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论文_王宇东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 121100

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8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2),并分别给予芬太尼+异丙酚、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几率。结果 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后,患者恢复意识、恢复自主呼吸等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35.71%),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7.62%vs76.19%),且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几率,故其临床效果更为确切。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清醒时间

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甲状腺癌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部位具有一定特殊性,手术过程中患者常感到较大疼痛感,故甲状腺切除术麻醉难度相对较高。而如何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感、提高麻醉效果一直是临床医师主要探究的问题[1]。气管插管麻醉全麻是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受患者年龄、疾病等方面的影响较小,但在麻醉后患者易出现咳嗽等并发症,故选取有效的麻醉药物对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感、缩短清醒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鉴于此,本次研究则主要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现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8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无近期使用镇痛药物治疗者;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20±3.20)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4±0.40)年。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4.30±2.4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6±0.5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各项临床资料内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麻,术前禁水6h,禁食8h;术前30min对所有患者进行0.5mg阿托品肌内注射;待患者顺利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麻醉诱导,其诱导药物分别为:0.08mg/kg咪唑安定、芬太尼0.002-0.003mg/kg、0.1mg/kg维库溴铵与2mg/kg异丙酚,并实施静脉注射;手术过程中紧密监测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指标,待麻醉诱导结束并行气管插管后,对照组采用4-8mg/(kg·h)异丙酚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0.001-0.002mg/kg间断静脉注射、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停止泵入丙泊酚,病人清醒,呼吸良好拔出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丙泊酚4-8mg/(kg·h)联合0.1-0.2ug(kg·min)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泵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和麻醉体征调节。待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泵注,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优良率(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优:患者术中无疼痛感,可顺利配合手术;良:患者术中感到轻微疼痛,但可耐受配合手术;差:患者术中感到明显疼痛,无法耐受手术,且需更换其他麻醉方式。不良反应:咳嗽反射、拔管时躁动、心动过缓。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恢复意识、恢复自主呼吸等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min,)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如下表2所示:观察组咳嗽反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对照组优为14例(33.33%),良为18例(42.86%),差为10例(23.81%),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优为22例(52.38%),良为19例(45.24%),差为1例(2.38%),优良率为97.6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x2=8.47,P=0.003)。

3.讨论

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等疾病中。但甲状腺切除术对于术中麻醉效果的要求较高,要求所使用的麻醉药物能在短时间内发挥麻醉效果,且能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及意识的清醒[3]。该手术主要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局部麻醉及全麻三种麻醉方式。前两种麻醉方式虽具有麻醉起效快的优势,但术中极易导致患者引发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且预期阻滞效果不佳,可提升手术操作的风险性,并对患者生理及心理产生极大痛苦。且实施颈丛阻滞麻醉者不适感几率较大,故在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需输注镇静药物。而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常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中,具有麻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对患者心血管影响小等优势,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几率较低[4]。与其他阿片类受体药物相比,异丙酚可在体内迅速清除,且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均不会对其药物清除率造成明显影响。为此,异丙酚药物清除率较高,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与药用剂量呈正比关系,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但由于异丙酚镇痛效果较差,麻醉维持时间较短,故需结合阿片类药物增强其镇痛效果。

瑞芬太尼作为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术后苏醒快、利于气管插管拔除、降低不良反应几率等优势。瑞芬太尼可快速水解于血液及组织中,故麻醉起效快,其麻醉维持时间更易于控制,麻醉后并不会滞留于人体中,故对机体伤害较小。瑞芬太尼相较于上述异丙酚的镇痛效果更佳,可有效抑制麻醉诱导,继而抑制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5]。为此,两种麻醉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有效减轻呼吸抑制作用,提高镇痛效果。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后,其临床各项恢复时间均短于仅采用异丙酚麻醉的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14%,麻醉优良率为97.62%。由此,可说明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具有更高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可有效缩短患者清醒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恢复自主呼吸及拔管时间,并有效降低咳嗽反射等不良反应几率,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毛乐成,范水成.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8):138-139.

[2]夏兰.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35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9):112-112.

[3]刘晓刚.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J].北方药学,2016,13(11):35-35.

论文作者:王宇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论文_王宇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