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的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6-0022(2003)09-0038-03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1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和意义深远的结构变化已经改变了城市之间的竞争条件[1]。欧洲一体化则意味着城市对于单一市场建立后出现的机遇和威胁变得更加警惕[2,3]。城市等级正处于快速地变化中,结果导致一些处于高等级地位的城市,现在又面临更加危险和不确定的发展道路。于是,城市竞争力成为各国市政府中最重要的议题。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还是近几年的事,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学者们从各个不同层面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研究。如Iain Begg、Martin Boddy和Paul Cheshire等人对城市之间的竞争过程进行了研究;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郝寿义等人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含义及测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4]。然而,目前竞争力的研究大多停留于宏观层面上的国家竞争力以及微观层面上的企业竞争力,对于中观层面上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得较少。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及评价方法尚处于众说纷纭的局面。因此,在目前社会各界对城市竞争力日益关注的大背景下,城市竞争力内涵特别是如何评价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则显得更为迫切。
2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对竞争力的理解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波特认为,在国家这个层面上,竞争力惟一有意义的概念是国家生产力[5]。Ciampi认为,竞争力不是零和游戏。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并不以牺牲其它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相反,生产率的收益和不同国家的效率能被整合,并相互支持[6]。Iain Begg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竞争力等同于经济表现,一种绝对衡量方式。另一方面,因为关系到竞争,它又含有比较因素。一个城市必须抢占对手的生意或使金钱升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竞争力本质上是获取(或保卫)市场占有[7]。
通过研究,国内学者也对城市竞争力内涵做出了定义。宁越敏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一个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其从属的大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获得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8]。
结合国内外对竞争力内涵的研究,笔者认为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1)竞争力的层次。国际竞争力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即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中观层次的城市竞争力以及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这3个层次的竞争力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研究城市竞争力,必须同时考虑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
(2)城市竞争力的主体。参与竞争的主体是城市。虽然我国城市也是政区,城市政府的权利比以前有所增加,但和国家相比,城市政府的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还是明显小于中央政府,很多因素不是单个城市可以控制的。因此,现阶段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很多还是主要运用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原理进行中观层次的经济研究。
(3)城市竞争力的最终目标。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人类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核心力量,人类生活质量的优劣,是城市竞争力高低的指示器。生活质量不仅指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满足,还包括高层次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
(4)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是企业竞争的场所和载体,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也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5)城市竞争力的结果。城市竞争力的结果是使城市产生了对外的影响。对外影向是指城市跻身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向国内外相关区域辐射、交流并带动和促进其经济发展的能力。这表现为城市在物流、人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方面向外界的辐射与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城市中的各种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不断更新,同时带动和促进外界相关区域的发展。
(6)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竞争力本质上表观为城市在其所从属的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因此,研究城市竞争力不能忽略城市所在的大区域。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大环境,脱离区域的支撑,城市难以发展;另一方面,没有城市的发展,区域同样难以进步。只有通过区域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同时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与进步。
3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竞争力不是一个能直接衡量的特征变量,评价竞争力首先必须构建一定的模型,根据模型来进行指标体系的选择。目前,最具有代表性、最权威的国家竞争力模型有两个:一个是波特(M E Porter)提出的“钻石模型”,另一个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波特认为,一国经济发展及其国家竞争力必须以微观经济为基础,同时运用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来共同评价[9]。IMD的模型以国家竞争力为直接研究对象,认为核心是企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企业管理、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政府作用、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8个要素对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随后,Iain Begg首先提出了关于城市方面的竞争力模型[7]。
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也开始提出城市竞争力模型。宁越敏结合波特和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提出了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竞争力模型,认为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是构成城市竞争力模型的核心因素,同时城市竞争力受金融环境、政府作用、基础设施、国民素质、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城市环境质量等基础和环境因素的支撑[8]。
3.1 波特国家竞争力模型
波特认为,一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水平,并非只与政治环境和宏观经济条件相关,微观经济基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5]。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一国的特定产业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的优劣程度4个因素。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素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六大要素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图1)。
波特特别强调,若要发挥国家竞争优势,必须先能善用上述四大关键要素,加上机遇、政府角色,彼此互动。通过这些关键要素,我们可以评估国家环境对产业竞争产生的可能效果,它们也会引导企业创造并保持本身的竞争优势。钻石体系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各条件的状态,也可以评估该国如何创造并转化这些力量,使之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钻石体系中的每个关键要素都是互相依赖的。因为任一项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其它条件的配合上面。
3.2 Iain Begg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Iain Begg尝试将影响城市经济行为的因素集中在一起,将不同的竞争力因素归为一个系统(图2)。从图2可以看出,最终变量是生活标准,较高的生活收入显然提高了生活标准,但被环境下降或个人安全的威胁所抵消。就业率和生产率的结合产生产出和收入。城市行为也是多面的,并通过各种方式与生活标准、就业率和生产联系起来。
从输入方看,决定因素的4个目录构成的模式与波特的“钻石模型”相似,但不同的是Iain Beeg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强调城市而不是国家的变量。它们是:部门趋势、公司特征、商业环境和革新与学习。
4 城市竞争力模型设想
笔者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以及Iain Beeg的城市竞争力模型,研究了其中包含的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吸收和批判了部分要素,提出了一个新的城市竞争力模型设想(图3,图4),就教于业内人士。
图3 城市竞争力圈层结构图
笔者认为评价城市竞争力的目标归根到底是生活标准、生活质量;社会就业、经济实力和城市环境则是城市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这3个要素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表现层;创新与学习能力、关键性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开放程度、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这6个与城市运行相关的要素构成了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层;最后,由于政府角色(政策制度等)和机遇(突发性的因素等)这两个“变数”对于城市竞争力的作用也很大,它们的出现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把它们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随机层。
(1)目标层。城市是人类居住的城市,因此城市竞争力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城市居民的生活标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它围绕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探讨人们生活需求中各方面的满足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终极输出指标。
(2)表现层。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方面对城市竞争力进行表达。经济实力不仅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水平和所处阶段,且预示着城市未来参与整个区域竞争所具备的能力;城市环境体现城市的可居性,对于吸引人才、外资十分重要;社会就业体现在就业率上,就业率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城市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的安定程度。
(3)影响层。包括创新与学习能力、关键性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开放程度、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6大要素,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城市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表
(4)随机层。①机遇是那些超出控制范围的突发事件,比如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如生物科技、微电子科技)出现断层、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能源危机),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的剧增、外国政府的重大决策等。②政府角色。经济全球化打开了城市参与全球贸易的大门,城市政府的组织及其城市发展的政策相应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政府在新的历史背景中扮演的角色对城市竞争的提高举足轻重,城市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领导人的素质和所制定的政策。
5 结语
城市竞争力不仅仅由城市的竞争实力所决定,竞争环境的培育和竞争过程的协调也是城市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城市政府应该培育或改善竞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以此来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收稿日期]2003-09-01
标签:环境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