳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有代表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深圳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以超越,市场经济体制不可超越;(2 )产业发展的某些具体阶段可以超越,工业化和现代化本身不可超越;(3)传统或地域文化可以超越,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不可超越;(4 )社会大动荡可以避免,一些社会负面效应的出现不可避免;(5)两极分化可以避免, 不平衡发展不可避免;(6)城市化过程的冲突可以避免, 但城乡二元结构中的矛盾不可避免。有的代表认为,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来说,深圳特区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为人们所关注。其中,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一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两方面,深圳特区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试验,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都已向全国推广,并写进了中央颁发的许多文件和新修订的宪法中,对全国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深圳特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实践中,对基本经验所作的理论概括,有些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体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中。

3、关于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问题。 许多专家学者对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1 )重点抓住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等三个环节,推动经济市场化与体制结构调整。(2 )重点抓住企业领导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企业内部资本结构,构建国有企业利益共同体等三个环节,推动企业制度与体制创新。(3 )重点抓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科技行政管理职能,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培养人才和大力引进等三个环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科技兴市。(4 )重点抓好加强深港经济合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吸引外资,进一步发展外贸出口等三个环节,推动经济国际化与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5 )推进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市。(6)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扎实的工作,深圳市一定能够完成党中央交给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广东省委提出的深圳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重任。

(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会议认为,根据这次会议的研讨成果,也根据理论界的研究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性质问题。 党的十五大已经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在理论界,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关系中的性质,是把它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把它仅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是有着不同看法的。由于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方向性的问题,还需要社会科学理论界继续加以深入研究。

2、如何看待和实现社会化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社会化,应该说实现了社会化才能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们找到了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实现社会化、并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社会化的内涵问题,政府在推进社会化、现代化中的作用问题,产权社会化的涵义、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实现形式问题等。

3、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内涵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许多专家学者对“现代化”的内涵及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如何从相对的、动态的角度准确地把握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否需要提出不同历史时期现代化的相应标准,现代化的评判视角是什么,等等,仍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4、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方针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时代的大潮流,这次会议对此也进行了研讨。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问题,因而在我国现代化实践中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仍需要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

5、如何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发展的环境问题。 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内外部环境的支撑。从内部需要创造一种能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健康的软环境;从外部看我们处在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占统治地位的大环境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在我们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会受到这种大环境的干扰乃至破坏。这样,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环境中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减少或克服消极因素的干扰,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需要我们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

参加会议的中共中央党校和深圳市的其他负责同志有: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李忠杰,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子彬,深圳市委副书记李容根,市政协副主席许扬。特邀嘉宾有: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朱明春、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程秀生、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张磊、中央党校教授、深圳市政府高级顾问王珏、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刘山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经济部部长胡国财、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副主任张鸿义、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工联会主席郑耀棠、香港亚太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汝万、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郭少棠等。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中央党校和全国各省、市社科理论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00余篇,入选论文70余篇。

标签:;  ;  ;  ;  

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_现代化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