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论文_刘怀岗

试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论文_刘怀岗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目前,建筑行业依然是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形式千变万化,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水平和施工质量的直接保证,因此文章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建筑安全

引言

在我国,建筑因结构破坏而意外倒塌的案例从未间断过,不仅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建筑功能和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要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的抵抗能力,确保在外力作用下仍能保证建筑的稳固性。而要想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首要工作就是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条文和规范制度进行操作,减少问题的产生;另外,还要加大对设计人员的监管力度,优化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减少结构设计中误差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也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条件,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有必要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提高整体建筑的建设质量。

2建筑结构安全隐患

2.1建筑结构布置不合理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寸土寸金,使得每一栋建筑物的用地面积都很小,建筑创新在所难免,许多大型、复杂、超高建筑综合体不断出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既要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又要在经济条件下保障建筑的安全,建筑结构布置是关键。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确定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合理的传力路线,在结构上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在建筑结构布置中,概念设计非常重要,结构设计要达到先进合理,首先取决于清晰合理的概念,而不是仅依靠力学分析来解决。确定结构布置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结构概念设计的过程。

2.2结构设计安全储备不足

2.2.1荷载分项系数偏小

建筑结构设计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任何一个结构的可靠与否都是一个概率事件,可靠度越高,投资的经济代价也越高,相应的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越高。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荷载分项系数比之国外来说偏小,建筑结构的安全储备也是最低的,在保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人们不得不承受较高的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有需要,也有能力提高结构荷载分项系数来增强建筑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度,这是符合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2.2.2结构计算抗震烈度不够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一旦发生将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一栋建筑的地震作用抵抗度决定了其本身的安全性。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大部分建筑的结构计算都是考虑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通过抗震构造措施予以加强,不能保证建筑安全性,如果地震灾害超过了建筑的设防标准,给社会带来的灾害将是毁灭性的,我国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地震灾害,值得我们反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的措施

3.1注重竖向布置

3.1.1避免高位转换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在转换层结构中需考虑到转换层所在的层数是否超过3层。一旦超过3层,就意味着该建筑的抗震性能会进一步削减。对于剪力墙框架结构而言,转换层的位置最好不要超过规。若是特殊情况,则需要在6度时适当增加层数。面对不同的结构,转换层位置也可进行调整。

3.1.2布置形式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设置转换结构的时候,可按照大包小框架的原理对转换部分进行逐段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庞大。如果内部空间比较敞亮,没有其他阻碍,建筑的楼盖就要保持一个较大的跨度,以不同级别的梁作为结构的主要支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间隔进行设置的方式,不同级别的梁彼此互为支持,以转换大梁为支持中心,将作用力按照梁的级别进行分散,以起到支持的作用。

3.2合理进行结构加强层设计

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加强层的目的提高建筑的刚度,使建筑的竖直结构具备一定刚性。设置转换层时,还要考虑到刚度的变化是否过快,因为,当建筑始终处于比较柔性的状态时,一旦刚度遭遇突然变化,就可能会导致受力不均匀,使得原有的力结构彻底改变,从稳固变得不稳固。为了防止刚度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需对侧向刚度的比例进行合理控制。

3.3精确对转换层结构开展计算

3.3.1选择合适方法对转换层建筑进行计算

对于具备转换层结构的建筑,在计算时需考虑到相应的方法,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三维空间分析法、空间协同工作分析法。第一,在转换结构中,构件也需要纳入到计算体系之中。第二,巨型框架结构的分析方式一般要有主有次,结合空间协作工作分析法对该结构的空间进行分析。如果单独分析主框架,就需要考虑到次框架的刚度是否符合要求,这样就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荷载的手段,而不必对其进行分析。针对竖直方向的荷载,通常要进行计算。第三,平面有限单元法主要是对底层柱的上端和转换梁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所得出的数据对其进行配置。此外,平面有限单元法还可以对底部框支剪力墙周围的墙体进行分析,便于根据精确的数据对局部应力进行准确分析。

3.3.2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计算

采用转换层结构设计的高层建筑,通常会因受力不均匀等因素而产生不可避免的薄弱层。这些薄弱层的地震剪力需要与固定的增大系数相乘,该系数是1.15。根据不同的转换构件来看,进行计算的时候需与其相对应的增大系数相乘。转换构件在8度抗震设计中则需要考虑到竖直方向的力作用。在计算中,还要根据地震剪力标准值设置相应数量的框支柱。从现有的状况来看,逐层设置的数量如果不大于10根,按照层数高低,对剪力的承受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框支柱的数量大于10根,按照层数高低,对剪力的承受量可按照百分比进行科学提升。将框支柱剪力调整完毕后,再继续调整其他部分的剪力与弯矩。

3.4按照建筑结构规范进行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就需要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政策,使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严格遵循要求开展。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设计规范加强对建筑安全设计。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综合水平对于建筑结构整体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完善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并保证各项设计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要求相符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整体建筑的安全性,最终确保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钜明.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1):11-12.

[2]陆玉勇.解读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与装饰,2017(31):78-79.

[3]李书源.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与装饰,2016(28):110-111.

[4]曾凡林.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与装饰,2016(08):71-72.

论文作者:刘怀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试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论文_刘怀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