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饮食观也在进行着冲击融合。笔者通过《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观,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社会饮食结构对我们健康的深层影响,旨在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
【关键词】:饮食结构;黄帝内经;健康饮食
由于地区所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造就了各异的饮食观念。二十世纪初期逐步形成了两大体系的饮食结构:即东方饮食结构(中国饮食为主体)和西方饮食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等领域不断地在相互的冲击、借鉴。不同的饮食观也同样在进行着冲击和融合。面对这种境况,许多人不知选择哪种饮食结构才更健康。因此笔者试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来分析当前饮食结构的弊端,以供参考。
1《黄帝内经》提倡的饮食结构
《黄帝内经》以天人相应为基本原理,始终把自然气候现象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统一起来,从宇宙的节律上来指导我们的饮食起居。既强调整体又注重个体。
对饮食结构《素问·脏器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理论。五谷就是大米、小麦、玉米、小米和黄米;五果包括桃、李、栗、杏、枣等水果;五畜就是各种肉类,益就是补益的意思;五菜就是各式各样的蔬菜。所以,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帮助消化的,五畜是起补益作用的,五菜是起补充作用的。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正是遵循着这种饮食规律,维持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在《大戴礼》中记载“食谷者必智惠而巧”,《随意居饮食谱》云: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李时珍云:米油是穷人的人参汤,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这些说明古人已经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不可替代的滋养价值。南北朝时期胡族饮食主要是肉类食物,果菜蔬食几乎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氐族苻坚曾疑惑地问:“中国以学养性,而人寿考,漠北啖牛羊而人不寿,何也?”。胡汉饮食交融以后,胡人植物性食物的比重有了明显增大,这样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内分泌腺的作用得到了加强,从而引起了人体生理上的巨大变化。【1】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提倡食物的主从性,谷物在传统饮食中具有支配地位,食物配餐遵循以谷物确定肉食和蔬菜的原则。
有关饮食营养与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越高,人群超重及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的风险越低,提高全谷物的食用量会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罹患Ⅱ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风险。最近的研究也发现,谷物中富含的多酚、植物甾醇等抗氧化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癌能力,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对心血管构成威胁的有害物质,可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素食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刺激肠蠕动加快,利于通便,使粪便中有害物质及时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质对肠壁的损害,能减轻肠道的发病。而肉食者所食用的肉类中,一旦含有动物血液时,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2现代饮食结构的变化趋势
由于仅几十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因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崇洋媚外、追求时髦等因素,加之生活节奏的加速,又受后现代营养学的影响。因此,很多人抛弃了传统的饮食,全盘接受了西方饮食结构。
目前,以西方饮食结构为经营主体的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并正在逐步向农村推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7)》中谷物食品被认定为饮食基础,为人体提供55%—65%的能量。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16)》发现,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居民饮食谷类食物供能比下降到47%,明显的低于合理范围;脂肪供能比例显著地从19%上升到28%,接近了30%的上限;肉类由2012年的15.2%增加到2017年的19.2 %,脂肪和肉类开始代替人体碳水化合物的供能。人们体内以谷物食物为根基的平衡“饮食宝塔”正随着这一趋势逐渐倾斜。传承几千年的中国饮食结构正在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人的健康也在面临着一场浩劫。
3 现代饮食结构与健康的研究
西方饮食结构具有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的特点,易导致食物热量摄取过剩, 糖尿病、心血管、肥胖等疾病。据卫生部数据显示:2014年与201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饮食结构的失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2】T·柯林·坎贝尔博士说:“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人开始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膳食,他们的理论依据多数来自像阿特金斯博士的《新饮食革命》、《蛋白质的力量》、《南部海滩饮食》之类的图书。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时髦的蛋白质饮食正是很多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我们并不知道营养实际上也可以伤害我们。他认为良好健康处方就是: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健康带来多种益处;吃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意料不到的危险,此类食品包括奶制品、肉类和鸡蛋。”【3】马林等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教师组和僧人组人群之间的健康差异,得出的结果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够影响人群的健康状况,素食比肉食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是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4】这些印证了《黄帝内经》提倡“养助益充”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4东西方饮食结构差异与根源
西方饮食观念建立在现代营养学的基础上,注重营养,保持和突出各种原料的个性,创造出西方人心目中饮食的最佳境界“独”,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而中国人饮食则是以和为贵、以和为美,重视饮食的整体风格,强调通过对不同食物原料的烹饪调制,达到中国人认为的饮食之美的最佳境界“和”,以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要。中国饮食不但注重味的和,而且注重色、香、形、质等诸多要素的“和”。【5】两者差异的根源,笔者认为是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中国文化强调整体功能,西方文化强调形式结构。西方饮食观念则是从天人相分与形式结构出发,而东方饮食观是依《黄帝内经》为指导,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出发的。从近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传统哲学提出的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其衍生的各个学科也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综上所述,人类生活实践与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帝内经》的饮食结构是全面平衡膳食模式,“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6】 对于预防由于经济发展、饮食模式西化所产生的所谓“文明病”或“富裕病”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正确饮食结构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玲.《齐民要术》与北朝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J].中国农史,2015,24(4).
【2】龚魁杰.我国居民重谷物饮食结构的探寻与展望.中国食物与营养[J],2017,1.
【3】T·柯林·坎贝尔.中国健康调查报告[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09
【4】马林,等.《黄帝内经》的饮食观念对人类生活方式与健康的指导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J],2014,9(3).
【5】刘汝俊.中国传统饮食与西方现代饮食的差异.魅力中国[J],2016,103(1).
【6】何志谦,顾景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历史渊源和启示[J].营养学报,2014,20(2).
论文作者:史桂荣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饮食论文; 黄帝内经论文; 饮食结构论文; 中国论文; 谷物论文; 食物论文; 健康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