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论文_王彩云

探讨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论文_王彩云

齐齐哈尔五官医院 161006

【摘 要】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风险隐患并对其实行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期间供应室的风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年对供应室进行了风险隐患管理之后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护理质量都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内的供应室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的防范对策,能够更好地消除风险隐患,提升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消毒物品质量进行严厉把关,确保自身以及消毒品的安全,达到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风险隐患;防范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risks of nursing work in supply room and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The risk of supply room in our hospital in 2016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In 2017,the probability of risk occurrence and nursing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risk management in supply room(P < 0.05).CONCLUSION:To evaluate the risk of the supply room in the hospital and formulate relevant preventive measures based on it can better eliminate the potential risks,enhance the risk awareness of medical staff,strict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disinfectant,ensure the safety of themselves and disinfectants,and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nursing.

[Key words] Supply room nursing;Risk hidden danger;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6年期间供应室的177例工作事项的风险进行总结和探析,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在2017年的216例工作事项中按此措施对供应室进行管理,之后对这一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与2016年的效果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院内供应室工作存在的风险隐患

(1)风险的防范意识淡薄。很多医院内部的供应室中都存在这一现状:供应室内护理人员认为只不需要与病人打交道,就可以避免医疗纷争,然而这一认识很明显是错误的。出现这一现状的主要的原因为供应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浅薄。病人所用物品均由供应室提供,一旦存在失误就极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供应室内护理人员更加需要加深自身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2)日常工作中的风险隐患。①器材的收集,在进行收集时,医护人员极易将细菌带入,导致器材之间的互相感染。②清洗。在很多基层的医院中,基本有护理人员对器材进行手洗清洁,对器材的灭菌效果造成影响。③物品的存放。如果将无菌器材放于不净之处,或是放置超于物品的使用期,将会对环境形成污染。

1.2.2风险相应防范对策

1)加强集约化管理

本科室的工作人员应多参加相关的交流会、知识讲座及培训活动,自觉提高自己的清洗消毒观念,在工作当中认真执行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确保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控制医院感染。

2)优化工作流程。

(1)优化物品回收流程。本科室应与其他各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医用品的使用方先将可重复使用的医用品封闭好,之后再由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来回收,双方加强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如果医用品被特殊传染病污染过,则使用者先进行双层封闭,在外包装上注明感染病名称,之后再由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单独回收。(2)优化物品分类流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医疗用品回收之后,先把它带到去污区清点、核查、分类,之后再进行清洗和消毒,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交叉感染。(3)优化物品清洗流程。一般而言,常规器械使用机械清洗,而结构精密的器械采用手工清洗。在清洗时,需遵照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的清洗流程,提高清洗合格率。(4)优化物品消毒流程,一般情况下首选湿热消毒,若条件不允许则选择化学消毒。(5)优化无菌物品的管理。先在所有经过灭菌且灭菌合格的物品上标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之后再将无菌物品分类;最后把无菌物品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6)优化无菌物品的存放环节。首先,在发放无菌物品方面,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即那些无菌物品先被存放进来,则发放时优先将这些无菌物品发放出去。其次,发放无菌物品时,应二次检查,确认没有差错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最后,将无菌物品放在专用的无菌车上,发放到各个临床科室。

3)加强传染因素的控制。(1)禁止工作人员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物,在工作开始前及工作结束之后严格按照七步法洗手;(2)在工作时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定期更换防护服;(3)加强操作能力,尽量减少操作失误,防止自己被锐器刺伤;(4)当化学制剂飞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活水冲洗,并采取补救措施;(5)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避免烫伤、感染;(6)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劳累过度;(7)加强新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只有成绩合格的才能上岗;(8)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防交叉感染。

1.2.3优化人力资源

1)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消毒供应中心目前普遍存在着护理人员素质差、业务技能弱等客观问题,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性质特殊,不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巧,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所以医院应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整体系统的培训,组织机体参加专家讲座,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且规定只有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才能进行工作;同时,应在人力、财力及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以充实其技术力量。

2)改革排班模式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弹性排班制度,尽可能减少交接班次数,进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3)分层级管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分层级管理制度,即依据其工作资历、业务技能和带教能力分别处于不同层级,并对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可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有。

2结果

2017年对供应室进行了风险隐患管理之后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护理质量都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全院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发放等工作,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医院的护理效果。系统管理观认为:是人就会犯错误,但其原因主要是系统问题而非人的行为失常。同时,消毒供应室与传统的供应室有很大的不同,其工作性质、业务范围、现状及责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让相关领导也意识到其特殊性并予以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进而对其人员配制进行循证研究,制定适当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和授权型组织架构。本研究显示,针对供应室的现状和诸多问题,强化管理规范和督导检查,全面提升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充分认识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落实各项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瑞云,李楚萍.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8(15):32.

[2]白海棠,刘静存.新形势下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7,3(8):127-129.

[3]王丽芳.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J].护理研究,2016,26(3):265-266.

论文作者:王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探讨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论文_王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