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引导导致价格下跌--国内药品市场不容乐观_中药论文

缺乏引导导致价格下跌--国内药品市场不容乐观_中药论文

缺乏引导价格下滑——家种药材市场不容乐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乐观论文,药材论文,价格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全国中药材市场处于低迷态势,在占市场总份额70%~80%的40种家种大宗药材中,有20多个品种价格一路下滑,有些甚至跌至历史最低价,如红花、生地、川芎、泽泻、白芷、白芍等,仅有少数品种价格处于高位或稍有上升,如黄连、山萸肉、人参等。

有关人士在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分析后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家种大宗药材形势仍不容乐观。其原因表现如下:

一是粮贱伤农,促使药材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粮药比价根据近两年情况,种药明显高于种粮。以丹参为例,目前最低市价每公斤为55元,按亩产300公斤计算,每亩收入1650元,除去350元生产成本,仍可获利1300元左右。而种粮每亩仅有不到600元的收入。

二是国内市场疲软,销售乏力。首先是国内许多医药生产企业效益不佳,产量下降,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收储中药材。其次,医疗制度改革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下岗分流,也对医药市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三是生产、流通与销售缺乏必要的指导,盲目性较大。广大药农缺乏信息指导,往往是啥贵种啥,一哄而上,结果是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有些产品的库存量够市场消化几年甚至十几年。

四是缺乏供货基地,对药材的价格下降也造成一定影响。现在国内一些大的医药企业和收购商更倾向于建立药材生产基地或直接到产地收货。流通渠道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种药材的经营利润。

五是国内医药行业面临“入关”的冲击。“入关”目前只是时间问题,进口药品价格的降低将会极大冲击国内医药市场,这将使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国内中药生产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标签:;  ;  

缺乏引导导致价格下跌--国内药品市场不容乐观_中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