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白细胞介素 6 和死亡风险

老年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白细胞介素 6 和死亡风险

一、老年女性的心血管病、白介素-6与死亡危险(论文文献综述)

盛玲[1](2021)在《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中医证候与5-HT、IL6、H-CRP的差异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冠心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不同证候之间五羟色胺、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等项各指标的差异。为该类患者做到同病异治,提供理论依据,有效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有效防治我区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方法:收录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心内科、干部病房、CCU病房患有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住院患者,使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制作相关病例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并完成焦虑抑郁评分调查,所有入选病例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五羟色胺、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结果录入、统计分析。结论:1.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的五羟色胺值有显着差异即:5-HT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痰阻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虚血瘀组>痰浊痹阻组>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2.冠心病伴不同焦虑之间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差异;3.冠心病伴不同抑郁之间的白介素6水平有差异;4.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中医证候分布由多至少排序为:痰瘀互结(29.5%)>气虚血瘀(27%)>气阴两虚(23.5%)>痰浊闭阻(8.5%)>痰阻血瘀(7%)>气滞血瘀(4.5%),其中冠心病伴焦虑或抑郁的证候均主要分布在痰瘀互结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证候主要分布在气虚血瘀组及痰瘀互结组。

肖军[2](2021)在《腹主动脉瘤发病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全球老年人群的重要疾病负担,常常被忽视,因为通常只有在破裂时出现症状,但一旦破裂其死亡率接近100%,且目前无有效药物能预防其发生发展。既往研究提示大规模筛查的成本效益比有待商榷。因此,探索AAA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以鉴别高危人群,对提高筛查效率及防治有着深刻的公共卫生意义。本课题首先通过自然人群队列,明确了高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发生AAA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比中,进一步确定了其强力的预测作用。进而我们发现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 PAR)与RDW强相关,人群研究发现升高的su PAR与AAA发病风险升高有关,且体外实验发现su PAR可以直接刺激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MMP-2,这可能是其可以预测AAA的原因。最后,我们探究了糖尿病这一常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AAA的关系,通过基因风险评分与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我们明确了糖尿病对AAA发生的保护作用且其效果可能来自于高血糖状态。因此,本课题确定了AAA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AAA的精准预防和潜在治疗手段提供了基础。第一部分: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远期腹主动脉瘤发生有关:一项人群队列研究目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被发现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但其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瑞典的前瞻性队列,探索RDW水平与AAA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基于马尔默膳食与癌症队列,共纳入了27260个参与者。其中,基线资料于1991-1996年间收集,通过链接到瑞典国家疾病注册登记系统获取人群中AAA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至2016年底。我们采用COX回归分来计算RDW与AAA发病的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经过21.7年的中位随访时间,总共有491个参与者发生了AAA。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糖尿病、血压、Apo B/Apo A1比值、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其他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研究发现相比于最低四分位数RDW人群组,最高四分位组人群AAA发病风险增加了61%(HR=1.61,95%CI=1.20–2.12)。RDW对于严重的AAA(破裂或需手术的)与非严重的AAA有着几乎相同的预测效果(校正后HR分别为1.58和1.60)。RDW与AAA发病风险的关系在目前吸烟者中(校正后HR=1.68,95%CI=1.18-2.38)明显强于戒烟者(校正后HR=1.13,95%CI=0.72,1.79)和从不吸烟者(校正后HR=1.77,95%CI=0.74,4.22)。结论升高的RDW与远期AAA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并且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RDW与AAA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因果关系仍有待深入探究。第二部分:腹主动脉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比较:基于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尽管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但它们之间仍有不同的危险因素。此研究旨在比较两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马尔默膳食与癌症队列于1991-1996年之间收集了参与者的基线资料。通过链接到瑞典国家疾病注册登记系统获取人群中AAA和CHD(包括致命与非致命性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至2016年底。COX回归分析被用来计算各危险因素与AAA或CHD各自的风险比,并通过改良的LunnMc Neil法比较差异。结果随访过程中,共计447参与者发生AAA(0.85/1000人年)及3129发生CHD(6.08/1000人年)。在多因素校正模型中,吸烟、降压药使用、降脂药使用、收缩压、舒张压、Apo A1(反向)、Apo B、Apo B/Apo A1比值、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被发现与AAA和CHD的发病风险均相关。在对两个疾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中,研究发现吸烟、收缩压、Apo A1和Apo B/Apo A1比值,与AAA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显着强于与CHD的关系(P<0.01)。同时也发现了RDW与AAA发病的相关性显着强于CHD。结论AAA和CHD存在多种共同的危险因素,但也有重要的不同点。同时,本研究验证了RDW对AAA的强力预测效果。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为准确地区分高危AAA或高危CHD个体,并且这也是对两种疾病精准评估和防治的前置条件。第三部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腹主动脉瘤目的血液中高水平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 PAR)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具有直接刺激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但其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关系及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a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HASMC)的刺激作用尚未明确。方法本研究基于马尔默膳食与癌症队列的心血管子队列,共纳入了4686个参与者。参与者的基线资料于1991-1996年间收集,AAA的结局随访时间至2016年底。COX回归分析被用来计算su PAR与AAA发病的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此外,实验部分,本研究采用人su PAR因子干预HASMC,MAPK通路阻滞剂用于阻断相关通路,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用于确定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21.3年的平均随访时间,总共有76个参与者发生了AAA。在校正其他混杂后,研究发现在最高su PAR四分位分组的个体,相对于最低组,增加了156%的AAA发病风险(HR=2.56,95%CI=1.23–5.13)。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发现su PAR可以促进HASMC的增殖和迁移及MMP-2的表达。并且,su PAR可以促进MAPK通路的磷酸化,但是只有阻断ERK1/2信号通路才能降低su PAR诱导的MMP-2表达,而非P38和JNK-1信号通路。结论升高的血清su PAR与远期AAA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并且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su PAR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ERK1/2信号通路促进HAVMCS表达MMP-2参与AAA的病理生理过程。第四部分糖尿病与腹主动脉瘤目的既往许多研究观察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发生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其因果关系尚待商榷。方法本研究基于马尔默膳食与癌症队列,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使用发病密度抽样,按照性别、年龄和吸烟状态进行匹配,形成了1:1的研究样本,包含了392个AAA病例和392个对照样本。加权后的DM基因风险评分polygenic risk score(PRS)是由与DM相关的23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所得。条件logistic回归被用来分析DM-PRS与AAA的关系。糖尿病(链脲霉素诱导)或非糖尿病小鼠模型使用血管紧张素Ⅱ泵入4周诱导AAA,并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不同血糖环境中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结果在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升高的DM-PRS与降低的AAA风险相关。最高三分位组DM-PRS相对于最低组可以降低50%左右的AAA发病风险(odds ratio=0.53,95%confidence interval:0.36-0.80)。在动物模型中,DM显着地抑制了AAA的发生。细胞实验发现高糖环境中的平滑肌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MMP-2表达较正常血糖组少。结论DM的基因易感性使得AAA的发病风险降低。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发现该保护作用可能来自于高血糖状态。然而,DM对AAA起保护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仍需要更为深入研究。

李中康[3](2021)在《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及证候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动物实验:观察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损伤大鼠体重、血脂水平、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包括:To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p65)、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保护脑组织的机制。2.临床研究:探究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候间脑卒中病因分型(TOAST分型)特点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包括:TLR4、NF-κBp65、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激酶1(TAK1)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差异,为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客观依据及辨证思路,为探究中药作用机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1.动物实验: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调脂通脉解毒方低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调脂通脉解毒方中剂量组(以下简称中剂量组)、调脂通脉解毒方高剂量组(以下简称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尾静脉取血检测血脂。高脂饲料喂养6周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后,再次取血检测血脂,用线栓法致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建立脑梗死损伤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调脂通脉解毒方灌胃,西药组与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记录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评分。灌胃2周后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并取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Lp-PLA2、TNF-α、hs-CRP、IL-6含量。2.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直门医院及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患者170例及健康体检者10例,根据四诊信息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进行证候评分确定中医证候,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候间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卒中病因分型及血清TLR4、NF-κBp65、TAK1、IL-6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的特点。结果1.动物实验1)大鼠血脂检测显示:经高脂饲料喂养后,各组大鼠血脂水平较喂养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较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及西药组TC、TG、LDL-C水平均出现降低(P<0.05),高剂量组HDL-C水平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组较其他组TC、TG和LDL-C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西药组与低剂量组相比,在TC、TG和LDL-C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HDL-C水平上升高(P<0.05)。2)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调脂通脉解毒方各剂量组及西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评分升高(P<0.05),而高剂量组和西药组较其他各组升高更显着(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大鼠脑组织TTC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均出现脑梗死,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与西药组脑梗死体积均减少(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高剂量组较西药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TLR4水平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和西药组TLR4 水平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西药组TLR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F-κB p65表达水平比较,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p-NF-κB p65水平降低(P<0.05),西药组与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高剂量组水平降低最多(P<0.05)。5)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PLA2、TNF-α水平比较,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且高剂量组降低最多(P<0.05)。hs-CRP、IL-6水平比较,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及西药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高剂量组hs-CRP、IL-6水平降低最多(P<0.05),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1)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痰瘀互结证最多(34.70%),气虚血瘀证其次(21.76%),其余各证候分布较少,分别为风痰阻络证(17.65%)、肝阳上亢证(14.12%)、痰热腑实证(11.76%)。2)性别、年龄分布特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67.1±10.8岁。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中,其中65~80岁的患者占到48.2%,65岁以下患者占35.9%。40~65岁患者风痰阻络证居多(31.15%),65~80岁患者以痰瘀互结证最多(53.66%),80~90岁年龄段的患者气虚血瘀证居多(59.26%)。3)不同证候间脑卒中分型特点:TOAST分型在各中医证候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多表现为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而气虚血瘀证多表现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其余各证候间脑卒中分型无明显差异。4)各证候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与正常组相比,各证候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TLR4、TAK1、NF-κBp65表达量最高(P<0.05),气虚血瘀证其次(P<0.05)。肝阳上亢证和痰热腑实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候间IL-6水平比较,气虚血瘀证表达量最高(P<0.05),痰瘀互结证其次,与风痰阻络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调脂通脉解毒方可以调节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并能够减少脑组织中的NF-κB p65和TLR4蛋白的表达,降低Lp-PLA2、TNF-α hs-CRP、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性损伤,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血脂、抑制TLR4/NF-κB通路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2.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以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为主,不同证候间脑卒中病因分型存在差异,TLR4、TAK1、NF-κB p65、IL-6等炎症因子在不同中医证候中有不同的水平特点,与中医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相符,可作为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型的客观依据。

魏梅[4](2021)在《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早发冠心病(P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亚洲国家中日益普遍,然而,对于它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了PCAD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旨在分析P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为PCAD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及药物干预,阐明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并为并为这些年轻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第一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PCAD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为PCAD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初步研究对象,共2,847例早发ACS患者。排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0例,严重瓣膜病需手术患者14例,恶性肿瘤患者3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8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12例,临床资料不全患者94例,共纳入2,706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资料从住院病案中获取。收集患者所有的基线临床资料。2.入组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出院后MACE及服药情况。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本研究期间失访患者277例,失访率10.24%,最终共2,429例早发ACS患者完成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男性1,327例(54.63%),女性1,102例(45.37%)。患高血压病比例为60.68%,患糖尿病比例为26.60%。此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中前降支病变最多见。随访过程中,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最高。2.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24例MACE,发生率为9.22%。其中189人(7.47%)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人(1.03%)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6人(0.25%)发生了UA和AMI,4人(0.16%)发生心源性死亡。非MACE组2,205人。MACE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既往冠心病史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非MACE组。MACE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比例低于非MACE组。MACE组的单纯药物治疗比例低于非MACE组,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例高于非MACE组。MACE组患者硝酸酯类及氯吡格雷的应用比例高于非MACE组。3.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既往PCI史、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高Hcy、PCI治疗为早发ACS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化验检查、诊断、冠脉病变支数及部位、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诊断为NSTEMI、高Hcy仍为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1.早发ACS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一旦患早发ACS,女性患者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是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2.Hcy是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3.NSTEMI患者长期预后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差,NSTEMI是早发ACS患者长期MACE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同型半胱氨酸与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Hcy水平与女性早发AC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Hcy水平对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为女性早发ACS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早发女性ACS患者,共1,299例。排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3例,严重瓣膜病需手术患者5例,恶性肿瘤1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6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临床资料不全患者49例,最终共纳入1,230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资料从住院病案中获取。收集患者所有的基线临床资料。2.入组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出院后MACE及服药情况。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本研究期间失访患者128例,最终共1,102(89.5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年龄51.46±3.68岁。其中诊断为UA者占83.1%,诊断为NSTEMI者占12.4%,诊断为STEMI者占4.5%。2.患者根据Hcy水平分为3组:低Hcy组(Hcy≤9.1μmol/L);中Hcy组(Hcy:9.2-11.6μmol/L);高Hcy组(Hcy>11.6μmol/L)。低Hcy组的年龄低于另外两组,随着Hcy的升高,肌酐及尿酸水平上升,空腹葡萄糖水平降低。3.共发生了118例MACE,发生率为10.7%。MACE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敏感性为51.7%,特异性为95.0%,Hcy水平最佳分界值为16.85μmol/L。5.Kaplan-Meier分析显示Hcy水平升高与女性早发ACS患者的MACE风险相关。随着Hcy水平升高,无MACE生存率明显降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高Hcy水平是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小结:Hcy水平升高与女性早发ACS患者预后较差有关,Hcy水平升高是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清Hcy水平可作为早发ACS高危女性的一个合适指标。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目的:探讨Hcy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以及阿托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从而拮抗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方法:1.从雄性SD大鼠中剥离出胸腹主动脉,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传代,用第3代至第5代之间的细胞进行实验。2.取生长状态及密度相同的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Hcy组、Hcy+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核转录因子κB(NF-κ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3.利用Trizol法提取VSMCs中的RNA,将提取的总RNA进行反转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组别NF-κB、CRP、IL-1β、IL-6的表达。4.所有实验重复3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cy上调大鼠VSMCs的NF-κB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NF-κB表达。2.Hcy上调大鼠VSMCs的CRP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CRP表达。3.Hcy上调大鼠VSMCs的IL-1β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IL-1β表达。4.Hcy上调大鼠VSMCs的IL-6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IL-6表达。小结:高Hcy可通过上调炎症因子CRP、IL-6、IL-1β表达,导致内皮细胞炎性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细胞因子CRP、IL-6和IL-1β的表达从而拮抗高Hcy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郭亚楠[5](2021)在《通冠方治疗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通冠方治疗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疗效量表及血脂、炎症等指标的变化,从而客观地评价其疗效,为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将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期间于甘肃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科和老年病科住院部就诊的64例符合本次临床研究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及治疗组(对照组+通冠方),4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中医证候、各项量表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血脂四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6(IL-6)等指标水平,并将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不良习惯以及心绞痛症状严重分级程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与心绞痛积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84.38%,分别高于对照组(60%、63.33%),两项疗效也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西药治疗+通冠方)疗效较好。3.各项量表评分比较:两组之间通过对比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标准积分,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各项积分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冠方能有效改善和明显提高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症状、心绞痛和生活质量;4.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不同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IL-6指标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上述血清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两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HDL-C在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对于提高HDL-C水平有优势。说明通冠方在调节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方面及抗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疗效显着。结论:通冠方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着改善中医证候、心绞痛及生活质量;明显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hs-CRP、IL-6水平,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甄蕾[6](2020)在《降逆涤痰汤对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降逆涤痰汤对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观察其对中医症候疗效、诊室血压、动态血压、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降逆涤痰汤对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优化组方,指导规范性用药及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新的理论根据。方法:遵照随机对照的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中医辨证为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降逆涤痰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诊室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CRP、IL-6及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对降逆涤痰汤治疗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做出评价。结果:本研究共完成60例病例。(1)中医症状单项积分及总积分方面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眩晕、头重如裹、口苦、烦躁易怒、心悸、苔黄厚腻、苔黄薄腻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单项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口苦、烦躁易怒、胸闷、胖舌、苔黄厚腻、滑脉、数脉及总积分均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及脉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诊室收缩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脉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炎症因子水平组内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RP、IL-6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RP和IL-6的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4)生活质量积分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后除生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以外的各项生活质量积分均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性功能与工作状态以外的各项生活质量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方面的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在睡眠与工作状态方面的积分也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共有1例腹胀腹痛,2例心慌胸闷,与药物关系不确定,均能耐受,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未观察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全部病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尿、粪便常规+隐血,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各检查1次基本相同,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降逆涤痰汤配合降压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的眩晕、头重如裹、口苦、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胸闷、便秘、溲赤、胖舌、苔黄腻、滑脉、数脉等证候,并且降低诊室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CRP、IL-6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了中医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李莹莹[7](2020)在《老年住院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老年人群中,尤其是在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也较高。衰弱与心血管疾病往往同时存在又相互促进。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作为目前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心力衰竭领域广泛应用的生物标志物,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临床上未诊断心力衰竭的老年住院患者,NT-proBNP与衰弱之间的关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老年非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排除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患者,采用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测定血NT-proBNP水平,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横断面分析NT-proBNP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并探讨NT-proBNP 及 NT-proBNP 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对衰弱 的诊断价值。根据血 NT-pro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低NT-proBNP组和高NT-proBNP组,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T-proBNP和衰弱对不同性别老年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604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4.9±6.5岁,其中无衰弱组130例(21.5%),衰弱前期组327例(54.1%),衰弱组147例(24.3%)。随衰弱程度升高,NT-proBNP水平升高(P<0.001)。衰弱组NT-proBNP水平显着高于衰弱前期组[235.7(104.1,650.3)比 123.2(67.7,281.7),P<0.001],衰弱前期组显着高于非衰弱组[123.2(67.7,281.7)比 88.2(49.9,203.1),P<0.001]。随衰弱程度升高,左房前后径增大(P<0.05),而 LVEF 降低(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NT-proBNP 水平与衰弱独立相关(Log NT-proBNPOR=2.581,95%CI=1.52~4.381,P<0.001)。NT-proBNP 对衰弱有一定诊断价值,ROC 曲线下面积为 0.688(95%CI:0.647~0.727,P<0.001)。NT-proBNP联合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对衰弱的诊断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0.717(95%CI:0.677~0.756),显着高于前白蛋白联合hsCRP及25(OH)D3的检测方法[曲线下面积差为0.0426(95%CI:0.0114~0.0737),P=0.0074]。NT-proBNP 联合前白蛋白;NT-proBNP联合前白蛋白、hsCRP、25(OH)D3;前白蛋白联合hsCRP及25(OH)D3这三种检测手段对不同性别的衰弱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前期研究中NT-proBNP对衰弱的诊断界值170.6 ng/L,将患者分为两组:低 NT-proBNP 组(<170.6ng/L)和高 NT-proBNP 组(≥170.6ng/L)。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中位随访时间344天(265,359),随访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178例(29.5%),全因死亡19例(3.2%),失访12例(2.0%)。按NT-proBNP高低分组,低NT-proBNP组 356 例(58.9%),高 NT-proBNP 组 248 例(41.1%)。两组相比,高 NT-proBNP组患者年龄更大(77.6±6.3比73.1±6.0岁,P<0.001),女性比例高(54.4%比46.1%,P=0.043),体重指数低(24.4±3.5 比 25.5±3.4kg/m2,P<0.001);合并心房颤动(28.6%比 9.8%,P<0.001)、心肌梗死(12.9%比 4.8%,P<0.001)和卒中/TIA(25%vs 17.7%,P=0.029)的比例高;血红蛋白(125.9±15.7 比 131.2±14.4 g/L,P<0.001)、白蛋白(39.1±3.1 比 39.7±3.1 g/L,P=0.020)、甘油三酯(1.3±0.7 比 1.4±0.9mmol/1,P=0.026)、肌酐清除率(65.4±21.5比81.7±22.9ml/min,P<0.001)更低;认知水平和日常活动能力更低,握力更弱,步行速度更慢,呼气峰流速更低(P<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高NT-proBNP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低NT-proBNP组(35.1%比25.6%,P=0.013)。其中,高NT-proBNP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低 NT-proBNP 组(16.9%比 10.7%,P=0.028);高 NT-proBNP 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着高于低 NT-proBNP 组(4.8%比 2.0%,P=0.048)。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同样的趋势。另外,高NT-proBNP组的再入院率、急诊再入院率均显着高于低NT-proBNP组(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NT-proBNP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log NT-proBNP HR=1.314,95%CI:1.002~1.721,P=0.048),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log NT-proBNP HR=1.777,95%CI:1.185~2.664,P=0.005)。衰弱是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4.412,95%CI:1.273~15.288,P=0.019)。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分别分析 NT-proBNP 和衰弱对不同性别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男性患者中,高NT-proBNP组的无事件生存率显着低于低NT-proBNP组(log-rank P=0.0234);女性患者中,衰弱患者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显着低于无衰弱者(log-rank P=0.0030)。[结论]老年住院衰弱患者中血NT-proBNP水平升高,且经过校正房颤、肌酐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后,仍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NT-proBNP对衰弱有一定诊断价值,NT-proBNP联合前白蛋白、hsCRP、25(OH)D3的4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住院衰弱患者的诊断价值最大,且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无显着差异;经过1年随访,NT-proBNP是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衰弱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对预后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孙润民[8](2020)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率仍较高,并发心力衰竭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及再入院次数。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30天)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缺乏大型临床研究,并且目前国内暂无系统的风险评价体系。本文通过收集、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30天)心力衰竭发生的潜在预测变量,探讨新型预测因子对于早期心力衰竭的价值,并试图建立一项简单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患者共318名,收集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既往病史等,同时测定14种可能的预测因子;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30天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主要评估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通过随访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心衰组(89例)及无心衰组(229例)。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各项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分析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相关的潜在预测变量。对于筛选的连续变量通过ROC曲线计算最佳截断值划分区间,然后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进行筛选,得到预测特征最佳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并基于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诺莫图(nomogram),从而得到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预测模型。通过计算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绘制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心衰组与无心衰组资料基线对比:两组患者在男性、年龄(岁)、吸烟史、入院24h听诊肺部啰音、发病至就诊时间(h)、BNP(ng/L)、LVEF(%)、心房颤动、是否多支病变、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水平、Galectin-3、IMA、IL-10、sST2等项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无心衰组男性人数(89.5%vs.68.5%)、吸烟史患者数目(76.4%vs.58.4%)、LVEF(65.48±2.99 vs.59.44±6.45)、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异常(32.3%vs.23.5%)大于心衰组;心衰组在平均年龄(71.06±9.61 vs.58.07±11.18)、发病至就诊时间(19.28±13.05vs.12.57±7.39)、入院24h肺部啰音(20.2%vs.3.5%)、BNP(203.46±223.54vs.58.46±49.95)、存在心房颤动(12.3%vs.0.8%)、多支血管病变(96.6%vs.72.4%)、Galectin-3(10.58±4.65 vs.8.92±2.46)、IMA(133.20±49.15vs.112.30±22.44)、IL-10(1224.80±536.90 vs.992.95±346.88)、sST2(37.02±12.07vs.34.76±6.16)等项目明显高于无心衰组。(2)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发生独立相关的因素:男性(OR:0.289,95%CI:0.1570.532,P<0.001)、年龄(OR:1.115,95%CI:1.0831.147,P<0.001)、入院24h肺部啰音(OR:6.282,95%CI:2.62515.034,P<0.001)、发病至就诊时间(OR:1.067,95%CI:1.0371.098,P<0.001);BNP(OR:1.021,95%CI:1.0151.027,P<0.001);LVEF(OR:0.751,95%CI:0.6950.811,P<0.001)、心房颤动(OR:32.096,95%CI:4.109250.702,P=0.001)、多支血管病变(OR:4.523,95%CI:1.98210.322,P<0.001);Galectin-3(OR:1.143,95%CI:1.0581.235,P=0.001)、sST2(OR:1.032,95%CI:1.0031.062,P=0.032)。以上危险因素P<0.05。(3)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结果,筛选出纳入模型的最优变量:性别、年龄、入院24h肺部啰音、发病至就诊时间、BNP、LVEF、心房颤动、病变血管支数。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的诺莫图,最终纳入性别、年龄、入院24h肺部啰音、发病至就诊时间、BNP、LVEF、心房颤动、病变血管支数等变量。命名为“B-FAILURE”风险预测模型。(4)计算得到建立的建立的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表明该模型区分度较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同时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显示其贴合度良好,该模型预测概率与观察概率的一致性较高。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入院24h听诊肺部啰音、发病至就诊时间、BNP水平、LVEF、心房颤动、多支血管病变、Galectin-3、sST2。(2)本研究最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风险预测模型,用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30天)内心力衰竭的发生,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11,表明该模型区分度较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接飞蝶[9](2020)在《苓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苓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变化,进而探讨苓术天麻汤作用于H型高血压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名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第九版内科学》推荐降压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苓术天麻汤,每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两组均四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压变异度、Hcy水平、中医证候积分、hs-CRP、IL-6变化情况。结果1.疗效指标:(1)血压水平:治疗后两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23人,有效5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3.32%,对照组显效13人,有效14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血压变异度:治疗后治疗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对照组24h收缩压标准差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24h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显效7人,有效21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人,有效14人,无效15人,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5)Hcy水平: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较疗前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Hcy水平较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后比较Hcy水平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2.炎症指标:(1)hs-CRP: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较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后比较hs-CRP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白介素-6:治疗后两组血清IL-6较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后比较白介素-6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苓术天麻汤能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度,使血压趋于平稳。(2)苓术天麻汤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使临床症状改善。(3)苓术天麻汤能降低血Hcy水平,同时可以降低炎症指标hs-CRP、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这也可能是苓术天麻汤治疗H型高血压机制。

武强[10](2020)在《甲花片防治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甲花片对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患者相关肾脏损伤指标的影响,评价其防治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疗效,为造影剂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中医临床证据。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72小时起至术后72小时持续1周服用甲花片4片/次,3次/日,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GFR)、胱抑素C(CysC)、尿N—乙酰一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半乳糖苷酶(GA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结果:1.术后72h,治疗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24h,2组Scr、BUN、Cys C、hsCRP、IL-6、IL-8水平、NAG、GAL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eGFR显着低于术前(P<0.05~0.01);治疗组Cys C、hsCRP、NAG、GA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3.术后 72h,治疗组 Scr、BUN、Cys C、eGFR、NAG、GAL、hsCRP水平与术前相比基本持平(P>0.05),对照组Scr、BUN、Cys C、NAG、hsCRP、IL-6、IL-8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高于术前,eGFR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0.01);治疗组 Scr、BUN、Cys C、hsCRP、IL-6、IL-8、NAG 及 GA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甲花片能显着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Scr、BUN、Cys C、NAG、GAL、hsCRP、IL-6及IL-8水平,提高eGFR,减少CIN的发生,较好地发挥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二、老年女性的心血管病、白介素-6与死亡危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女性的心血管病、白介素-6与死亡危险(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中医证候与5-HT、IL6、H-CRP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西医诊断标准
        2.1.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1.3 抑郁评价标准
        2.1.4 焦虑评价标准
        2.2 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调查内容
    6.质量控制措施
    7.试验流程图
    8.数据整理及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冠心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腹主动脉瘤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中英文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远期腹主动脉瘤发生有关:一项人群队列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腹主动脉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比较:基于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腹主动脉瘤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糖尿病与腹主动脉瘤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及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1 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现状
        2 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3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关系密切
        4 缺血性脑卒中的调脂治疗
        5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6 缺血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
        7 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 中医药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2 中医药对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3 中医药在现代研究中发现的新作用
        4 中医药针对疾病治疗难点发挥的作用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药物与试剂
        3 主要仪器
        4 实验器械
        5 动物饲养
        6 实验方法
        7 取材
        8 观察与检测指标
        9 统计方法
    结果
        1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体重的影响
        2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4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5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p-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6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
        7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Lp-PLA2、TNF-α水平的影响
        8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hs-CRP、IL-6水平的影响
    讨论
        1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2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3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4 调脂通脉解毒方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证候间脑卒中分型及炎症因子水平特点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方法
    结果
        1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
        2 各中医证候患者脑卒中病因分型(TOAST分型)特点
        3 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炎症因子差异比较
        4 不同中医证候积分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血脂异常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型半胱氨酸与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早发冠心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通冠方治疗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项目与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研究记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础资料的表述
        3.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标准积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情况比较
        3.6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比较
        3.7 两组患者白介素-6 情况比较
        3.8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刘国安教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学术思想
        4.2 通冠方的处方组成及方药解析
        4.3 通冠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稳定型心绞痛的西医研究进展
    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降逆涤痰汤对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中医临床疗效判定
    3、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4、炎症因子比较
    5、生活质量比较
    6、安全性观测结果
    7、合并用药情况
讨论与结果分析
    1、立论依据
    2、方药分析
    3、疗效分析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老年住院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老年住院衰弱患者识别价值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临床数据库的建立
        血样本采集及检测
        超声心动图的测量
        评估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衰弱程度的评估方法
        数据录入
        伦理审核及注册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 不同衰弱程度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
        二、不同衰弱程度老年患者NT-proBNP及其他检査结果
        三、不同衰弱程度老年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四、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衰弱患者的相关因素
        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衰弱患者的独立相关因素
        六、NT-proBNP对衰弱的诊断价值
        七、NT-proBNP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对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的诊断价值
    讨论
第二部分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老年住院非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结果
        —、不同NT-proBNP水平的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
        二、高NT-proBNP组和低NT-proBNP组患者1年随访结果
        三、Cox回归分析对老年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四、NT-proBNP和衰弱对不同性别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展望
综述: 衰弱与生物标志研究进展及思考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及对照表
致谢

(8)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概述
    第一节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概述
    第二节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
    第三节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新型预测因子概述
        3.1 半乳凝素3(Galectin-3)
        3.2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MR-proADM)
        3.3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
        3.4 白介素10(IL-10)
        3.5 白介素6(IL-6)
        3.6 游离脂肪酸(FFA)
        3.7 髓过氧化物酶(MPO)
        3.8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3.9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3.10 金属蛋白酶9(MMP-9)
        3.11 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
        3.12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3.13 腱糖蛋白-C(TN-C)
        3.14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第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独立危险因素及新型危险因子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收集资料包括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标本收集及相关测定
        3.6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发生心力衰竭的评价标准
        3.7 随访
        3.8 统计学分析
        3.9 说明
    第四节 结果
        4.1 心衰组和无心衰组临床特征的比较
        4.2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五节 讨论
        5.1 性别
        5.2 年龄
        5.3 肺部啰音及LVEF
        5.4 发病至就诊时间
        5.5 BNP水平
        5.6 心房颤动
        5.7 多支血管病变
        5.8 新型危险因子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测模型的探讨和建立
    第一节 前言
        1.1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危险因素概述
        1.2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临床资料及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单因素回归分析中具有预测价值项目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3.2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的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
        3.3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
        3.4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的诺莫图
        3.5 预测模型的评价及检验
        3.6 预测模型的简化及应用方法
        3.7 模型的临床验证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六节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苓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及方法
    1 技术路线图
    2 资料来源、数目及分组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排除、终止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终止研究标准
    5 质量评估
    6 安全性分级
    7 研究方法
        7.1 病例分组
        7.2 治疗方法
        7.3 安全性指标
        7.4 疗效指标
        7.5 炎症指标
        7.6 注意事项
        7.7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1.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比较
        1.2 治疗后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1.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异度比较
        1.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cy变化情况
    2 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变化情况
    3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对比
    4 不良反应
        4.1 西药不良反应
        4.2 苓术天麻汤不良反应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1.1 虚是H型高血压发病的内在基础
        1.2 痰浊在H型高血压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1.3 瘀常与痰同时存在
    2 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 西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3.1 炎症反应机制
        3.2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3.4 血栓前状态
        3.5 血压变异性
        3.6 高Hcy带来的风险
    4 苓术天麻汤组方分析
    5 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6 提出疑问
        6.1 “痰浊”“血瘀”与“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是否有关?
        6.2 中医中药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具体靶点在哪,是否存在多靶点治疗作用
    7 总结
    8 不足与展望
        8.1 不足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医患沟通告知书
第四部分 综述 中西医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及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防的争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甲花片防治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及相关危险因素
        1.1 流行病学
        1.2 相关危险因素
    2. 现代医学对造影剂肾病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2.1 现代医学对造影剂肾病的定义及发病机制探讨
        2.2 现代医学对造影剂肾病的治疗进展
    3. 中医药学对造影剂肾病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3.1 中医药学对造影剂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3.2 中医药学治疗造影剂肾病的方法和机制阐述
        3.3 中医药治疗造影剂肾病探析
    4. 甲花片药物成分、药理及临床疗效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病例来源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及排除标准
        2.5 剔除、脱落及终止研究标准
        2.6 治疗方案
        2.7 观察指标及时间点
        2.8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2 观察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意义
    2. 疗效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2.1 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分析
        2.2 肾脏损伤血液标志物结果分析
        2.3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结果分析
        2.4 血液炎症标志物结果分析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中医药疗效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英文单词缩写对照表
    二、研究课题伦理审查批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老年女性的心血管病、白介素-6与死亡危险(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中医证候与5-HT、IL6、H-CRP的差异性研究[D]. 盛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腹主动脉瘤发病相关因素研究[D]. 肖军.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调脂通脉解毒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脑梗死大鼠TLR4/NF-κB通路的影响及证候研究[D]. 李中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魏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通冠方治疗气阴两虚痰瘀痹阻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郭亚楠.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降逆涤痰汤对痰热上扰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甄蕾.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老年住院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李莹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8]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D]. 孙润民. 兰州大学, 2020(12)
  • [9]苓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D]. 接飞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甲花片防治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D]. 武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老年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白细胞介素 6 和死亡风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