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40例论文_王芳,张国勋,成莲英,王胜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湖南湘潭

【摘 要】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法早期应用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 例患儿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作为观察组,40 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部通气功能、生命体征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部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生命体征指标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0.51±2.31 d,对照组为16.31±2.62 d,P<0.05。结论 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法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部通气功能,对于提高患儿生命体征状态,缩短治疗周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衰竭;肺炎

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住院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的特点及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分泌性IgA的缺乏,因而易遭受不同病原体感染而导致肺部出现炎症性反应,肺炎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患儿肺部的通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以至于无法正常完成气体交换,出现气促、发绀、三凹征、鼻翼煽动,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出现呼吸衰竭[1]。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期应用进行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8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0 例患儿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作为观察组,40 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3 例,女性患儿17 例,年龄1~6 岁,平均年龄3.17±0.59 岁,病程9~28 d,平均病程14.61±5.47 d,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1 例,女性患儿19 例,年龄1~5 岁,平均年龄3.02±0.63 岁,病程9~29 d,平均病程14.32±5.28 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儿均符合第8 版《儿科学》 [2]中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② 患儿对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无禁忌症;③ 患儿无肺大泡、气胸、纵隔气肿、休克等并发症;④ 患儿无严重肝、肾疾病,无中毒性脑病、DIC等;⑤ 患儿在接受治疗前15 d内,未接受过其他通气治疗;⑥ 患儿家长自愿让患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法,即给予患儿抗生素进行肺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依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检验结果,对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进行合理的调整,给予患儿必要的营养支持,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同时根据患儿病情选择鼻导管、氧气面罩、头罩等供氧方式进行吸氧,加强肺部的氧气供给,并及时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按时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即CAPA氧气供给仪,工作参数设置如下:氧气流量 6 L/min~8 L/min、呼吸末正压 3 cm H2O~10 cm H2O、吸入氧浓度(FiO2)30 %~ 60 %、平台压 20 cm H2O~25 cm H2O[3]。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部通气功能、生命体征和住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其中肺部通气功能考察患儿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H值,生命体征考察患儿的心率(HR)、呼吸频率(BR)。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儿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前后肺部通气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和Ph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儿童时期由于小儿呼吸道自身解剖特点,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狭窄,黏膜柔嫩,纤毛运动能力较差、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粘液腺分泌不足易致气道干燥,肺泡数量少且面积小,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等,易导致肺炎的发生。且通常儿童时期肺炎的症状较为严重,重症肺炎可导致患儿肺部通气比例失调,进而引起低氧血症,从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4]。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模式,其通过持续性气流产生一定的气道正压,从而将闭塞的肺泡疏通,重新扩张萎陷的肺泡,提高肺泡内氧气含量[5],增加患儿肺内的气体容量和功能残气量,从而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改善患儿肺部的通气功能。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法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肺部通气功能,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同时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HR、BR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法,通过改善患儿的肺部通气功能,有效的稳定了患儿的生命体征,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洪,岳晓明,刘江,等.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8-359.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

[3] 李汉广,林方,王德生.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0):87-88.

[4] 李桂新,金伟.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8):951-952.

[5] 邱其周,肖毅,刘仁红,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8):597-599.

论文作者:王芳,张国勋,成莲英,王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40例论文_王芳,张国勋,成莲英,王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