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行为改变理论对牙周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展开分析,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行为改变理论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并随访调查两组1年复发率。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00%,比对照组82.0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4.00%,比对照组22.00%明显更低(P<0.05)。结论:行为改变理论用于牙周病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还可促进护理满意率提高,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行为改变理论;牙周病;自我护理能力;满意度;复发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289-02
牙周病主要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疾病,其作为临床常见口腔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乃至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近年来牙周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该病的治疗与护理也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课题[1-2]。研究发现牙周病患者往往无法坚持口腔健康行为,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或容易复发,因此在牙周病治疗基础上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是改善预后的关键[3]。本研究探讨分析行为改变理论对牙周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展开分析,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1.37±9.52)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17±1.63)个月。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1.85±9.27)岁;病程1~11个月,平均(5.21±1.54)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牙周病病因、危害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饮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做好预防口腔疾病的保健措施,遵医嘱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行为改变理论进行干预:①健康信念模式:为患者详细讲解牙周病相关知识,并告知其疾病的危害和遵医嘱的重要性,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以增加行为动机。②社会学习理论: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找出自身口腔卫生行为问题,并与患者一起建立行为改变目标,介绍行为改变的线索,已达到激励患者执行行为改变计划、提高患者期望的目的。③计划行为理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自行制定行为改变计划,并从旁协助,通过患者自主制定计划,以提高其主观规范和自觉行为控制及自我效能。④行动控制理论:包括动机阶段和意志阶段,动机提供行为的动力与方向,促进意向的形成,意志阶段即意向完成阶段,指保障行为意向实现的行动控制。护理人员主要通过指导患者每日在日程表上记录行为改变过程,进行自我监测,以促使患者在行为改变过程中作出自我调节性的努力。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自制评价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包括口腔清洁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②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专业度、护理效果等,满分100分,满意为80分以上,一般为60~80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③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调查其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x-±s,分)
2.3 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随访1年共复发2例,复发率为4.00%;对照组随访1年共复发11例,复发率为2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P=0.007)。
3.讨论
牙周病不仅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危害,导致牙齿丧失,还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也有着密切联系,在牙周病的治疗上主要依赖于患者坚持有效的口腔保健措施及定期监测、复查、重复治疗等口腔健康行为,而牙周病患者往往存在依从性差、不能很好坚持等问题,导致该病疗效欠佳、容易复发[4-5]。
口腔健康行为是保障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维护身心健康、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行为改变理论用于牙周病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口腔健康行为形成[6]。行为改变理论主要包括健康信念模式、社会学习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及行动控制理论,健康信念模式包括威胁感知和行为评价两个核心维度,在该理论下通过提高患者威胁感知,让患者能够对行为有效性进行直观评价,可有效提高患者行为执行动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主要由期望和激励两个因素决定,在该理论下通过激励患者,建立行为改变目标,使患者产生对疾病预后的期望,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行为改变执行及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所有可能对行为造成影响的因素均是有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故在该理论下可通过协助患者自行建立行为意向,从而避免其他影响因素;行动控制理论分为动机和意志两个概念,即通过强化患者动机和意志可帮助患者行为改变[7-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行为改变理论有助于提高牙周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也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充分印证了上述行为改变理论的干预效果。
综合上述,行为改变理论用于牙周病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还可促进护理满意率提高,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婧,王颖,安奇志,等.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506-3508,3509.
[2]钟秀芬,李民冬,施春梅,等.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10):1465-1466.
[3]刘婧,王云军.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9):163-165.
[4]仇海华,吴云暖,邹亚清,等.健康教育方式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60-61.
[5]关萍.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24(26):275.
[6]鲁铭,张婧.13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牙周病认知、口腔健康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12):11-14.
[7]余晓波.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1):1019-1021.
[8]马艳斌.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价值评析[J].医学信息,2016,29(15):379-379.
论文作者:吴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患者论文; 牙周病论文; 自我论文; 理论论文; 能力论文; 口腔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