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电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个方面需要考虑周全,不容半点马虎,将施工现场的用电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相结合,不断发掘避免危险源产生的方法。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最大限度减少触电伤亡、电气事故,保障机电施工的质量和效益,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持续性与科学性,尽最大可能的减小损失,提高效益。
关键词: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探讨
一、机电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机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相当复杂的。现在一些施工人员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制定的一些安全规章只是表面形式,并未实际实施,很多安全措施不够标准。机电工程的安全性问题不能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一般都注重机械工具的使用,忽略了它们的保养。从而使工具易发生老化、损坏,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更为重要的是埋下了很深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中,安全问题更值得重视。在很多设施的使用过程中,很多不符合规范操作,不注重细节,如:接地、接线、漏电保护等,因此常出现一些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电源来源不唯一、绝缘无效等安全问题。另外,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等大型的设备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很严格。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出现一些违章现象,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无证上岗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建筑机电工程技术中,就其重要性、技术难度、综合性来说,它都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当前国情下,由于专业划分过细,常导致一些工作人员不懂工作中相关的而其他知识。比如电气、设备、给排水、暖通等专业,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不懂建筑方面的知识,而建筑专业的一些人员又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导致,在工程中,不能很好地进行施工。而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质量的好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施工设备的安全。
施工危险原因包括有:第一类危险源存在于施工过程中,它包括光、电、热、化学能源的伤害。而这些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施工现场的能量释放(爆炸,泄露或者是辐射)过程中意外形成的。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是因为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是环境的变化等情况引起的。这些危险源会导致用来约束能量、危险物质的安全措施遭到破坏或者是失效。在第二类危险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工作人员违背工作准则,玩忽职守;而由于设备性能下降,使得预期的功能没有达到,这属于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人或器械的故障存在,究其原因是环境的变化。危险源的存在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这类危险源的存在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约束条件的失控属于第二类危险源,而这类危险源的失控,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及时发现危险源,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
施工安全技术制定原则主要有“消除、预防、减少、隔离、个体保护”。
1.1 施工平面布置的安全技术要求
在施工平面布置中,易燃易爆材料要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且要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规程设置。电气设备、变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的位置、防护及与其他设施、构筑物、道路等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材料、机械设备与结构坑、槽的距离符合安全要求。加工场地、施工机械的位置应满足使用、维修的安全距离。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装备、器材,确定控制和检查手段、方法、措施。
1.2 高空作业危险性比较大,意外跌落造成的事故不胜枚举。但是高空作业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环节,安全措施要落实到小处驶出,比如,对职工身体定期体检,严禁带病作业;规定作业最长时间,避免疲劳作业;对酒后作业的行为给予严重的处罚,加以制止;此外,还要做好安全网和防护栏的设置,要求作业人员按照规范佩戴安全带等。
1.3 对于机械操作造成的事故和伤害,可以通过做好设备养护加以避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备的使用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特殊机械还要针对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比如划分安全区域、严格控制上岗人员的资格审核等。
1.4 起重吊装作业的风险比较大,也容易发生事故。对于起重吊装作业,要研究制定专门的技术方案并严格遵守。
2、规范施工现场的用电
施工现场的用电也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临时用电,更要做到保证其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从一个电源引入,不得出现线路的杂乱无章等现象,这些不良的现象可能会使保护措施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电源线从变压器到总配电箱不得出现三相四线,这是现行的规范中明确禁止的,一般应该选择为三相五线。如果是在特殊情况下,则应该经过特殊处理和慎重的考虑,工作零线分为二路,一路进入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另一路重复接地后作为保护零线进入用电系统。另外,还需要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三条相线电缆颜色应该具有鲜明的区分,防止施工人员的疏忽大意和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问题。应该遵循一条基本原则是任何情况下负荷线都不得使用黄绿花线,如果发生这种现象很容易引起重大的用电安全事故。
3、证各种基本配电部件的使用安全
施工机械设备和照明的电源应该是一致的。临时用电的设置必须要符合安全操作规范,要设置两级漏电保护措施,主要是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上设置。开关与负载之间必须要装有漏电保护器,在漏电保护器安装好之后才可以安装再进保护器。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一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影响到其他所有设备的使用。其漏电动作电流由于各方面的要求一定要大于开关箱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否则将会对其他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生意外将会很难找到原因。所以两级保护器规格要符合基本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以能实现分级保护功能为基本要求。
总之对漏电保护器,位置安装要正确,规格选用要合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一个月左右应对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检查,以确认其性能是否正常,是否需要修理或更换。
4、机电安全综合管理网络化
为适应当前机电工程的管理要求,切实推进设备维修与使用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计算机统计与网络信息反馈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要使机电工程安全与工程收益挂钩,将相关信息汇入电脑统计并进入网络软件集中管理。对电气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计,如继电保护、漏电保护,并进行串联改造。在机电工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或动作失误时仍能保障人身安全及机电设备系统的正常。各项目负责人应看重转变安全管理观念,培养懂业务、善管理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支持他们搞好多元化的综合管理。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实时对并下电力、机电设备安装情况实施监控,实现多层次机电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的自动化是机电安全网络化管理的方向。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的资质、管理水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业务水平、技术能力等都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机电工程施工属于特种行业,因此从业人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资质和能力从事机电工程施工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人员资质和能力控制一般是指针对技术复杂、有一定施工难度、精度要求高的工序或操作,应当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对可能造成 施工人员人身伤害的现场作业,必须是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操作完成。
结语
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已成为当前所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共识,而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措施之一的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更是建筑工作开工前、施工中都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庆华,杨东伟.现代化矿井机电安全管理的浅析[J].经管视线,2011,(04).
[2] 于继锋.浅析建筑机电施工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6).
[3] 朱勇.机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2,(13):105-106
论文作者:柏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危险源论文; 机电论文; 作业论文; 机电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保护器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