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
引言
混凝土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应用范围广泛,但是在建筑中的一些区域中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这些裂缝的存在导致建筑的强度发生下降,同时一些裂缝也会降低建筑的运行和居住质量,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对能够产生裂缝的因素进行深入探究,以保证建筑工程能够稳定运行,同时探究的内容还包括容易产生裂缝的区域,以对这些区域进行适当处理。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容易产生的区域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用途包括桩体建设、楼板建设、墙体建设等,当施工质量较低时,这些区域都会产生裂缝,对建筑的运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裂缝区域产生区域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的裂缝主要产生在以下方面:(1)桩体裂缝。当前的建筑广泛应用桩体作为建筑的地基,尤其是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灌注桩的应用频率大幅上升,但是在桩体建设中,容易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桩体的质量与设计要求不符,在施工过程中桩体容易产生裂缝,降低了整个建筑的强度。(2)地下室墙体裂缝。在当前的很多建筑中都含有地下室,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地下室墙体中更容易产生裂缝,导致地下室发生渗水等问题,也会降低建筑的强度[1]。(3)建筑地面和墙体混凝土裂缝。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差的存在,在施工过程中,这些区域中更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并且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这些区域产生裂缝的几率更高,导致建筑的质量下降。
2 建筑施工中能够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因素
2.1 混凝土配比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为合理确定混凝土配比,当各区域的混凝土配比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时,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另外在一些区域的施工中,还需要应用其余材料进行相关结构建设,这些材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印象混凝土的性质[2]。以房建工程中的水泥灌注桩建造为例,在该结构的建设中,会向开挖的孔洞中灌注泥浆,对于不同的地层来说,泥浆的相关参数也有很大不同,要保证水泥灌注桩的混凝土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在灌注桩的建设中,要根据地层条件确定泥浆参数,在此基础上配置混凝土配比,防止泥浆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过大影响。当混凝土的配比与相关要求不符时,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灌注桩容易产生裂缝,从而降低了建筑的强度。
2.2 温差变形问题
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本身由于温差会产生一定变形,最终产生裂缝问题。但是相比直线,混凝土本身产生的温差变形通常产生的裂缝通常较小,不会对整个房建工程产生过大影响。当前的房建工程施工中,会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这种结构的运行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会产生更大的温差变形量,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钢筋结构产生的这种变形量会导致混凝土中产生很大的裂缝。另外当产生裂缝后,钢筋产生的形变会进一步增加,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上的裂缝参数进一步提高。
2.3 施工操作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施工活动,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包括多种内容,如混凝土凝固时间、混凝土结构的模具固定时间等,当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监管人员对这些因素的了解程度不足时,会导致混凝土的粘结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容易引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另外在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温度因素、空气湿度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凝固时间等参数产生严重影响,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这些因素对混凝土的施工品质进行研究,当在房建工程的混凝土部分施工中忽略这些因素时,会导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大幅下降,极大提升了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养护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日常养护,当前已经针对混凝土养护过程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并且也建成了一系列养护设施,为了保证对混凝土的养护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在现场监管人员的监督下施行养护工作。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当施工人员和现场监管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时,会导致系统不能按照相关要求施行养护工作,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另外在具体的养护工作施行过程中,也要结合环境因素对养护内容进行修正与优化,保证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然而在房建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和现场监管人员对气候环境因素的考虑不足,这会导致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偏差,最终导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大幅下降,混凝土结构更容易产生裂缝。
3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1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到该过程中,可以说施工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所以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首要工作为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施工人员的从业素质,企业方面需要对施工人员的从业素质进行全面调查和检测,当发现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不能满足相关要求时,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混凝土配置、混凝土结构制造等。其二为现场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保证这些工作人员有很高的技能和专业水平,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企业要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保证其能够科学确定混凝土配比,对于现场监管人员,需要让其了解混凝土施工中各类因素对混凝土性质和强度的影响,从而让其能够带领施工人员更好地开展混凝土施工工作。
3.2 科学确定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配比将直接决定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所以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科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运行区域、运行要求等内容进行确定,集体的配比设计中,需要确定的参数包括混凝土水胶比、砂率等,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已经开始推广应用机制砂,这种砂石与河砂的性质有一定区别,以某种机制砂为例,通过实验发现,当砂率为0.32时,混凝土3天后的强度为24MPa,29天时的强度为37MPa,当砂率为0.36时,3天时的强度为25MPa,29天时的强度为39MPa。在配比确定过程中,要分析建筑中相关部位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机制砂砂率。另外处于施工成本控制方面考虑,也可对比相同结构强度下,河砂需要消耗的成本,以在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降低建筑的建设成本。
3.3 消除混凝土的温差变形
混凝土的温差变形产生于两个方面,其一为混凝土结构自身产生的温差变形,另一方为混凝土中钢结构产生的温差变形,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运行质量,需要最大限度消除这两方面产生的温差变形。对于混凝土结构自身产生的温差变形,通过对这种变形原理的探究,可以发现当外界温度较高时,混凝土结构中会产生水热化升温,所以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预热,并在预热完成后进行施工,防止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过大的温度差异。其二为钢筋结构的温差变形,这种方式通常发生在混凝土施工的养护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筋能够与混凝土进行充分贴合,并对钢筋进行隔热处理,防止钢筋在应用过程中产生过大变形。
3.4 对混凝土裂缝就进行修补
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已经产生裂缝的现象,在后续的施工中需要对这些裂缝进行修补,当前已经针对这些裂缝修补过程开发出了多种技术以及材料[3]。以地下室混凝土裂缝修补为例,在当前的裂缝修补过程中,已经开发出了高分子益胶泥,在修补过程中在裂缝的周边区域进行钻孔,在钻孔完成后将两种型号的修补剂同时灌注入钻出的孔洞中,并向孔洞中施加要求的压力,让这种封堵材料能够被挤压进产生的裂缝中,最终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封堵。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是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流程的有效监管,尤其是对于房建工程中的桩体来说,这些混凝土结构上产生的裂缝不容易被有效封堵,并且这些裂缝会对整个建筑的结构强度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所以在这些结构的施工中,需要完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
结论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配比出现问题、未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温差变形问题和养护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提升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几率。要防治混凝土裂缝,可以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科学确定混凝土配比、消除混凝土温差变形以及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修补达成目的,让混凝土结构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良.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分析[J].居舍,2018(25):73.
[2]刘勤.浅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要点[J].科技风,2018(22):96-97.
[3]吴佳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8):151-152.
论文作者:孙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温差论文; 建筑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