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语文教育发展问题综论——幼儿园触摸墙设计一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幼儿园论文,语文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教育要发展,就要在历史的积淀中新生,在失败的痛苦中觉醒,在时代的召唤下奋进。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发展一方面意味着开拓进取、勇猛精进;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返璞归真,回到原点。语文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改革热情的推动,更需要人生智慧的指引。本文力图着眼于21世纪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围绕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时代性主题,从宏观上把握新世纪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是贯穿语文教育改革始终的思想主线,它具有纲领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作用。何以如此?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最大可能限度内的和谐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修养上的完善。因此,语文教育必须着眼并致力于人的发展。从可能性的角度来看,语文教育同其它学科相比,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为,一方面,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它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它必须担负起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即是生活的教育、人生的教育。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工作的工具,也是生活的工具。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离开了生活这一基石,也就谈不上个体的发展。总之,语文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来讲,兼具精神陶冶价值和生存工具价值。我们应立足这一认识,通过对语文教育本体性质、特征的深度挖掘和充分阐扬,探讨语文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和价值,揭示语文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复杂关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开展,理应引起语文教育理论界的重视。
语文教育与人文关怀
诚如上文所述,语文教育对于人的精神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而语文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当下的人文关怀,则是发挥其精神教育功能的关键。人文关怀是语文教育天然的功用,并不是强加其上的虚假的光环。我国的语文教育具有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精神并不是一种静止的僵死的存在物,而是随着时代精神的流转变迁而不断生成变化的思想源流。“五四”前后,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重大递变,不仅造成语文本体的文白演变,而且导致了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时代嬗变和再生。在“科学”与“民主”的“五四”激进思想推动下,语文教育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转换,从精致的传统雅文化的圣殿中走下来,步入到现代实用工具文化的市井中;从封闭尚古的古典文学殿堂中走下来,步入到开放激进的现代白话文学的原野中;从涵养身心、澡雪精神的高贵品位中走下来,步入到朴实无华、鲜活灵动的民间情趣中。可以说,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裂变是令人痛苦的,却也是生机勃发、令人欢欣鼓舞的。现代语文教育正是沿着“五四”先驱所开掘的散发着鲜活时代气息的革新之路摸索前行的。但是,凡思想总要流变,凡理想和愿望在实现之途中总会被修正、扬弃,甚至会惨遭歪曲和阉割。语文教育亦在所难免。科学精神前进一步就蜕变为科学主义,平民化走到极端将会导致对经典文化的盲目破坏和肆意践踏。正是在科学主义功利教育观和语文教育的大众化双重理念的驱动下,现代语文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背离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准线、走上了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歧途,忽视了对当下人生境遇的关注,演变为“应试教育”的极端异化形态。因此,找回语文教育失落了的人文精神,重塑语文教育的价值基础,成为当代语文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最强烈的改革呼声。面对新世纪,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尤显迫切和急需。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出现似乎在一夜间改写了人类生存的精神状态,它以一种摧枯拉朽、席卷一切的文化风暴的姿态在人的心灵深处掀起精神的狂飙,在涤荡、冲刷、震撼传统文化观念的同时,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文化景观,塑造着一种全新的文化心态。在这个真实世界与虚拟现实之间,人的信仰、理性、情感、道德与价值观念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和挑战。语文教育面对着这张纷乱无序、裹挟一切的无形巨网,如何实现当下的人文关怀,给人们的心灵构筑一个精神的港湾,成为新世纪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最为引人注目的话题。
语文教育与个性培养
人的发展的核心是人的个性的形成。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即是通过文学的、审美的、精神的教育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良好健康的个性特征。因此,个性培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的语文应试教育是以科学主义和实用功利主义为价值指归的,它追求划一性、标准化和模式化,严重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表现在语文教学实践上,就是重视书面语言的学习,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重视语文知识的训练,忽视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阅读理解的确定性和标准性,忽视文学鉴赏的创造性与体验性;重视作文教学的模式化与程式化,忽视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核心的富有个性化的自我表达。显然,这种压抑个性发展的语文教育,只不过是工业化时代人性异化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而这种“去个性化”的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并没有因为信息资源的共享而改变,反而走进了更加极端的“克隆”时代。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必然是信息化的语文教育,而如何防止、消融乃至转化无孔不入的信息化浪潮对个性存在的蔑视与威胁,使个体的个性发展不是被时代的标准所“复制”,而是由个体自由地去选择与创造,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语文教学民主化追求
如何构建民主化的语文教学师生观是新时期以来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对矛盾。通过师生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我们可以窥探到语文教育的真正意蕴和价值。因为师生关系的结构特征、和谐程度、互动效应等方面是制约语文教学过程发展、教学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当然,“民主化”应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价值标准。不过,如何达成民主化,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却是仁智互见的。布贝尔著名的“我—你”关系教育理论为语文教育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范型,如何把对话、理解与合作作为实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话、理解、合作对语文教育来讲意味着什么?师生又是如何通过对话、理解与合作来实现教学民主的?必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心。
语文教学生活化拓展
语文教育与个人生活具有天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来看,语文是个体生活最具基础性和普遍性的适应工具和存在方式,话语是人的生活中最有力的表达方式。因此,通过生活进行语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洞察生活奥义和人生真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语文教育学科化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在某种程度割裂这种血肉一体、源流一脉的天然关系。它强调书本语文的纯粹工具性和确定功用性价值,而贬低了生活语文对个体发展而言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我们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从整个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与发展入手,把生活化的观念全方位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去。无论是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教学定向还是教学实施,都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还语文教育以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教学整合化
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研究是针对传统教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本体与方法、目标与手段相分离的二元论问题而提出的。语文教育课程教学整合论,旨在使课程与教学产生一种互动效应,使二者在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观照中走向有机的统一。从教学论的立场来观照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语文课程必然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架构与动态系统。这由语文课程作为语文教育本体的地位及作用所决定。要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就必须加强对语文本体问题的研究,廓清依据语文教材本体理论原则去编语文教材和违背语文教材本体理论原则去编教材的根本分野,把语文教材编写成制约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架构与动态系统,让教材成为教师教学生学语文的基本范型,做到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本,明确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观照语文教学,就是要把语文教学看作一种课程开发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对语文教育内容(课文文本)作出根本变革——文本意义的呈现与主体意义的建构过程。可以说,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研究是新世纪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最优化探索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即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立足语文教学系统整体发展的最优化,是语文教学结构与教学过程相统一的最优化,是在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相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教学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最优化,是兼顾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平衡发展的最优化。当今世界正跨入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类已被抛入了一个生存与发展的快车道,效率观念正从物质生产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理念。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应该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具有紧迫感、使命感和时代感,理应反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作为新世纪语文教学发展的重大目标。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就必须在优化语文教学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追求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通过对语文教学系统内在结构的调整和改组,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创造出语文教学的最大价值,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显然,跨世纪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何止上述七点,现实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任何方面的问题,几乎都包含着某种发展方向。我们期待着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能够在我们这个物质上本已无限丰富的世界之上创造一个自由的精神的天空,在那飘荡的云彩上涂抹上人性的辉光,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文学与审美的田园中自由地呼吸、采撷、种植与收获,在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中探索人生的真谛,塑造出个性丰满的内在自我。
标签: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