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标志,伟大的转折——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光辉论文,标志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揭开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紧接着,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这次全会在我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1978年12月13日,党中央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这是为三中全会作准备的。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三中全会的主要指导思想是由这个报告奠定基础的。正是在这个报告中,邓小平同志对真理标准讨论讲了一段话:“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著名的话实际上对真理标准的讨论作了非常深刻的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什么说“重新确立”?因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很早就提出来了。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是按这个思想路线办事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但到了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1956年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毛泽东同志本人在很多方面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离开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这样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大会,而拨乱反正首先是从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开始的。没有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其他方面的拨乱反正就根本不可能。
第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如果说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那么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就是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我们多少年来执行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因此,运动接连不断,三年一次小运动,五年一次大运动。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恰恰是在我们大搞运动的时候发展起来的。从60年代开始,正是他们发展最快的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党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从此以后,经济建设成了我们党的中心工作。邓小平同志在那个时期的许多讲话和文章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论述的,有些问题讲得非常透彻。他甚至讲到这个程度: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以经济建设作为我们的中心,即使遇到了大规模的战争,经济建设不得不暂时中断,但一旦战争过去以后,还是要抓经济建设。我们搞阶级斗争丧失的时间太多了,搞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经济还比较落后,老百姓生活还比较贫困,这样的社会主义有多大的吸引力?又怎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在三中全会以后之所以有一个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开辟出一个新的境界,与工作重点的转移是很有关系的。而工作重点转移如果没有思想解放,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那也是做不到的。
第三,一大批冤假错案被平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是非得以澄清,这是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近来围绕刘少奇同志100周年诞辰, 大家看了不少影视片和出版物,看了以后感慨很深。这样一位在民主革命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革命家,而且在解放以后担任国家主席,位居如此高的职务,被抹黑到什么程度?类似这样的冤案还有许多许多,如不加以平反,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对得起那些被冤屈的同志,对得起后人?刘少奇同志的冤案是三中全会两年以后的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得到平反的,但三中全会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一系列的冤案的平反都是因为有了三中全会,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的组织原则重新确立后才得到实现的。
第四,开辟了一条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虽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法是十二大才出现的,但思路却是三中全会奠定的。有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了对过去做法的怀疑并要求纠正,其逻辑的结果就必然会对以前“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产生怀疑。当然,这件事情也是邓小平同志带头完成的,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明确指出我们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不清醒,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不清醒。拨乱反正最后必然要集中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最后必然会归结到这个首要和基本的问题上来。这样的问题的提出和人们对问题的逐步明确和问题的逐步解决,为我们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后来才有十二大邓小平同志开幕式上的讲话,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有的这些反思、怀疑,最后都要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即我们过去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不对?有没有片面性?为什么现在大家如此怀念邓小平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功劳很大?因为邓小平同志确实领导我们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当前最主要的要抓什么
纪念三中全会还是要回到现实,和当前的现实联系起来。纪念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十五大精神落到实处。十五大继承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优良传统,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大会。这次大会在对邓小平同志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评价上有很大贡献。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并确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会议的主题。在现在,贯彻十五大精神也就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十五大标志着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代表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的最新成果。贯彻十五大精神,也就是要把邓小平理论运用、贯彻到各方面工作中去。当前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一、时刻牢记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晰,就可能犯错误,特别是犯“左”的错误。很多超越历史阶段的政策、任务的提出就是因为我们对现在仍处在初级阶段的认识不清,总是急躁图快,老想大干快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将会长期存在与发展,十五大指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任意改变。现在在有的农村里,有人老是想把农民承包的土地再收回来一点以改变家庭承包的经营格局,这也是一种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做法。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再延长30年”。这说明目前我们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太发达,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经营形式完全符合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应当让它长期稳定。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四大又讲,十五大还要讲。一个问题三次代表大会讲,是很少见的。在十五大文件草稿的讨论当中,围绕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十五大还要讲。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的论述中有两段话相当重要:一段是从历史对比的角度来讲的,这段话是这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出现失误,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任务与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克服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观念与政策。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更加兴旺与活跃起来,使广大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三中全会前后历史的对比说明,什么时候我们认清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工作就取得成绩,什么时候我们对此认识不清,就会产生失误。还有一段话是这样讲的: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克服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到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路线和政策,关键在于我们对所处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因此,我们要从大的历史背景来认识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性。
二、时刻牢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观点。当前,尤其要结合新情况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目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已露端倪,我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一定要注重这个特点,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这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西方国家在80年代开始已经进入了产业升级的时代,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逐步向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转变。这个转变虽然还没有完结,从西方国家的整体水平来看,这样的产业升级、产业换代是一定能够完成的。西方国家通过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来完成这个转变。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时也要看到这个趋势。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现在提出“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时机尚不成熟,但要看到这个世界的潮流,抓紧时机,尽量发展高新技术。现在各地都在搞高新技术开发区,其目的就是想把国外的比较先进的科技成果引进来。同时,也不要看不起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短时期内不可能完全摆脱这个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提高它的科技含量。对于国外的跨国公司,我们也要以新观念来对待。有人认为与国外进来的跨国公司搞合作、合资是“洋奴哲学”,这是不对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向前发展,但如果经济实力不行,生产力水平不行,说一千道一万也没有用。经济要搞上去,生产力水平要发展,途径之一就是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光引进还不行,还得对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形成产业。现在已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互相渗透。经济的全球化对我们的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不能采取排斥的态度。特别不能用那种“左”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同外国的跨国公司合作,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时刻牢记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两个坚持。
以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共同发展。主体地位当然不能放弃,但主体地位应按十五大的论述来把握,不能有任何随意性。十五大讲得很清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当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什么叫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看控制力,看国有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是否占有支配地位。还有一句话,至于在其他领域,即不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进行战略性改组。这就是说,只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国有经济的数量减少一些,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十五大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不等于私有制,关键是看谁控股。国家和集体控股带有明显的公有性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对国家、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五大的这些论述很全面,我们在理解和贯彻时决不能断章取义,搞片面性。
四、要时刻牢记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如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要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但另外一方面,不能忽视宏观调控,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比如粮食是战略物资,粮食收购一定要管住,要是国家掌握不了粮源,就要天下大乱。这一条即粮食收购,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一定要管住,一定要保证国家掌握粮源,决不含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市场的稳定。再一个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没有宏观调控也是不行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重要性不下于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因为在经济或金融方面的“入侵”(我们姑且用这个词)往往是无形的;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国际炒家的投机行为是无形的。许多亚洲国家形成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己体制不完善,监管不力。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搞金融自由化,放开金融市场,会给带有投机性的国际游资以可乘之机。因此,没有绝对的金融自由化。这方面,我们必须强化我们的金融管理体制,不给投机性国际游资以可乘之机。这是我们得以避免亚洲金融风波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搞市场经济,不能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全面放开,贸易、投资、金融全面自由化。这是西方的市场经济。西方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保证贸易、投资、金融的全面自由。但有些涉及到贸易自由化的活动,我们仍要参加,我们仍要申请参加世贸组织。世贸组织的口号即为“贸易自由化”,反对搞贸易壁垒,反对贸易保护,主张贸易自由。我们之所以要参加,是因为它对我们有有利的一面。我们的外经外贸工作要考虑同国际接轨,不能置身于国际重要的经济、金融组织之外。但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能完全跟在人家后头跑。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不能丢,这才符合“十五大”精神。
五、要时刻牢记依法治国。
我们现在在很多事情上,法律意识仍不强。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的原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要从很多方面去完善这项工作。“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理国家的一种基本方略。我们必须学会依法管理国家,依法开展各项工作,要学会充分运用宪法和法律给予我们的权利。十五大指出,要使社会主义民主逐步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一点还需进一步落实。如果我们都能真正做到像“十五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依法治国,那么,我们各方面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