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祥 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图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 131121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阐明了对数学应用的新认识:“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在于高新的科技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高新技术的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近年来,各类考试试题对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建模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是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模型方法的运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渗透建模思想,加强数学建模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并且学会使用数学,即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观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在知识引入时多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现行教材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呢?
首先,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发展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气象学等,无处不体现出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其次,数学教学应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当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成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再次,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正确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提高思维水平。数学建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问题很多,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确定数学建模的题目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经验,选取那些适合学生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题目。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建模经验以后,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也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获得发展的标志。可适时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上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该充分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把握课堂上的时间,而不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说教。要使每个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在设计课时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在新知探究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再让他们在小组里充分交流回馈所学。全班交流环节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他们在不断的摸索中掌握了知识,会用这种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成功的课堂,这样也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诚然,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和发展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奏效的,它要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漫长过程,才能由不自觉或无目的发展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应用。
论文作者:李文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建模论文; 意识论文; 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