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研究的新标识——《逻辑哲学九章》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哲学论文,述评论文,标识论文,九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8862(2005)05-0056-03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逻辑产生以来,逻辑学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可说是方兴未艾 。与之相伴的是逻辑哲学研究也在20世纪的西方学术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国际学术界 的影响,我国学术界自20世纪30年代始,在金岳霖、牟宗三、沈有鼎等先生的努力下, 逻辑哲学研究逐步得到展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在一大批逻辑学者的努力下,我 国的逻辑哲学研究逐渐形成繁荣之势。王路、李小五、张清宇、张家龙和邹崇理等合力 完成的《逻辑哲学九章》(张清宇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以下简称《九章》)则 将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对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将起到极大的 推动作用。
一、定位准确
对于逻辑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国内外逻辑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在对各 家各派观点进行疏理澄析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学理分析的角度,给出了逻辑哲学一 个比较明确的定义:“逻辑哲学就是在技术的基础上,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与推理相关 的问题。”(第25页)这一定义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强调逻辑哲学研究是“在技 术的基础上”,这样就将逻辑哲学与其他哲学明确地区别了开来。因为现代逻辑与其他 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高度的技术性,因此逻辑哲学的研究离不开这一技术性的 背景。其次,明确了逻辑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推理相关的问题”。一门学科成熟的标 志是其有明确的研究对象。逻辑学以推理的有效性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逻辑哲 学的研究也必然以“与推理相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果说“在技术的基础 上”是从区别的角度间接地指认逻辑哲学的研究对象的话,那么“与推理相关的问题” 则是直接地道出了逻辑哲学研究的核心。那么“与推理相关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作 者认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从逻辑系统出发,涉及两类问题:一类是 逻辑常项及其相关问题;另一类是关于系统的性质问题。另一方面从语义出发,主要涉 及的是真、可满足等问题。”其中对推理问题“进行技术性的研究就是建立形式系统, 提供语义说明。非技术性的研究是探讨除此以外所包含和涉及的一些问题。”(第2页) 作者围绕这一核心,对逻辑哲学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如什么是 逻辑?否定、蕴涵和悖论的本质是什么?二阶逻辑是逻辑吗?现代逻辑多样化发展的模式 和动因是什么?逻辑与哲学、自然语言、人工智能的关系如何?再次,指出逻辑哲学“非 技术”的研究方式。这就将逻辑哲学与逻辑区别了开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非技 术”也是相对于现代逻辑的高度技术性而言的。若撇开这一点而相对于其他哲学,实际 上逻辑哲学也是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的,这是由现代逻辑的高度技术性和逻辑哲学研究 的分析性本身所决定的。
《九章》作者对于“逻辑哲学”的这一定义,有如下几点值得肯定:(1)明确了“逻辑 哲学”一词的含义。长期以来,国际逻辑学界对于“逻辑哲学”一词的使用至少有如下 三种用法:一种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对各种关涉逻辑的不同哲学考虑的反思,如普特南 ;一种是指不同于经典逻辑的逻辑研究,如沃伦斯基;还有一种就是哲学。以《九章》 对“逻辑哲学”的定义可以对上述三种用法进行明确界定,第一种用法属于“逻辑哲学 ”,第二种用法属于“哲学逻辑”,第三种用法既不属于“逻辑哲学”也不属于“哲学 逻辑”。逻辑哲学是哲学,哲学逻辑是逻辑。(2)为逻辑哲学的进一步讨论提供了平台 。对于这一定义不管你是否同意,作者毕竟在逻辑、哲学、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的含混 不清之中给出了一条线索,为后来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3)这一定义不是作者的 一己之见,而是在历史探讨、学理分析的基础上自然得出的。
二、分析精细
《九章》的作者们以现代逻辑的高度技术性为背景,对逻辑哲学的重大问题展开了精 细的分析。例如,对于“什么是逻辑”这一问题,首先将这一问题分解为五个子问题: 什么是逻辑研究的对象;什么是逻辑语言与逻辑语义;什么是逻辑系统;什么是逻辑; 逻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如何。其次在回答具体的“什么是逻辑”这一子问题时,作者又 首先对国际上有影响的、具有代表性的逻辑定义进行分析,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 础上,作者分三个层次对逻辑进行定义:
2.FL-元逻辑:给定一族语言FL(由若干语言构成)。我们称Logics(FL)是关于FL的对象 逻辑的集合,若Logics(FL)是集合:
3.学科逻辑:如果Logics是研究Logics的科学则称Logics是一个学科性逻辑。
仅由此例足可见作者剥茧抽丝的分析风格。有人说过,哲学家喜欢将问题简单化,而 逻辑学家喜欢将问题复杂化。实际上,该书作者是将问题处理得复杂化(分析化)之后而 使问题变得简单化了。
三、为逻辑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逻辑哲学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是”或者“否”的争论之中,更为主要的是澄清“是 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即使是一般的哲学问题,当我们澄清了“是什么”的时候,这 一问题的本质就会凸现出来抑或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并且往往就可以通过逻辑的手段 得到解决。罗素曾经指出:“……就它们是十足的哲学问题而言,它们本身都可归结为 逻辑问题。这并非出于任何偶然,而应归于这样的事实:每个哲学问题当其经受必要的 分析而净化的时候,我们或是发现它实际上根本不是哲学的,要不然就会发现它在逻辑 一词当前使用的意义上是逻辑的。”(注:Russell,B.,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G.Allen & Unwin,1949,p.42.)罗素的说法也许有点绝对,但是也从一 个侧面证明了对于一个哲学问题澄清其“是什么”的重要性。该书作者就是在这种方法 论的背景下来展开其逻辑哲学研究的。例如,作者在探究“二阶逻辑是不是逻辑”这一 重大的逻辑哲学问题时,没有拘泥于“是”与“否”的争论;而是详细地论述了二阶语 言、二阶语言的标准语义、亨金语义和一阶语义、二阶逻辑的模型理论对于数学基础的 处理能力、二阶语言的表达能力、一阶理论与二阶理论在语义上的差别、在数学实践以 及集合论等方面二阶逻辑的实际需要等内容,从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二阶逻辑“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考察了国际逻辑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最后得出“我们必须接 受二阶逻辑的预设及其所有不便之处,承认二阶逻辑为逻辑”(第297页)这一结论,则 显得水到渠成。可以说,注重对逻辑哲学问题进行“是什么”的精细审察为我国逻辑哲 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四、强劲的技术支持
现代逻辑是以形式化、公理化的方法来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因此以关于推理的问题 作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哲学必然以形式化、公理化这些技术性的处理为背景,或者更准确 地说,是以技术性的现代逻辑作为谈话的前提和讨论的平台。另一方面,现代逻辑作为 工具,对哲学研究本身也提供一种技术上的支持。巴西逻辑学家科斯塔认为,逻辑之于 哲学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肯定的,此时逻辑被用作启发新思想的工具和 正式见解的某种来源;另一方面是否定的,此时人们是把逻辑当做鉴定和评价哲学理论 形式副本的工具。”(注:N.C.A.科斯塔:《弗协调逻辑的哲学含义》,《哲学译丛》1 986年第5期。)作者充分利用了现代逻辑这一分析的利器来展开其研究。例如在分析“ 悖论的本质是什么”时,作者利用现代逻辑工具详细地分析了历史上出现的种种悖论、 评析了众多悖论定义的优缺点、展示了各种悖论解决方案的合理之处、探讨了悖论的根 源,在此基础上对发现悖论的方法论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可以 说既是哲学的,又是逻辑的。再如在分析“否定的本质是什么”时,作者用后承系统、 正交语义、星语义和四值语义讨论了子极小否定、极小否定、伽罗华否定、德摩根否定 、直觉主义否定和正交否定在语形、语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可以说逻辑哲学问题的讨 论完全是以技术处理在展开,让读者在技术上认识否定的本质。没有谈论哲学,但是哲 学的结论通过技术上的处理而自然显现。
五、问题的基本性和研究的前沿性
《九章》中讨论的逻辑哲学问题都是国际逻辑学界长期讨论而日久弥新的基本问题, 如关于“什么是逻辑”、“否定、蕴涵和悖论的本质是什么”、“逻辑与哲学”、“自 然语言的关系如何”。即使是“二阶逻辑是逻辑吗”、“现代逻辑多样化发展的模式和 动因是什么”、“逻辑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如何”等问题也是现代逻辑产生不久就出现而 且是现代逻辑发展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基本问题的探讨,作者注意介绍、评述 国际逻辑学界在相关问题上研究的新观点、新流派、新视角和新方法。如在论述“逻辑 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这一问题时,作者结合现代逻辑和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 展,细致地评述了20世纪80年代产生、今天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缺省逻辑、非单调模态逻 辑和限定逻辑,将读者带到了现代逻辑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理论前沿。研究的前沿性这一 特点即使是在某些问题的历史论述中都有显著的表现。如在评述现代逻辑的多样化发展 的模式问题时,作者将现代逻辑的发展模式分为三种:异释逻辑、扩充逻辑和自然语言 逻辑。在历史的论述中将读者带到了现代逻辑研究的理论前沿:蒙太古语法的内涵逻辑 、话语表现理论的自然演绎系统、建立在信息网络语义模型基础上的信息流逻辑。可以 说,读者只要具有足够的现代逻辑训练,那么精读此书之后,应该可以参与国际逻辑哲 学研究的交流和对话。
当然,由于《九章》的作者们各人观点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所持的观点 前后并不统一。例如在绪论中王路刚刚表述“一般来说,人们都同意,逻辑是研究推理 的”,(第25页)而在第一章的开头李小五却说“通常逻辑学家会回答:逻辑是研究推理 的学问”而“笔者不同意这种说法”(第35页)。这正显示了学术研讨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