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尊重人与教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方面。如果处理不当,把二者对立起来,讲教育人时排斥尊重人,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成为“批判”、“整人”的代名词,或者在人的情感、需要、利益的非理性因素受到关注的同时,忽略了教育人这一根本问题,又会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低格调,失去原则性。为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廓清尊重人与教育人的辩证关系,对于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
尊重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新型人际关系的根本表现,也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事实表明,只有尊重人,才能有效地教育人。尊重人是教育人的基础和前提。
尊重人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处在领导者和教育者的位置上,而工作对象则处在被领导者和被教育者的位置上,但这种关系只是分工的不同,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者在政治上是完全平等的。在政治上平等从根本上说,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身份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只能是人民的公仆,而不能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是以领导者自居,高高在上,动辄训斥、役使、欺压工作对象,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工作对象的人格和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工作对象必然从心理反感逐渐发展为对立情绪。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而且还会严重地脱离群众,甚至有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性质的危险。因此,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尊重人民,平等待人,不要以为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宗旨或根本态度问题。
尊重人突出了情感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形:有人讲的道理,群众就爱听,并愿意照着去做;而有人讲的同样的道理,群众就不爱听,甚至反感。这里的关键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是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最起作用的“影响源”有两个:一是父母。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与父母建立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二是教师。因为人的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成长的,受到教师的长期熏陶,许多教师把自己一生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从而形成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也充分说明“影响源”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激发和固化功能。尊重人,包括平等待人,尊重工作对象的人格和权利,也包括关心工作对象的冷暖疾苦,善解工作对象的具体处境和难处等。这种同情、支持、关心和理解,必然与工作对象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最终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成为“影响源”。有了这样的基础,无论表扬也好,批评也好,人们一般都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讲理有人信,说话有人听,批评令人服,思想政治工作便会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尊重人强化了工作对象完善自我的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的显著区别在于其对象是人不是物。人有主体性,尤其当人把自身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与不良行为作为认识和改造对象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塑造时,这种主体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这是因为工作对象对能否接受教育,既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又取决于工作对象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践行的积极性,而且后者又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呢?途径很多,其中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尊重人。仅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尊重工作对象本身,就是承认工作对象具有主体性,即自我塑造时的主体性和用积极的自我去影响别人时的主体性。大量事实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承认不承认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承认主体性,就会想方设法地调动工作对象内在的积极性,把内因与外因统一起来,使工作对象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你学、要你做,到我要学、我要做。相反,不承认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就不能把工作对象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就没有办法把内因与外因统一起来,就会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而无工作对象的能动性。这样就把本来是双边活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单向传导,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二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一项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引导人、帮助人、教育人的工作。它以转变人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和调动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为基本取向,总是内在的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果只尊重不教育,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初衷,无法完成党交给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而且也很难避免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软弱无力的境况。为此,在尊重人的同时坚持教育人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尊重人的同时必须教育人,是工作对象的本质属性规定的。人是思想政治工作抽象的对象,但人的现实性并不抽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这种本质属性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通过劳动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在生产自身物质关系的同时,还生产自身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生产着纵横交错的整个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印记。另一方面是人所创造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又反转过来制约人的本身。任何人的社会化过程都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社会精神生活、社会文化、社会传统、社会规范等不断领悟和内化,使人在规定地位和角色上对社会做出适应。这说明人不仅有能动性,而且也有受动性。毫无疑问,人的受动性离不开他律,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另外,我们所说的社会化人不是社会自然而然地化人。就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来讲,是社会有目的地化人。这是任何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统治都一定要坚持的。如果一个社会,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能注入本阶级的意识形态,不能用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去培养接班人,那么,这个阶级就有消亡的危险。由此可见,要使工作对象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必须从小开始,就要不断地引导、帮助和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尊重人的同时必须教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决定的。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大量事实表明,离开了以引导人、帮助人、教育人为主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有”的目标是不能实现的。首先,人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主客观交互作用和影响下才获得的。这种交互影响对青少年具有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设想,离开了教学和德育,青少年能够成为“四有”新人。其次,社会诸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人们一旦接受了消极影响,就可能形成有悖“四有”的不良品德,而不良品德仅靠尊重、关心和理解是很难纠正的,必须在感化的基础上,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并在实际行动中逐步改正。再次,人的思想总是不断发展的,即便是比较先进的人,其思想也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那么,人的思想是如何不断发展的呢?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讲,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提出新目标,树立新形象,激发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工作对象的思想意境不断向高层次发展。总之,实现“四有”不仅要靠尊重人,更要靠教育人。在培养“四有”新人的伟大的事业中,只有紧紧抓住引导人、帮助人、教育人这一中心环节,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
尊重人的同时必须教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在政治上是完全平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者只尊重人,只是作双方感情的沟通,并不是说尊重人可以代替教育人。其实,尊重人也不可能代替教育人。因为尊重人所产生的情感,虽然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促进、调节和催化功能,但情感并不是思想和行为本身,不能替代人的认识和意志过程,也不能解决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评价,更无法解决知与行的转化和统一问题。如一名青年,他对读书的作用认识不清,就不会勤奋学习;他对本职工作的价值模糊,就不能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他不懂社会发展规律,就无法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如此等等,都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在尊重人的前提下,必须教育人。在军队里很流行一句话叫:“松是害,严是爱”。军人成长的历程表明,思想政治工作者耐心地帮助他们转变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军人、军队的社会价值,提高练兵习武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各种民用技术,成为军地两用人才,就是最好的理解,最大的关心,最根本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人是尊重人的深层表现,是在更本质意义上的尊重人。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好了,就是尽职尽责,就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之,则是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三
尊重人与教育人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表明了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认识并按着规律的内在要求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为此,从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认真研究尊重人与教育人有机结合的问题,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是目前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树立“结合”意识。能否把尊重人与教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无这方面的意识。分析目前有些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就不难看出,有许多问题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不懂或不会“结合”造成的。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清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目标以及对人的功能,时刻不忘把尊重人作为教育人的基础和前提,是保持思想政治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在尊重人的同时必须教育人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尊重人与教育人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根本态度。根本态度或称根本宗旨,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满腔热忱地对待工作对象。根本态度,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反映和表现。凡解决了根本态度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然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工作对象,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工作对象的疾苦,帮助工作对象排忧解难。同时,又会时刻关注工作对象的成长和进步,不断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启迪人、引导人。反之,则必然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严重,或者以权压人,不平等待人,或者对工作对象冷暖疾苦和思想问题漠然处之。可见,根本态度问题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革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标志,更是尊重人与教育人相结合的思想基础。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牢记党的宗旨,下苦功夫,加强自身修养,象焦裕禄、孔繁森那样,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尊重人,又教育人。
端正思想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人们有意地把尊重人与教育人分割、对立起来还不多见,但只强调一方忽视或者否定另一方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的问题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许多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所至。如强调动之以情,把温暖送到工作对象的心坎上,就不讲革命真理的灌输和学习;强调疏通引导,启发工作对象自觉地认识缺点毛病,就排斥积极的思想斗争;强调要关心工作对象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就用解决实际问题代替解决思想问题。据调查,有的单位虽然为群众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没跟上,并没有相应地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还有的单位在一些问题上不是着眼事业和工作需要,而是首先考虑个人的意愿和情绪,甚至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照顾,结果在客观上助长了某些人的个人主义。总之,要把尊重人与教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树立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防止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片面性,决不能一强调教育人,似乎只有“批判”和“改造”,而不需要尊重和理解;一强调尊重人,只讲感情和温暖,而不需要真理和帮助。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任何时候都是尊重人与教育人的统一,只强调一方,忽视或者否定另一方,都会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