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从时代精神的演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看_软实力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从时代精神的演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看_软实力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探析——以时代精神嬗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为分析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时代精神论文,执政党论文,探析论文,政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13)01-0038-05

作为政党政治的产物,政党文化对于政党建设,特别是对于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正愈益受到国内外政党及相关学界的重视。“建构政党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党的建设问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然。”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是当前我国党建理论中一个较新的论域,在研究其动因、方向、模式及必然性和可能性时,视野不能仅限于政党内部,而应将政党外部视角和政党内部视角辩证地统一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政党外部视角进行研究,主要就是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精神嬗变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决定作用;从政党内部视角进行研究,主要就是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政党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促进作用,而时代精神嬗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

一、时代发展与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本质与动因

(一)政党文化研究范式及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本质

政党文化研究是上世纪下半叶伴随政党政治演进和政治学理论发展而在中外相关学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在政党所面对的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当代,这一范式展现出了极强的解释力。然而,对于政党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功能等,一直存在不同的阐释,对于相关概念的使用也缺乏较为统一的规范。在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长期只是政治学研究中常被忽视的一个分支,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才被纳入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范畴之中,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其重要性凸显的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和应对新的执政挑战时,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的过程。无论对政党文化作怎样的解释,一般而言,可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其一是从组织文化这一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因为政党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具体的组织样态,它必然会呈现出组织文化的基本特点。其二是从政治文化这一中观层面进行分析。因为政党既是人类政治活动的产物又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载体,政党文化必然是政治文化在政党政治领域的反映。其三是从人类文化这一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因为政党文化的产生与变迁根本上受一定发展阶段的人类文化形态的决定,因此,政党文化不过是人类文化所赋予其基本构成要素的“政党意识的外化形态”②无论从上述哪一个层面进行解析,政党文化都应包括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政党伦理、政党形象等基本要素以及政党心理、政党规范、政党作风等由基本要素派生出的其他要素。由此可见,“政党文化是由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等内容所构成的政党的精神结构。”③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政党文化反映着一个时代发展特别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它既是政党能力的集中体现又是政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全方位、深层次的重大变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对于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这一论述深刻揭示出:其一,作为文化建设关键环节的政党文化建设是这一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放到这一总体布局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这一背景既包括国内环境,又包括时代背景。其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所以,政党文化不是政党内部自我产生、自我循环的封闭性文化,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会与整个社会文化产生深刻互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断转变既有的政党文化形态,不断创造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趋势的政党文化要素,并由此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特征等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代条件下所推进的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过程。其中,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其枢轴,政党规范、政党价值、政党心理、政党作风等的变迁是其基本内容和重要表征。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动因

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产生、变化和发展,总受一定时代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按照唯物史观的这一原理,应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动因置于时代发展的视野下进行分析。时代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具有特定的时空规定性和特定性质、标志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对于当前我国所处的时代,党的十七大在邓小平做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这一科学论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⑤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能力必然受到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对此作出了深刻分析,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⑥辩证来看,面临的这些考验既会带来危险,又会产生政党主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巨大推动力。要回应时代挑战和执政考验,执政党就需不断整合自身的能力体系中的若干要素,以实现执政目标,巩固执政基础,增强执政合法性。政党能力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组织体系、党员数量、掌握的资源等硬实力,二是政党文化及党员素质、制度规范、政策和策略等软实力,其中政党文化是政党软实力的核心要件。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在政党能力体系之中,政党软实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换言之,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为软实力。由此可见,时代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内在地需要政党文化实现转型与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⑦。同理,政党文化引领政党风气之先,引领政党建设之先。没有政党文化的推陈出新,政党指导思想、价值观念、行为作风等就难以实现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重要推动力,一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时代发展的推动,这属于外生变量,二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目标,提升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这属于内生变量。这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就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而言,我国改革开放首先是在思想领域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随之开启的经济领域的革故鼎新既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又深刻地影响着政党文化的变迁。因此,时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根本动因,提高政党能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直接动因。

二、时代精神嬗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时代之维

(一)时代精神嬗变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外在动力

文化转型与创新总是与社会的转型与创新紧密相关。一定的时代会产生一定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某一时代整个社会共同体所拥有的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时代文明程度,能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时代的主题、特征改变时,时代精神也同样会产生新变化。在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时代精神之中,执政党的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是其中整合各种社会意识的核心要素,而执政党的政党文化与其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是紧密相关的,同时,其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又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换言之,故步自封的时代会制约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执行程度并产生僵化的思维方式,开放创新的时代则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产生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改革开放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逐步构建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社会整合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⑧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⑨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并不是一个突发的过程,它伴随两大线索展开,一是时代变迁的线索。这一线索主要体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由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等。二是党内思想建设的线索,即改革开放以来历经解放思想大讨论、“三次大的思想交锋”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这两大线索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时代精神的嬗变,进而言之,就是产生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任何一种行动,均需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才具有现实可能性,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作为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自觉,同样是在相应的动力作用之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11)“文化危机的深化必然带来文化的转型一种文化的变落必然导致另一种文化的萌生与崛起”在诸种作用力之中,时代发展产生的需要,特别是时代精神嬗变引起的整个社会意识的变化,从政党外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拉动效应,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一是时代精神的嬗变导致由社会心理、共同体意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及各种社会思潮所构成的执政软环境出现复杂多变的新格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要适应和引领这些变化,就要在社会转型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转型与创新。二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旦形成,执政党在具体的执政过程中,其指导思想、政党政治价值、政党政治心理乃至于政党作风、政党规范等相应的也会革故鼎新,否则,就会滞后于时代精神的发展,无法代表和引领这一时代条件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时代精神嬗变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虽然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推进的变革,但这一变革不可能脱离时代条件任意地进行,其内容深受时代精神嬗变的影响。换言之,政党文化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与创新在本质上就是时代精神嬗变在政党文化层面的反映。虽然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容有不同的解释,但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内容而言,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对这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均可见其转型与创新深受时代精神嬗变的影响。

其一是政党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逻辑起点,以改革开放为实践载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时代精神由相对封闭僵化转变为务实开放,在改革创新精神指引下,党领导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本质、阶段、动力等问题上改变了过去的固有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二是政党价值观念。长期以来,特别是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合法性为最主要取向。“合法性实质上是回答政治权力获得与解决的问题。”(12)为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以及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这一方面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与生产力快速发展相伴的是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更为多样,时代精神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成为时代精神中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继续追求前述价值的同时,也随之注入了对于和谐的追求,换言之,实现了由重合法性向合法性与和谐性并重的转型与创新。其直接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更是政党价值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3)并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其三是政党伦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对于合理的个体利益、个人发展愈加关注,时代精神对人的关注会作用于政党文化,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政党文化由原来的重视集体主义向以人为本转型与创新。也就是在保持集体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维护具体的个人的利益和实现具体的个人的发展,从而构建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其四是政党形象。在继续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用和保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的基础上,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创新精神以及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等时代精神的彰显,政党形象也不断充实以这些要素,从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的转型与创新。其中,尤其是所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就内在地包含着先进的政党文化,而能顺应时代精神嬗替,引领时代发展趋势是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具体表征。

上述四个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变迁过程中,时代精神嬗变起到了决定作用,并在这些内容变迁的辐射和引领之下,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政党利益、政党规范等其他方面出现全方位、深层次的转型与创新。

三、执政党软实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执政能力之维

(一)执政党软实力建设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内在动力

除前述的时代精神嬗变作为外在于政党的力量推动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外,政党内部同样存在推动力,作为执政党,政党软实力建设就是其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最根本的推动力。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执政党软实力本身内含着政党文化,但政党文化主要是静态层面的概念,执政党软实力更具有动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领导力、凝聚力、创新力、社会整合力和对外交往能力等,这些力构成动力系统,不断调整、变化、组合,使得执政党在适应执政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推动政党文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种由执政党软实力建设产生的推进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等具体的载体加强执政党软实力建设,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进而通过政党文化的示范功能,引领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又如,通过实行党代表任期制、扩大党内直选范围、完善党内监督体制等举措,不断加强党内民主法治建设、党员素质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不断提供推动力和拉动力。再如,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通过持续拓展多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发挥政治协商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增强维护、实现和整合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能力,从而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更为民主、法治、科学、和谐。

对此,还可在更为宏阔的视野下,即从前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当前,一方面,全球化日益演进,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诸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愈发重视通过软实力的提升来宣传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以增加其影响力并谋求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国内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不但经济总量、阶层结构、分配方式等在不断变化,而且社会心理、价值取向、交往方式等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因此,必须实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5)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政党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软实力中,政党软实力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加强政党软实力建设,政党文化建设则是核心环节,由此同样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执政党软实力建设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内在动力。

(二)执政党软实力建设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目标

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一方面受时代精神嬗变的推动,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需要的必然过程,另一方面,又受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的推动,是执政党自觉和主动的行为,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反映了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是客观决定性与主观选择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其转型与创新必然有一定的目标,其目标设定与调整受一定时代条件下政党软实力建设的决定,质言之,执政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一定时代条件下执政党的执政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执政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伴随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入和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16),“在改革、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利益主体逐渐多元化,新社会阶层大量出现,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17)伴随国内公民社会的发展、网络等新型交往方式的出现,不同社会群体表达利益诉求及参政议政的渠道更为多样和畅达,提升以多样化、差异性为重要特征的社会条件下的执政党软实力,以有效整合和积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文化,直接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针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内容和结构的转型与创新,并“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18)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域外先进文明成果的关系,从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加深认识,加强把握。总之,通过政党文化的转型与创新,提升党员和党组织的执政为民意识、服务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放创新意识等,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根本目标。

余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执政党愈发重视通过推进政党文化的转型与创新,以适应执政环境的变迁,提升政党软实力,这是当今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同样是在新的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时代精神嬗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是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两个重要的维度,由此,可以从政党内部和政党外部两个视角以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本质、动因、内容、目标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而时代精神嬗变、执政党软实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三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交融,互为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在受到时代精神嬗变、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的推动的同时,又为时代精神嬗变、执政党软实力建设提供着强大动力,三者在政党外部和政党内部不断组合,形成继承传统又变动不居的动力系统,这一动力系统通过先进的政党文化统领和整合各种价值观念形成合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廖志成:《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构路径的思考》,载于《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4期。

②桑玉成、李冉:《政党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1期。

③赵理富:《政党的魂灵: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44页。

④⑦《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7、32页。

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⑥⑨(13)(14)(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50、31、31-32、30页。

⑧《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⑩高林远:《改革开放30年三次思想交锋的回顾与启示》,载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1)孟凤英:《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载于《江汉论坛》2012年第6期。

(12)俞可平:《政治学通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第96-97页。

(16)《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7)杜运泉、李力:《略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模式的转型》,载于《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6期。

(18)《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9页。

标签:;  ;  ;  ;  ;  ;  ;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从时代精神的演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看_软实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