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交际需求的传统“玩”游戏习作指导研究论文_叶玮芳

基于小学生交际需求的传统“玩”游戏习作指导研究论文_叶玮芳

浙江省杭州市高银巷小学 310002

摘 要:传统“和玩”游戏情境,是很好的小学生习作素材。本文探讨了老师在学生自主“和玩”游戏的交际需求过程中如何点拨小学生写“和玩”游戏要点,即如何把传统“和玩”游戏的内容、规则、玩法、交流沟通及由玩产生的种种个性畅想用文字表述清楚。该类习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本真、自然表达和个性化表达的意义,还有传承传统“和玩”游戏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小学生 传统 游戏 习作

一、“和玩”游戏习作概述

“和玩”是一起玩的意思。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孩子一起玩的游戏举不胜举,笔者简称之传统“和玩”游戏,如:抽陀螺、老鹰捉小鸡、丢手帕、跳房子、贴膏药、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滚铁球、跳四方、推车子等都是我国传统“和玩”的游戏,它具备一方与多方进行交际的功能,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超越现有的发展水平。在“和玩”过程中的交际互动、想象以及表征转换等都是复杂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学生认知高水平的形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和玩”里的规则、玩法、要领、功能都是一种学习工具。在老师搭建的“和玩”游戏平台下,“和玩”情境是学生自己自然而然创造的交际语境,没有丝毫的刻意,真实地表达了学生“和玩”游戏时的动机、诉求、意愿、需要以及对传统“和玩”游戏的继续探究等,都是积极主动的交流过程。习作就是表情达意,抒发真实的内心想法和情感。

二、“和玩”游戏习作范畴

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使然,伴随着学生生活的大部分,“和玩”游戏写作课堂是学生在“和玩”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荣维东教授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总结了当AI写作作的三种范式,其中第三种就是“交际语境写作”,是儿童在具体的语境下,运用具体的背景知识与他人之间建构起来的有目的、有意义的交流互动的活动过程。

“和玩”游戏是建立在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在“和玩”中,要求合作、协调和相互独立,使学生提出“和玩”的规则、方式、角色、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是转移技巧等都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可能。学生在“和玩”的交际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自己的世界观、自我意识及他人的意识,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需要接受信息,并作出回应、反馈。“和玩”的过程本身就是灵动的、自然的交际过程,是具体的真实的语言表达,随着不同的“和玩”人群,不同的“和玩”时机,不同的“和玩”地方,不同的“和玩”形式等等,表达的形式都会随着一切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由此看来,传统“和玩”游戏习作课堂教学符合“交际语境”类写作课的所有特质,隶属于“交际语境”类习作课堂的教学范畴,具有普遍教学意义。

三、“和玩”游戏习作宗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教学”中有一段是这样表述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笔者看来,这一段是写作教学的全新理念的呈现。这一段话中,体现写作课程核心理念的词是“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的特征是主动学习、直接经验和可以刺激认知发展的内部动机,而这些特征的因素都可以在传统“和玩”游戏中找得到。小学生的世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满心的创意意愿和创新勇气,鼓励他们真实、真诚地表达。他们的语言是天真无邪、意趣洋溢的表现,更是童年无忌的再现,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要有一颗保护“童心”的高尚爱心。传统“和玩”游戏习作正是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语境下自由表达、自由交流、自由创新、自主习作的过程,也是自由交际的过程。“和玩”游戏习作作品正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成果,尽管有时候是幼稚的成果,但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谁也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

四、“和玩”游戏习作架构

“和玩”游戏虽然是自由开放式的,但也是高度组织化的,而且遵循一定的模式。“和玩”游戏的最初信息发出者是独立的个体,以个体为核心向多方传递信息,经过多方的回应、建议、关联等信息的流通,“和玩”游戏群体就这样一呼而应地组成了。“和玩”游戏习作课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方到多方,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分步实施,逐步加深的教学思路行进。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凸显“个体”,表达诉求

这时候的主角是会玩传统“和玩”游戏的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为了邀请到其他伙伴参与其中一起玩,要先说明白玩什么,怎么玩,有什么好玩的。在讲述过程中,为了把“和玩”游戏内容说清楚,还可以配上画图来介绍玩法,这时候往往多安排些“学生个体”为主的习作实践,如我们一起玩()玩具,我们一起玩()游戏,我发明的()玩法等。在这个阶段,只要把“玩”的内容、玩法、玩的具体要求规则说清楚,写清楚就可。这时候的评价重在鼓励,鼓励学生敢说、大胆说、愿意说,真正为学生“个体”创设“我”的表达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乐意来展示,承担讲述一个传统“和玩”游戏的重任。当一个“学生个体”向大家发出介绍“和玩”游戏的信息时,作为听者就要有积极回应的意识,这时候的听者如同一个读者,及时做出提问、反馈,释怀心中的疑问和内心真实反映,以满足“学生个体”的心灵需求。

2.一一对应,双向互动

当每一个“个体”介绍完毕“和玩”游戏之后,听者一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参与喜欢的“和玩”游戏对象,老师趁机就为每一个“个体”搭建一对一的表达关联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联对象主要是根据学生对“和玩”游戏的兴趣和意愿来确定的,老师切莫强制搭建。关联对象搭建完毕后,就让他们进行“一对一”地进行自由“和玩”游戏,此时的“和玩”情境产生于学生的兴趣,“和玩”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这样的搭建,学生可以有权利选择、控制自己参加的“和玩”游戏对象和“和玩”伙伴。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尝试直到会玩、想玩为止;这样的“和玩”,学生随时可以决定何时请求帮助、何时弃玩或何时改变主意更改计划和目标,都不会觉得自己的做法是丢脸的或失败的。他们的“和玩”过程就是探知过程,是体验自己开展的新经验,重新建构新经验,可以将“玩”进行到底,将“说、写”进行到底的自主学习过程。

3.点面结合,玩出新意

玩,谁都喜欢,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对传统“和玩”游戏有一种新奇感,但是,新奇地玩过后留下什么呢?仅仅是一声声的欢笑,或者是满脸的汗水、灿烂的小脸,如果仅仅到此的玩法,“和玩”的意义不大,“和玩”游戏习作课堂还不够有深度。玩就要玩出名堂来,每当到了这个节骨眼的时候,老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玩”过后的创新玩法。但是玩出名堂是有难度的,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老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尝试。老师创设情境,不仅让学生把创意新玩法讲给大家听,也要接收听者的支持、建议的信息,并邀请听者积极参与其中,一起尝试“和玩”的新玩法等等。“和玩”是一个开放空间,不但给予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学习的内容,还教会了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这样的“和玩”是一定之规下的自由。

五、“和玩”游戏习作教学的意义

“和玩”游戏写作教学全过程围绕“本真、自然”展开,不追求老师心目中的完美。有时候,缺陷美才是真的美,学生参与真实的语境下写作,才能写出真情的作品,才能提高真正的写作能力。

1.交际情境的本真自然

在“和玩”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快速进入角色,瞬间感知到“和玩”游戏带来的乐趣。交际情境是自然产生的,老师只要把“和玩”游戏的空间、时间留足给儿童,无需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逼真的情境而多加格外的修饰。“和玩”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小组讨论,小组人数不限,只要喜欢,就可加入其中,来去自由,如果对某一个“和玩”小组不感兴趣了,还可以自由参加另外一个“和玩”小组。这种基于生活之上的真实的交际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与表达欲望,他们会融入期间,有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快感。本真自然的交际情境是写作本真童趣的依赖。

2.表达形式的本真童趣

写作离不开各种表达形式,平铺直叙也好,还是借景抒情也罢,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也好,还是朴实语言的叙述也罢,各类表达形式虽然也都是写作审美的标准,但是不论是哪类写作实践,真情实感的表达是永恒不变的写作审美标准之一。小学生本身就是生活在无限遐想的世界里,细读小学生的表达,往往充满着无限的本真和童趣。

3.内在情感的纯真细腻

“和玩”游戏时的纯情感来源于对“和玩”世界的认识、对他人的关心、对事件的了解、对事物的联想,细腻的情感来源于“和玩”时的真情体验,对此人此物此景的用心观察。如“和玩”纸船到 “和玩”纸船载硬币的科学实验时,学生观察到所载硬币的多少与放硬币手势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与纸船底部的宽度、厚度有一定的关系,等等诸多的感受都体现出学生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体验。有学生默默地看着纸船载硬币,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的诸多课外培训:弹钢琴、画画、打网球、学奥数,一个个培训就是超负荷的工作量,自己犹如纸船载硬币那样,再不做出调整,不久的某一天就会倒下。老师于写作过程中除了要多指导以外,对于情感流露真实却又消极的学生,还要及时了解情况,与家长沟通。

4.“和玩”游戏的传承与进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玩的方式来传承、发扬光大我国优秀“和玩”文化,对于一群小学生来说,是最自然不过了。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竹蜻蜓”、“贴膏药”“滚铁环”“跳四方”“跳房子”“拈石子”“抽陀螺”“捞大鱼”等传统玩的游戏特点。随着“和玩”的深入,学生不仅感受到“和玩”游戏带来的快乐,还感受到很多传统“和玩”游戏能带来身心舒畅,缓解压抑、焦虑,经济实惠等功能,甚至有学生还想探知出传统“和玩”游戏的新玩法,满足了好奇、好动以及喜欢探索的需求。“和玩”过程中,飘溢出的和谐声音、弥漫着的五彩画面,都发挥着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通过与同伴们的共处和玩游戏,学生的人际情感、人生观、道德行为习惯都得以和谐发展,学生的角色意识、纪律约束力、责任意识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正如俄国美学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只要让传统“和玩”游戏伴随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便能很好地传承、发扬光大传统“玩”游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荣维东 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3,(4),4-8。

[3]保罗?弗莱雷 (巴)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艾丽斯?马蒂森(美) 写作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5]安东尼?海恩斯(英) 作文教学的100个绝招.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叶玮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  ;  ;  ;  ;  ;  ;  ;  

基于小学生交际需求的传统“玩”游戏习作指导研究论文_叶玮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