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论文_贾文霞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论文_贾文霞

河北省永年县东杨庄总校贾文霞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学习知识从旧知到新知,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渡阶段。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数学课堂导入

那么,如何建构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呢?

1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导入应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的成分,所以在上课开始,教师应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注意力吸引过来,通用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老师走。

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的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导入要有针对性。新课的导入必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选择的方法就不同。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故弄玄虚,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他的教学环节。

导入应有相关性。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不像其他科目的内在联系不大,所以学习数学要循序渐进,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有必要把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复习一下,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

2 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直接导入,明确目标。上课的一开始,教师就直接点明本课所将的课题以及问题的重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个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样的导入方法叫做直接导入。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一读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都可采取直接导入法。

设疑导入,诱导思考。“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设计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让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设疑导入法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转化为活跃状,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激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借助媒体导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实践操作导入。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

巧设游戏导入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

远实物演示导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圆柱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

苑实际表演导入。《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

愿故事联想导入。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童话故事等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知识相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丰富联想,并激发兴趣,尽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为学习的驱动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精心设计的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并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我们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贾文霞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论文_贾文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