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此期间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固体废物对整个社会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很难自然降解,若未对其进行专业处理,随时间推移便会导致污染物在空气、水流、土壤中积累扩散,严重破坏区域生态系统,威胁广大民众以及动植物生存健康同时也会为后续社会平稳发展造成较大阻碍。因此注重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明确当前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做好资源化利用工作便显得极为必要。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高度提倡,使得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逐渐成为社会重点关注话题,科学合理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是解决工业固体废物遗留问题,整治区域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手段;在此基础上做好资源化利用工作,更是我国工业能够形成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条件。
1.工业固体废物特点及危害
工业固体废物是工业生产废弃物的统称,其特点即产量大,堆积多,主要以废渣、粉尘、其他废物所构成。目前我国常见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含有:冶金固体废物、燃料灰渣、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石油工业固体废物、粮食食品工业固体废物等。各类型工业产生固体废物比重如下图(图1)所示。
(图1)
且工业固体本身所具有的有毒、有害、污染性高、不易降解等特质较为明显,按照其属性细分也可分为有害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明显,最为常见的对水源以及土体危害表现为:工业生产期间固体废物大量堆积后经雨水浸溃入地表水、地下水、或周边江河湖海中,直接使得区域水源受到工业污染,严重危害广大民众健康和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工业固体废物堆放位置不当以及防渗措施不当,极易引发有害成分随天气风化雨淋地表径流最终渗入土壤中,致使区域土质受到污染,使得土壤丧失自身功效,且填埋大量堆积工业固体废物往往也会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与此同时工业固体废物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危害,部分有机工业固体废物在适宜温湿度状态下会因微生物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此类气体随风长时间扩散会直接导致大气粉尘现象严重;再者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期间运输方案不当,也会导致气体和粉尘在运输途中扩散,严重损害区域环境的大气生态体系。
2.当前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及现状问题
2.1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类型特征
当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主要是以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来体现,实践期间根据不同工业固体废物性质也可将三种方法做两相交互或三者联合应用,以此形成一套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总体来看进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原则,基本都是按照将对应废弃物做物理、化学、生物等改造处置以使其能够达到总量降低、不具备毒害,甚至部分可转化为能够二次使用资源的效果,同时这也从本质上为处理后的固体废物在后续可以安全储存、运输、下放等工作高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固体废物的物理处理方法特征主要是以通过高浓缩或者相变化等物理形式直接对原有固体废物结构做全方位压缩改造,缩减其总量体积以达到便捷运输、利用、处置的目的来体现。而化学处理方法则主要按照化学原理对相应固体废物中有害有毒成分进行反应分解,直接破坏毒害分子结构使其达到无害化状态,确保其能够转换为可直接处理处置的物质形态。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处理时主要采用微生物,分解部分固体废弃物中可以降解的有机物,以此使其逐渐转换为无害废物,甚至形成可供综合利用的资源。
2.2处理现状及实践注过程存在问题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行业虽然整体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各项固体废物管理及污染治理政策的逐年完善,使得现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效率能够充分得到保障;但与此同时毕竟我国工业固体处理行业发展时间有限,处理方法应用以及实践过程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因此就目前而言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后的资源转化利用率上仍然相对较为有限。
且在工业固体废物实践处理管控过程,国内尚未形成系统高效的统一管控体制,基本各省以及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方案各异,相关部门之间也没有全面交互的沟通协作,尤其部分地区工业企业监管基本处于盲区,环保部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等交叉管理作业现象,使得整体监管效率极为低下;加之不同区域工业排放标准不同,使得整个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后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完全沦为形式化作业,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基本都按造相应处理方法进行改造处理后直接用于筑路、回填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二次利用领域,部分有害工业工业固体废物甚至没有配套处理系统,使得处理过后的固体废物资源转化率很难得以体现,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业的高效发展[1]。
3.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策略
3.1以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基础构建循环利用体系
结合上文对工业固体废物特点及危害分析,在明确当前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与其现状问题基础上,进行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策略设置时,便要从工业生产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基础构建循环利用体系,使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过后的资源化利用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这个过程中必须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具体规律原理,对传统经济活动下的资源、产品、废物这一套生产流程,重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机制,并配合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标准,形成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保障从整个工业生产到消费全程少产生甚至不产生固体废物,以此最大限度在不影响自然生态基础上,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模式。
3.2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具体转化途径
按照构建循环利用体系大框架为基本实践理念,操作期间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具体转化途径则必须注重所转化资源类型及应用方向。比如物质回收转化即在处理相应固体废物后直接从中回收可二次利用资源物质,类似纸张、玻璃、金属等;按照物质转换进行回收转化则是通过对固体废物经处理后的新形态物质做二次资源利用,类似废玻璃及废橡胶等做生产铺路等应用;而能量转换的资源化利用转化主要是从废物处理期间做能量回收采集,像对电能、热能等资源的收集转化利用等,常见的对有机固体废物进行焚烧处理以回收期热量用作发电、废塑料热解制取燃料等都是其资源利用转化的直观展现。但由于我国目前工业固体废物有80%来源于电力以及热力供应生产中,目前相关部门对提升能量转换资源的转化利用重视度相对较高;但在实践期间针对金属冶炼、煤炭开采等工业生产所产生固体废物二次转化利用,仍旧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从固废性质类型入手来做合理部署,选取专业适当的转化途径和转换方案,才能确保工业固体废物在处理后能够充分转变成可供不同领域高效使用的物质资源。
3.3矿业生产期间固体废物资源的转化利用
比如在采矿作业期间,我国贫矿多而富矿少的特点,使得大部分低品阶较难选择的野矿石占据总矿业比重较高,类似单一矿种矿床相对较少且生矿床多的现象,直接导致整个矿产资源生产期间开发利用难度极大,尾矿产量不可预控所造成尾矿以及废石堆存巨大,尤其部分铁矿、铜矿、金矿等开采所形成尾矿废石本身所含稀有贵金属极为丰富,整体所具有的实质性利用价值很高。而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还不足20%,且即使是后续回收利用也多是用于填充开采以及建材等领域,随时间推移金属尾矿逐渐制约了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了矿石贫化速度同时也为资源更早枯竭埋下伏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资源化时,便可利用物质回收转化的形式,通过开发相应金属尾矿所蕴含丰富价值,使其综合利用效率充分得以体现,达到改善矿业生产质量,提升矿产生产效率的目的,促进我国工业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2]。
3.4冶金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开发方式
而在冶金工业生产期间所产生各种固体废物主要是以废渣的形式体现,类似炉渣、钢渣等,尤其在有色金属冶炼期间所产生有色金属渣污染性极强。针对冶金工业生产期间产生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处理后在其废渣毒害物分解,形成无害成分废渣后做建筑材料骨料应用,尤其部分土建施工遇到软土地基时需要做加固填料设置时,便可用到冶金生产处理后的固体废渣。按照该类废渣中所含有的Ca、Mg,硅酸等成分,对软土地基中酸性土质做中和改善,达到稳定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剪切度的目的,这也是利用物质转换进行回收转化资源的直观展现;同时也可按照能量转换的方式,对部分钢渣做钢铁冶炼烧结熔剂设置,使其充分燃烧来继而变向降低生产期间燃料消耗,确保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3]。
3.5电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方向
燃煤厂生产期间所排放粉煤灰作为电力工业固体废物,年排量巨大;而目前对其处理又多是采取物理方法,直接进行填埋或贮灰池存放,浪费土地资源同时一旦遇到大风或雨雪天气,灰中毒害物质便会侵入土壤、水源、空气,直接破坏相应区域生态环境。因此针对此类现象,应全面分析粉煤灰特质,以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开发为重点,按照物质回收转化的方式,在处理达标后将其用于水泥产业或灰渣砌块等领域;也可采取物质转换方案,对粉煤灰属性成分进行分析转化,此期间相关部门之间要做好实时的沟通协作,将处理改造后的粉煤灰用作农业土壤改良,以此使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利用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期间必须明确现有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法,以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基础构建循环利用体系,才能确保后续实践期间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价值得到有效展现。
参考文献:
[1]刘悦.贵州工业固废利用走向高效高值[J].当代贵州,2019(25):58-59.
[2]孟祥然,周月鑫,郭晓影.铁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综述[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3):11-14.
[3]韩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70.
论文作者:冯枝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固体废物论文; 工业论文; 资源论文; 方法论文; 尾矿论文; 物质论文; 废渣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