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论文_苏金龙

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论文_苏金龙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510700)

摘要:为了避免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情况,有必要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通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良好的节能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损耗。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出现更多创新节能措施,这对推动电力行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节能技术;措施

1热能和动力工程的装置

1.1热能装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热能装置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主要设备设施,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热能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烧能源来提供热量,热能装置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相关的机械运动驱动设备运转,又称为热能动力装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蒸汽机,利用燃料燃烧是产生的热量将相关液体加热,液体到达一定温度汽化后会产生蒸汽,通过蒸汽驱动发动机运转,实现热量和机械能的传递和转化,从而带动设备运转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内燃机,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气,直接驱动发动机,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能源的利用率较高。所以对热能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1.2动力工程装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动力工程已经成为与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项的技术,包括了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整个过程,通过对动力工程的研究,优化工艺流程,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动力工程装置的改进和推广,提高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还促进了风能及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绿色资源的推广应用,缓解了能源紧张的问题,推动中国动力工程的发展。当前火力发电在电力行业中仍然占有很大的优势,动力工程大多应用于火力发电厂,所以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必须让热能及时转化为电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2工程发展的实际状况

2.1热能损耗

一般来说,在运行设备的过程中,发电厂在热能方面会产生损耗。产生的热能损耗会使发电厂的经济生产效益降低,同时影响实际的发电质量。对于热能额定功率较小的设备来说,进行节流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设备的运行功率超过额定功率的情况下,节流设备通过提前设定的数值和信息对于运行设备能够进行基础性的调节,降低负荷承载。但运行设备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在节流环节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损失热能,以至于输送的能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对于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形成了阻碍。

2.2湿气损耗

发展工程供应系统的过程中,湿气损耗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在蒸发和膨胀的过程中,水蒸气会逐渐形成小水滴,如果产生聚集,对于系统的实际工作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水滴运行的速度和蒸汽运行速度不一致,通常蒸汽要比水滴的运行速度快,就会损失湿气。3)产生聚集的水滴过多,对于湿气的运行方向和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导致损失热能。

2.3环境污染

运用热能和动力的实际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气、噪音、放射性物质、热能污染等。空气污染的形成是因为在传统能源支撑下的重工业以及汽车尾气、居民取暖产生了污染。形成噪音污染是因为发电厂和相关工业工作中运用的机械设备的噪音过大。形成放射性物质污染是因为对于核能源进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泄露和爆炸问题引发了污染。造成热能污染主要是因为相关企业、工业和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对于热能运用时的流失和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分析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节能技术措施

3.1控制湿气损耗的附带作用

在供电企业的电力传输过程中,发电装置在热传导机构的基础上运行,除了大量的热量之外,该装置还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随着气体蒸发,热量必然被带走,这反过来又导致热能的浪费。同时,还将减少发电装置的发电,以提高系统中的热能循环利用率,有必要针对潮湿气体处理方式做出细致的研究,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实现对水蒸气进行控制。另外,潮湿气体长时间沉积到动叶片的边缘处,最终会对旋转叶片造成严重的腐蚀。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除湿功能部件可以设置在发电装置中。同时,回收部件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根据外部条件进行潮湿气体在短时间内蒸发,从而最大程度地控制热能的浪费。

3.2强化系统节流环节节能

对于供电公司而言,在运行期间节流浪费的现象也很常见。如果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则导致温度不高,因此该装置自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然而,这仅适用于小功率发电装置,并且对于具有更高功率的发电装置,由工作条件的调节引起的节流能量消耗可能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反过来,发电企业的电力传输将减少。因此,作为发电企业,为了保证输电功率,必须重视和加强节流控制工作,并通过相关计算提高系统运行水平。

4热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

4.1控制过热温度

衡量发电厂实际的热运行质量一项重要的指标便是锅炉热。其也是现阶段锅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控制,您可以控制热控制系统,因为过热会导致温度变化,实现对热量进行降低。同时,有必要加强惯性和滞后时间的控制,以提高系统对过热温度的适应性。此外,在具有智能控制的发电厂的自动化中,可以保持对过热温度的良好控制和对其高性能热负荷的控制。这确保了即使在达到过热温度时也能确保单元系统的稳定性,并且由于过热温度而对发电厂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大大降低。

4.2供水量的控制

智能控制中的模糊控制可用于调节和控制变频器的输出,使得在供水给料期间控制器可由电动自转控制器控制。该控制技术克服了传统火电管理质量低,供水不足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3控制锅炉燃烧的全过程

该智能控制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锅炉在热自升式工程中燃烧过程的不稳定性,还可以提高整个操作系统的精度。影响锅炉燃烧的因素很多,对锅炉燃烧有很多限制。因此,企业应对电厂锅炉燃烧过程进行智能控制,并对其具体应用控制进行研究,真正推动锅炉自动化的发展。

5优化系统运行方式

为了达到系统节能优化的目的,首先要对系统单元的运行模式进行节能,以优化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用多种操作方法,例如,将年份分为几个阶段,在年初选择几个月的单阀操作模式,然后尝试顺序阀操作模式几个月。同时,积极调试机组逐步转向最合理,最合适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并始终观察和分析机组运行中的参数变化。提高机组安全运行系数。同时,重点是装置的真空系统,尤其是涡轮冷凝器的真空。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热能和动力工程的节能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护环境,增加环保及社会效益。这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我们应该树立节能降耗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采用新技术,推广新能源的应用,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进高效节能的生产设备,优化工艺流程,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飞.浅析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的合理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37.

[2]罗强.基于热电厂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113.

论文作者:苏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论文_苏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