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承接背景下赣州城区功能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论文

产业承接背景下赣州城区功能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王 楠1,吴 巍1*,董 健2,胡 细 英1,黄 仪 荣3,黄 翠 萍1

(1.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2.乐安县自然资源局规划测绘队,江西 抚州 344300;3.赣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 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功能空间演进会产生重要影响,厘清承接地功能用地扩展的特征和驱动力差异,有助于深刻理解与掌握产业承接背景下其用地功能演变的基本规律。该文以赣州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2010年、2016年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诊断工业、居住、商业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主控驱动力。结果表明:1)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背景下,不同功能用地的扩展规模、速率等差异显著,工业用地增长由快转慢,居住用地持续快速增长,商业用地扩展呈加速态势。2)功能用地扩展形态演化趋势迥异,工业用地核心区不断扩大,沿交通轴带扩展形成放射型空间形态,并催生居住和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异;居住用地沿产业园区扩展,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组团式分布形态;商业用地由产业引导衍生专业市场,不断向团块集中型转变,形成点-轴式空间形态。3)政策性要素是功能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工业用地在政府主导下呈现显著的园区化成片开发趋势,居住和商业用地则受到较强的空间规划限制,不同功能用地扩展的区位选择因素差异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差别化调控产业承接地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功能用地;扩展;驱动力;产业承接地

0 引言

200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即11号令)提出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自此,我国城镇土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市场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主体地位不断上升,从而使城市功能空间呈现出新的扩展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活空间的郊区化、生产空间的转移和置换。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加速向要素成本较低的内陆地区转移。承接地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用地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加剧生产和生活空间的转移,从而导致城市功能布局紊乱、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指明了国土空间优化的战略方向。因此,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实现城市的紧凑发展和土地的精明增长,积极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社会生态学派提出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三大经典模式,随后逐步从城市内部向更深更广处迈进,发展成为一系列区域空间结构理论[1],这些理论成果对国内相关研究大有裨益。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内城镇空间扩展研究空前活跃,当前研究内容涉及城镇扩展的特征[2]、模式[3,4]、动力机制[5-7]以及城镇扩展过程的模拟与预测[8,9]等,研究尺度涉及全国[10]、城镇群[11,12]和重点城市[13,14]。但上述研究关注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变化以及由建设用地近域刚性扩张导致的耕地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而针对建设用地的功能细分研究较为薄弱。经济地理学者关于产业承接的动因、区位选择、区域效应虽有较深的研究[15],但面对国内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实践,有关产业转移具体承接地、承接载体的空间重构缺乏细致剖析,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承接地城市功能用地扩展特征和微观驱动力的研究。

方式二:读者搜索或扫WiFi二维码使用馆内免费无线WiFi,一键关注微信,立即跳转进入荐购平台,读者自行进行荐书,参加图书荐购抽奖活动(此方式中的WiFi适用于采购图创无线安全认证系统用户)。

中部地区争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日益激烈,2003年江西提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发展思路。赣州市凭借区位、产业基础、要素成本等比较优势,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并于2013年正式批复建立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中心城区作为产业承接的先行区,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的产业基础上积极承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技术产业。对产业承接地城市用地扩展的研究,若仅从建设用地总体或单一城市功能用地视角切入,将难以深刻把握制约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因此,本研究以赣州市中心城区为对象,研究2003-2016年工业、居住、商业三类主要功能用地扩展的特征和驱动力差异(鉴于部分历史资料缺失和人口普查数据精度的要求,驱动力部分仅针对2010-2016年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城市功能用地扩展的基本规律,并为承接产业转移城市制定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策略提供针对性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2012年赣州市仅辖一区(章贡区),中心城区发展用地紧缺。为提升中心城区承接服务能力,避免周边县市与中心城区在空间资源上同位竞争,《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扩大了原中心城区范围,拓展了城市发展框架,中心城区由章贡区、南康区及赣县区的部分乡镇组成(图1),总面积为1 165.51 km2,常住人口145.93万人。2003-2010年赣州实际利用外资一直位居赣粤闽湘四省周边六市第一位,2016年达15.15亿美元,高于周边的韶关、龙岩、梅州等市。中心城区内设有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赣州经开区”)、赣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赣州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赣州章贡经济开发区(简称“章贡经开区”)、赣州南康经济开发区(简称“南康经开区”)2个省级开发区以及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南康现代家居城”、“青峰药谷”、“中国稀金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两城两谷一带”的中心城区产业空间格局。中心城区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38.96亿元升至2015年的327.13亿元,年均增速为18.68%,建成区面积由2008年的34 km2扩大至2016年的158 km2,工业、居住、商业等功能用地得到快速扩展。

图 1研究区范围示意
Fig .1 Scope sketch of study area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将用地状态视为二分类变量:Y i =1表示向i 类功能用地转化,Y i =0则表示未向i 类用地转化,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工业、居住、商业三类功能用地扩展分布与驱动因子之间进行回归分析。Logistic模型旨在求得每个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反映土地功能的转换概率,回归系数为正,说明自变量的边际值增加会导致转换概率提高,系数为负则相反[20,21]。计算公式为:

而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游客激增,昨天景区导游员也从平日的40名增加到了100名,以满足节日期间游客的讲解服务需求。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73-2011)》,将2003年、2010年、2016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的用地类型重新整理归类。根据研究目的,主要对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包括物流/仓储用地)和商业设施用地进行分析。首先,利用ArcGIS10.2软件,借助遥感影像对各时期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进行配准、转换,提取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用地形态演变进行分析;其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获取城市兴趣点的位置信息[16],经坐标转换后通过Google Earth核准位置;最后,依据DEM数字高程分析研究区的地形特征并提取坡度和高程值,常住人口、新增企业数据则通过核密度分析进行空间化表达。

2 研究方法

2.1 功能用地扩展指标

功能用地扩展状况用扩展强度指数(EII)和扩展速度指数(ESI)描述,以比较不同时段研究区功能用地面积扩展的强弱、快慢及趋势[17]。用地扩展强度表示某类功能用地在研究期内扩展面积年均增长速率,用以表征各功能用地扩展的总体规模和趋势;扩展速度是某类功能用地在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扩展面积占原功能用地总面积百分比的平均值。二者的计算公式为:

EII =(U b -U a )/T /S ×100%

(1)

ESI =(U b -U a )/T /U a ×100%

(2)

式中:U a 、U b 分别为研究初期、末期某类功能用地面积;T 为间隔年数;S 为研究区土地总面积。

2.2 功能用地形态变化指标

功能用地形态变化可用紧凑度(SCI)和面积加权分形维数(AWMPFD)描述。紧凑度是表现功能空间内部形态集中化程度的指标,紧凑度越高,功能用地离散程度越小[18];分形维数通过用地边界的分形特性,揭示不同功能用地扩展的隐性特征,面积加权分形维数是景观中单个斑块分维数以面积为基准的加权平均值,表现城市功能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其值越大,表明城市功能用地形态越复杂,相应的稳定性就越差[19]。计算公式为:

(3)

由于所选研究区范围较广,为准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确保样本数量充足且避免数据空间自相关性影响前提下,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4]。鉴于三类功能用地扩展量有所差距,同时为确保因变量取值0和1数量一致,避免不均等比例抽样对系数估计产生负面影响,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分别生成2 032、2 428、1 996个样本数据,然后导入模型参与计算。

(4)

变量间的共线性过高会影响模型估计的精度,研究中采用VIF来确定多重共线性,VIF>10,认为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予以剔除[22]。最后利用ROC曲线下方面积值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值大于0.5且越接近1,说明该模型概率分布与实际分布一致性越好[23]

2.3 Logistic回归模型

研究资料主要包括:1)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是规划设计单位根据测绘部门的地形图,经实地勘测绘制而成,土地利用类型参照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是赣州上一版总规(2003-2020)、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新版总规划(2016-2035)中的基础数据,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可信度,可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用于提取城市功能用地地块信息;2)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图,用于辅助空间信息提取;3)30 m×30 m DEM数字高程数据、赣州市统计年鉴数据;4)人口、经济普查资料,用于获取街道尺度的常住人口和企业信息。

(5)

式中:P i 表示每个区域中用地类型i 可能出现的概率;x i 表示与用地类型i 相关的驱动因子;β i 表示用地类型i 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系数。

式中:a i 、p i 分别是单个地块的面积和周长;A 是某类用地总面积。AWMPFD 的值在1~2之间,越接近1,表示地块形状越规则,近于圆或正方形;近于2表示边界曲线趋向复杂。

式中:A 、C 分别为城市斑块的面积和周长。SCI 的值在0~1之间,值越大,表明地块形状的紧凑性越好,圆是形态最紧凑的图形,其紧凑度为1。

3 功能用地扩展特征分析

3.1 功能用地扩展指标计算结果

2003年三类用地面积分别为工业用地14.99 km2、居住用地16.44 km2、商业用地3.7 km2,章贡区与南康区之间地理联系不紧密,基本呈现分离式。2003-2010年主要功能用地整体正向扩展43.26 km2,因城市更新、土地整理及工业区异地转移发生逆向扩展10.52 km2,实际面积增加32.74 km2。经过一轮产业承接与整合,2010年已基本形成赣州经开区发展工业、河套老城提供居住的功能分区雏形,且章贡区与南康区有相向扩展之势,此时三类用地面积分别为工业用地29.52 km2、居住用地33.3 km2、商业用地5.05 km2。2010-2016年功能用地类型整体正向扩展41.5 km2,逆向扩展13.9 km2,实际面积增加27.6 km2,功能用地总体的外部扩展稍为放缓。

图 2 2003-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功能用地面积变化
Fig .2 Change of major functional land area in Ganzhou central city from 2003to 2016

通过ArcGIS10.2对赣州市中心城区2003年、2010年、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叠加分析,对3个年份的功能用地规模进行空间统计(图2),并根据式(1)-式(4)分别计算各类功能用地的扩展强度、扩展速度、紧凑度和面积加权分形维数(表1)。因研究区范围较广,扩展强度和紧凑度计算结果相对较小,主要功能用地的扩展速度变化较大,面积加权分形维数在1.26~1.35之间,波动较小。

财务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需要企业能够制定出有效、详细的可实施方案,方案中要包含具有的实施步骤以及相应的考评机制,通过合理、科学的财务指标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以此来确保预算的及时性和高效性。通过预算控制还能够避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对国有企业所有管理者、员工进行考评,从而来刺激其工作的积极性。

表 1 2003-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功能用地扩展与形态变化指标
Table 1 Indexes of expansion and morphological metrics of functional land in Ganzhou central city from 2003to 2016

3.2 工业用地扩展特征

如图3所示,2003-2010年工业用地正向和逆向扩展水平皆较高,在三类用地中逆向扩展面积最多,年均扩展强度和速度分别为0.18%、13.84%。SCI和AWMPFD略为减小,意味着工业空间有扩散的趋势,但用地边界并未趋于复杂化。在“退二进三”策略调控下,工业用地在城市外围扩张较为明显,以西翼赣州经开区、东南翼章贡沙河片区及赣州高新区北部扩展最为显著。由于对矿产资源的路径依赖,赣州经开区和高新区引入多家矿产加工企业,形成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在工业新区快速拉开城市发展骨架的同时,河套老城内的存量工业用地逐步退出,至2010年,老城内基本无工业用地。这与国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息息相关,工业用地纳入“招拍挂”出让有偿使用后,级差地租效应显现。自此,赣州经开区、赣州高新区、章贡经开区和南康经开区等开发区已现雏形,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发展框架基本确立。

2010年以来工业用地扩展强度和速度有所“降温”,扩展速度为三者中最低,但正向扩展面积仍不低,达14.57 km2。这一时期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各产业园区相继扩区升级,赣州经开区、赣州高新区分别于2010年、2016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章贡经开区、南康经开区也于2016年规划扩区。在延续以往工业空间的基础上,更注重调整与优化,用地扩展强度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但工业园区以外缺乏调度的工业企业以国道、省道为伸展轴放射状扩展,导致SCI与AWMPFD发生剧烈变动。赣州经开区至唐江和唐江至南康路段新增大量细碎家具产业用地斑块,工业用地整体形态趋于分散化且用地边界不规则,至2016年形成放射型空间形态。

图 3 2003-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演变
Fig .3 Industrial land evolution of Ganzhou central city from 2003to 2016

3.3 居住用地扩展特征

如图4所示,2003-2010年居住用地面积正向扩展最多,为20.70 km2,年均扩展强度最高,扩展速度也最快,居住空间形态紧凑度下降。由于章江和贡江合围河套老城形成特殊的地形地貌,2003年以前居住用地分布限于老城,但此时老城内居住用地占比也逾40%,居住用地需求趋于饱和。2003-2010年,居住空间开始突破城区山水格局的束缚,逐渐向西面的赣州经开区、南面的章江新区以及东南的章贡沙河片区扩展,于临江的方位率先布局。赣县区内初始居住用地面积小,2006年赣县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赣县区政府至工业园路段居住用地增长较快。南康区内则在龙岭工业园附近及105国道沿线有少量新增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的扩展有随产业资源转移、沿工业园区布局的特征。

2010-2016年新增居住用地仍最多,年均扩展强度指数虽有下降,但仍为三类用地中最高者,为0.20%。章江新区因其与赣州经开区毗邻和与河套老城一江之隔的独特地理区位,2013年被正式规划为赣州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老城区居住、行政的主要疏解区域,吸引房地产开发的涌入,至2016年居住用地面积达6.76 km2,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36.9%,是居住空间扩展的热点区域。而在潭东镇、潭口镇、龙岭镇,居住用地则以工业园区外围面状扩展为主,交通轴带扩展为辅,在严格的规划控制下,居住空间边界轮廓逐渐规整。总体而言,居住用地形态离散程度有增强趋势,不规则程度有减弱趋势,演变形成组团式分布形态。

首先分析2006-2016年赣州城区社会经济指标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识别产业发展进程与城市用地扩展的关联性。依据灰色关联度原理,得到GDP、城区人口、工业增加值、产业结构等指标与建成区面积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因素与城市建成区扩展关联显著(表2),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和GDP水平,且第二产业比重与建成区面积的关联度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说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主导了赣州城区用地的扩展,融入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是城市功能用地扩展的外生力量。随着二、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对城市功能用地的需求就越高。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通过产品、技术等要素产生溢出效应,吸引一定量级的人口,从而触发城市功能空间规模的扩张。

NT-proBNP与BNP同属于钠尿肽家族,是心肌细胞受牵拉后心室反应性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两者均来自脑利钠肽前体,释放入血后具有拮抗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利尿利钠、调节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8-9]。此外,有研究[10-11]提示NT-proBNP较BNP性质更加稳定,具有半衰期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不受运动和体位影响等特点,在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分析等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优势。

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学效益。为了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就要从不同角度上出发,做好改革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来吸引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所开展的教学就是要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来进行的,所以就要加大技术教育设施上的投入。或是可以引进教学资源,充实教师团队等,以此来确保教育的有序开展。从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上来说,就要从资源配置上出发,综合高职院校中的办学特点,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来做好改革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图 4 2003-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演变
Fig .4 Residential land evolution of Ganzhou central city from 2003to 2016

3.4 商业用地扩展特征

如图5所示,2003-2010年商业用地处于较低的扩张水平,正向扩展面积为2.94 km2,年均扩展强度、扩展速度分别仅为0.02%、5.22%,除赣州经开区和南康区商业用地扩展强度较大外,其余各片区均呈现小幅碎片化扩展,扩展方式以块间填充为主。河套老城在延续南门广场原有商业脉络基础上,沿各路段带状扩展形成临街商业空间。在章江新区与赣州经开区交界的客家大道两侧,由制造业衍生专业市场片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汽车市场等初具规模。市级行政机关的迁入也为章江新区黄金广场周围聚集人气,以长征大道为轴线的新区商业有所扩展。新区的开发和河套老城的全面改造使商业用地业态由附着于居住的门市型转向商业综合体的团块集中型,逐步形成赣州经开区和河套老城双核心,显现多极化趋势。

图 5 2003-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用地演变
Fig .5 Commercial land evolution of Ganzhou central city from 2003to 2016

2010-2016年正向扩展面积为4.16 km2,扩展速度提升至13.72%,在同期三类用地中扩展最快,但年均扩展强度仍较低,原因是初始面积水平低,资本回报率较高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对用地空间产生需求。河套老城新增商业用地主要源于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和拆迁。为提升城市品质,政府高规格开发章江新区,围绕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新增多个商业综合体地块。赣县区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出于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大规模商业开发受限。南康区商业用地的增加呼应产业发展,在龙岭工业园、潭东综合商贸物流园形成家具城、赣南汽车城、物流城等。概言之,商业用地在赣州经开区和河套老城的核心基础上南延,用地较为紧凑且边界趋于简单,以连接章贡-南康的105国道为轴带状扩展,形成点轴式空间形态。

4 功能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4.1 产业承接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典型相关分析

为探讨中庸思维在基本维度框架中的类别化,首先以两大基本维度为指标采用快速聚类,而后对获得的分组进行中庸思维水平的描述。综合样本量、分组意义与社会认知内容模型群体分类契合性,确定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低能动高社群组,高能动高社群组和低能动低社群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低能动高社群组、高能动低社群组和高能动高社群组在中庸思维上存在显著差异,F(2,252)=12.83,p<0.001,低能动低社群组的中庸思维总分显著低于低能动高社群组和高能动高社群组。表明无论能动性高低,社群性更高,其个体中庸思维水平都更高。

表 2赣州城区用地扩展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联度
Table 2 Correlation degree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Ganzhou

4.2 驱动因素指标选取

产业承接地城市功能空间组织与演化过程受土地适宜性、集聚效应、交通区位条件及政策引导等因素共同作用,对于不同功能的用地扩张区位选择,其主导驱动因素各不相同[7,25,26]。因此,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兼顾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本文从适宜性、集聚性、通达性、政策性要素四方面[27]选择17个变量作为功能用地扩展的驱动因子(表3),对各要素分布进行空间化表达(图6),以期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对不同功能用地扩展的驱动机理进行模拟。

4.3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到最近中学的距离(DIS_SCH)在三类用地模型中的VIF值大于10,且与到最近行政中心的距离(DIS_GOV)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大于0.854,可判断二者具有高度多重共线性,剔除DIS_SCH后各变量VIF值均在0~10之间,运行Logistic模型得到回归结果(表4)。工业、居住、商业用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PCP)分别为81.1%、84.8%、87.9%,ROC检验值分别为0.890、0.918、0.928,说明三类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适宜性要素中,仅坡度(SLP)对居住用地扩展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重点讨论集聚性、通达性、政策性要素对功能用地扩展的作用机制。

表 3驱动因素指标体系
Table 3 Index system of driving factors

图 6主要功能用地扩展驱动力空间分布
Fig .6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riving factors for major functional land expansion

表 4主要功能用地扩展驱动力回归结果
Table 4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driving forces for major functional land expansion

注:***表示在1%水平极显著,**表示在5%水平较为显著,*表示在10%水平显著,-表示未进入最终模型。

4.3.1 工业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1)集聚性要素中,到最近行政中心距离的标准化系数为-1.34,工业用地有显著向行政中心集聚的趋势,主要源于家具、服装等轻工业用地围绕周边乡镇中心零散扩张;到最近风景区距离和最近大学园区距离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680、0.252,说明工业用地扩展有远离风景区和大学园区的趋势,换言之,风景区和大学园区对工业用地扩展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通达性要素中,到次干道最短距离、到高速公路最短距离的回归系数为负,到主干道最短距离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高速公路和城市次干道对工业用地的吸引作用明显。高速公路是与外接城市进行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通道,对工业用地吸引力较大;主干道对货运车辆通行具有诸多限制,而次干道密集、通畅,更利于工业交通运输,因此,工业用地倾向于沿次干道轴向扩展。到最近火车站的距离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工业用地往远离火车站的方向扩展。就2010年工业用地分布来看,赣州站、赣州东站、南康站周边已有大量工业用地聚集,故2010-2016年新增工业用地向外扩展。3)政策性要素中,处于产业园区内工业用地扩展的概率是处于非产业园区的9.476倍,而对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扩展无显著影响,印证了前述特征分析中承接产业转移下产业园区扩区升级对工业用地的整合作用,也表明赣州市为降低矿产资源依赖性,驱动相互关联的配套产业协同发展。

4.3.2 居住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1)集聚性要素中,到最近行政中心距离、人口密度、新增企业密度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1.222、0.506、0.153,说明居住用地有显著向行政中心集聚的趋势,且人口密度大、企业数增加有利于导入居住需求,与居住用地扩展概率呈正相关。到最近中学的距离与到最近行政中心的距离有高度相关性,间接体现了行政中心周边的配套设施资源相对完善对居住用地扩展的集聚效应。2)通达性要素中,铁路、机场设施作用不显著,到三类道路距离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均显著为负,与预期相符。居住用地倾向于沿城市交通干线轴向扩展。对比而言,到主干道最近距离与到次干道最近距离的显著性与发生率(Exp(β i ))均明显大于到高速公路的最近距离,说明市区交通通达性对居住用地扩展的吸引力比区域交通通达性高。3)政策性要素中,处于近期规划区内居住用地扩展的概率是处于非规划区的3.374倍。居住用地扩展最具规划性,章江新区等的规划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和基础设施倾斜,老城人口的迁移加速了居住开发。基本农田面积比重的回归系数为负值,邻域内基本农田面积占比越高,用地类型向居住用地转化的概率越小,侵占农田进行居住开发的行为基本杜绝。

诸葛玉越想越感到不安,他的心神因此完全动摇。在他的心里,正有无数的声音在对他说:“不!不!我不可以失败!我是天下第一剑客!我是天下第一剑客啊!”

此时此刻,在杨秋香的心目中,她和杨力生的爱情就像一处皇宫,她就是那既漂亮无比又聪明伶俐的公主,杨力生便好比通晓百事的新科状元。只要她不挑剔对方弱点,很快这位新科状元就要娶她为妻了。在杨力生心中呢,自己就好比古书中那些行侠仗义且又腰缠万贯的阔少爷,杨秋香便好比世间独一无二的既漂亮又贤慧的小姐,不久,他这个阔少爷就要与这位贤慧小姐完婚了。

4.3.3 商业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1)集聚性要素中,到最近行政中心的距离每减少一个单位或人口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地块转化为商业用地的概率分别增加68.6%、49.3%,各级行政中心的区位优势和行政力的调控作用表现为对人口、配套设施资源的集聚,引导周边商业用地的增加。到最近风景区距离和到最近大学园区距离的回归系数为正,意味着商业用地并未向风景区和大学园区扩展,表明赣州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风景区周边未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大学园区多数位于老城区,周边商业配套趋于成熟,而新校区地理位置偏远,对商业服务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还未显现。2)通达性要素中,到次干道最短距离、到主干道最短距离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472、0.392,到高速公路最短距离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商业用地在远离城市主干道向城市次干道扩展。为不对主要交通干道造成压力,同时又能满足市民生活和娱乐需要,商业用地以不跨越城市主干道的小型临街商业为主,故次干道对各种零售商业、服务业吸引力大。到最近火车站的距离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是由于赣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策动地域联系加强,火车旅客发送量由2012年的368万人次升至2016年的677万人次,使火车站周边服务业快速扩展。3)政策性要素中,商业用地受规划因素影响显著,符合规划的土地转变为商业用地的概率是不符合规划的2.941倍。基本农田面积比重增加对商业用地的抑制程度大于居住和工业用地,基本农田往往区位不佳,经济效益转化潜力低,其转为商业用地的概率极小。

5 结论与建议

从前述功能用地的扩展特征和驱动力分析可以得出:1)从扩展强度与速度看,工业和居住用地初期扩展量显著,伴随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的快速扩展,工业用地由初期的粗放式扩展转向集聚整合,为居住和商业用地留下扩展空间,居住、商业等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工业和居住用地逆向扩展强度较大,表现为生产、居住空间的郊区化;商业用地逆向扩展强度较小,呈现商业空间多极化趋势。2)从扩展形态演化趋势看,工业用地呈“极核圈层式扩展—伸展轴放射状扩展”过程,工业空间核心范围不断扩大,外部沿交通轴带分散化,形成放射型空间形态;居住用地呈“飞地式跨江扩展—外延式面状扩展”过程,居住空间趋于离散化,但用地边界轮廓趋于规整,由沿工业空间扩展演变为组团式空间形态;商业用地呈“内部填充式扩展—轴带状扩展”过程,商业空间由门市型向团块集中型发展,形成点轴式空间形态。工业空间与高端居住和商业空间产生明晰的分区,与低端居住和商业空间镶嵌分布。3)在产业承接的政策形势下,政策性要素成为赣州市主要功能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策倾斜对产业资源的集中和城市管理部门对地块功能布局的严格管理;集聚性要素是影响赣州市主要功能用地扩展的基本要素,行政中心周围配置丰富的城市公共品和产业资源,也是人口聚集的高地,基本决定生产和生活空间的扩展方位,促使城市空间向多核心转变;通达性要素对赣州市不同功能用地扩展的影响差异较大,不同功能用地的交通区位选择存在分异,工业和居住用地具有道路交通通达性偏好,商业用地则有区域交通枢纽指向性。

承接产业转移为城市工业化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空间压力,产业承接地城市需要制定精细化、差别化的土地开发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赣州市及同类中西部城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整治现状低效工业用地。园区外低效工业用地应减量,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要规范管理,并给予政策支持,盘活优化存量工业用地。第二,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出让规模。根据新增企业数量、人口回流情况,调整居住用地供给,以适应高端改善置业和返乡置业等多方需求。在行政中心和主、次干道周围预留必要的居住发展空间,但应避免低密度、低强度的住宅开发。第三,加快发展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促进商业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明确商业发展方位,可重点促进大学园区周围商圈形成,充分发挥商业潜能,但要防止商业化对历史文化的影响。第四,倡导城市功能空间有机融合。基于既有的用地结构,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采用适宜的混合方式,营造良好居住、商业、文化氛围,吸引产业人才聚居。

参考文献:

[1] 徐旳,朱喜钢,李唯.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回顾及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93-102.

[2] 凌赛广,焦伟利,龙腾飞,等.2000~2014年武汉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7):1034-1042.

[3] 肖琳,田光进.天津城市扩展空间模式与驱动机制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7):1327-1335.

[4] 谢文瑄,黄庆旭,何春阳.山东半岛城市扩展模式与生态足迹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7,37(3):969-978.

[5] 沈非,袁甲,黄薇薇,等.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合肥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2):202-211.

[6] 王伟武,金建伟,肖作鹏,等.近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09,28(3):685-695.

[7] LIAO F H F,WEI Y H D.Modeling determinants of urban growth in Dongguan,China:A spatial logistic approach[J].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2014,28(4):801-816.

[8] 吴巍,周生路,魏也华,等.中心城区城市增长的情景模拟与空间格局演化——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32(11):2041-2054.

[9] 邓羽,贾宁,刘毅.北京“市府东移”背景下通州区城市扩展模拟与管控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0):27-35.

[10]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69(1):3-14.

[11] 徐进勇,张增祥,赵晓丽,等.近40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时空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6):1119-1131.

[12] 高啸峰,刘慧平,张洋华,等.1990-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扩展时空规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5):645-650.

[13] 乔伟峰,毛广雄,王亚华,等.近32年来南京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演变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2):200-209.

[14] 王茜,林钰源,宋金平,等.北京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展分析——以大兴区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1):83-88.

[15] 赵建吉,茹乐峰,段小微,等.产业转移的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4,34(1):1-6.

[16] 谭章智,李少英,黎夏,等.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效应[J].地理学报,2017,72(5):850-862.

[17] 车前进,段学军,郭垚,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J].地理学报,2011,66(4):446-456.

[18] 任启龙,王利,韩增林,等.基于城市年轮模型的城市扩展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7,36(7):1364-1376.

[19] 郭怀成,都小尚,刘永,等.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区域规划环评方法[J].地理研究,2011,30(9):1713-1724.

[20] 谢中凯,李飞雪,李满春,等.大城市居住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以南京市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为例[J].测绘科学,2015,40(6):92-97.

[21] LIU Y,YUE W,FAN P.Spatial determinants of urban land conversion in large Chinese cities:A case of Hangzhou[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2011,38(4):706-725.

[22] 梁鹏飞,刘勇,刘秀华.山地城市居住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2):98-103.

[23]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及预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8):976-986.

[24] 梁辰,王诺.基于Logistic回归的沿海经济区建设用地演变驱动因素研究——以大连市新市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4,34(5):556-562.

[25] ZHANG L,WEI Y D,MENG R.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urban growth in Suzhou,China[J].Sustainability,2017,9(3):1-22.

[26] 吴巍,周生路,魏也华,等.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城镇化的空间驱动模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6):220-228.

[27] 吴巍,陈敏,王楠,等.中国城镇用地扩展时空异质性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6):57-63.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 of Functional Land Expansion in Ganzhou Urban Area during the Industrial Undertaking

WANG Nan1,WU Wei1,DONG Jian2,HU Xi-ying1,HUANG Yi-rong3,HUANG Cui-ping1

(1.College of City Construc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2.Planning and Mapping Team of Le ′an County Natural Resources Bureau ,Fuzhou 344300 ;3.Urban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of Ganzhou ,Ganzhou 341000 ,China )

Abstract : Industrial transferring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land functions in the undertaking place.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 of functional land expansion can help one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basic rules of the land function evolution during industry undertaking.Taking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Ganzhou as a research example,we have used the data of the urban land use map of 2003,2010 and 2016 to diagnose the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driving force of industrial,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lan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undertake the coastal industrial transfer,the expansion scale and rate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land varied significantly.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land started fast and then slowed down;the residential land continued to increase;and the expansion of commercial land was accelerated.2)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functional land is different.The central area of industrial land expanded continuously and extended along the traffic axes to form a radial spatial pattern,which promot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space.The residential land expanded along the industrial park,showing a small centralized and large dispersed group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commercial land extension,on the other hand,followed the specialized market derived from the industrial undertaking and continued agglomerating to form the space point-axis pattern.3) The policy factors are dominating in the functional land expansion.The industrial land has an apparent trend of forming industrial park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government,while th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land is strongly restricted by the spatial planning.The location choice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land expansion is disparate.The conclusions from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upport in decision-making for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urban functional space layout.

Key words : functional land;expansion;driving force;industrial undertaking place

中图分类号: TU984.12;TU98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504(2019)06-0081-09

收稿日期: 2018-09-30;修回日期: 2019-05-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25)

作者简介: 王楠(1994-),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通讯作者 E-mail:wuwei@jxnu.edu.cn

doi :10.3969/j .issn .1672-0504.2019.06.013

标签:;  ;  ;  ;  ;  ;  ;  

产业承接背景下赣州城区功能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