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农业园区高新技术资源,建设一个新生中小企业聚集地,目前昌吉市尚无一家中小企业基地,市场潜力大、前景广。在中小企业研发基地规划编制过程中,借鉴了成功案例,结合现状条件,确定了本次规划的理念和功能布局。
企业孵化器是新生中小企业聚集地,含有生存与成长所需的共享服务项目的系统空间。它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发展形成规模。
一、案例借鉴
1、南通科技创业社区
南通科技创业社区位于南通市新城区,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为科技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各项服务,推动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综合科技服务机构。社区总体规划423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总部经济、科技园以及配套服务等。社区有六大功能区,分别是科技企业孵化与培育功能区、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功能区、科技产品贸易与物流功能区、科技管理与服务功能区、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区和公共空间。社区一期项目7.6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基地,可容纳各类科技企业300余家。
2、抚顺经济开发中心研发中心
核心思想是“紧凑城市”的主题。规划的目标及战略思考为集科研、办公、生产、休闲、居住为一体,是充满活力的“复合活力社区”最终激活城市地块、提升区域的城市价值。
规划用地29.65公顷,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绿地率40%,容积率0.83。
3、盐城高新技术创业园
占地百亩,位于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内,地理位置优越,海、陆、控交通十分便捷。创业园投巨资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由盐城市科技局、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盐城市财政局联合组建了盐城高新技术创业园有限公司,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的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公司对进园单位实行服务承诺制度,推行“一站式”全程服务。
规划绿地率大于50%,容积率小于0.8,其配套服务区采用低层高密度的布局形式。
二、规划启示
1、驱动模式
研发基地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产业聚集、知识创新、政府和市场推动三大驱动力。
2、布局方式
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布置方式。其中规则布置方式:功能相对集中,中心分级明确。不规则布置方式:将多种公共功能按照相互关系均衡布置。
3、功能配置
功能配置包括办公用地、研发用地、展览设施用地、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配套用地、绿化景观用地等。其中办公用地主要是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机构及其相关设施用地;研发用地属于核心用地,用地规模最大;展览设施用地有公共资料馆、信息馆、科技馆、小型会展中心等;配套用地为单独设置的居住、茶座、餐厅、小型游乐场等设施用地。
4、交通设置
对外交通要与外界具有良好、便捷的联系交通;内部交通要注重步行系统的建设,在交通路两侧及围合的街区内作为三度空间实体按步行者活动需求进行内向型的建筑布局。交通组织上实行人车分流,将城市交通截流或绕行于中心区的外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建设强度
属于低强度,高绿化的花园式办公环境,容积率控制在1.0-1.5,建筑密度15%-35%,绿地率大于35%。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研发区的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规划定位
1、功能定位
首先是城市发展战略背景,步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园区发展迅速,迫切需要整合、推动园区的办公、研发资源;其次是现代化基地发展要求,现代化的基地不仅仅是办公、研发中心,更是兼具展示、金融、配套、中介等功能的综合区;最后是用地发展区域优势,基地距中心城区仅6公里,是城市北部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北部的门户窗口。
2、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将基地功能确定为集农业高科技研发、展示、企业孵化、专业人才培训、商务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功能复合、配套设施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办公基地。
3、发展规模
发展规模测算依据人均办公建筑面积7.5平方米和《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规定各行业划型标准。采用人口为参数预测和用地为参数预测方法,园区最大需要科研办公面积约24万平方米,按25%进行相关生产设施配套,最终确定基地发展规模为38万平方米,其中科研办公30万平方米,生产配套设施约8万平方米。
四、规划布局
1、方案构思
规划方案基本构思是以专业化的功能配套、高效率的运行体系、充满魅力的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弹性结构为出发点。
⑴专业化的功能配套
规划中确定了“以科技研发为中心,展示、管理、文化休闲以及配套服务为支撑”的多功能专业化发展模式。
⑵高效率的运营空间
建立合理的道路交通体系,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联系;强化信息设施的建设,通过新型数字化的交流方式提高协同研发的科研能力。
⑶充满魅力的空间环境
规划从大局入手,首先强化外围生态用地建设,其次通过明确清晰的布局结构、简洁大气的建筑造型、节本的模数、尺度及层高,以形成协调的统一体。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组团,结合自然条件又有适当的变化,创造出与功能相统一的环境空间,构筑舒适、安全的研发环境。
2、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的在前期构思基础上,形成了内部功能尽可能组团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居中,方便各功能区使用。规划形成了“一心、双轴、多组团”的发展模式。“一心”即整个基地中部的综合服务大楼,功能配备行政管理、商业金融、企业中介、物业管理等配套服务。双轴即为基地中部的南北向景观主轴和东西向的景观次轴;多组团即综合服务组团、科技研发组团、公寓组团、科技展示组团、文化娱乐组团、商务酒店组团、配套餐饮组团等。
3、道路交通
规划区内主要路网结构为“方格网”式布局。主干道为基地中部的道路,红线宽度16.5米,次干道为基地内各组团道路,红线宽度5-6米。步行系统主要有主次干路的人行道、建筑外不行广场、主题广场及休闲步道构成。
4、景观规划
基地内绿化系统由街头绿地、道路绿化、集中绿地三部分构成。充分利用现状资源,通过自然生态景观渗透,运用借景、造景手法形成景观视廊;其次是人工景观的标志性塑造,利用不同建筑体量和形态,丰富基地景观构成。
五、结语
项目落成后,可有效整合农业园区现有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吸引更具发展前景、经济效益好、可带动园区经济发展的优质中小企业项目落户投资建设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提高昌吉国家农业园区对外影响力,提升全民创业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价值,拉近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距离。
论文作者:马鹏,杨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功能论文; 基地论文; 园区论文; 科技论文; 布局论文; 设施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