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_科学发展观论文

经济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_科学发展观论文

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视角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295(2004)03-0003-06

从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十分重视经济发展问题,对于经济发展速度,更是非常注意。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同时出现的一种倾向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经济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其他问题。比如: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浪费性使用,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的阻碍,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等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如何更加认真、更加全面地看待整个经济发展问题?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来看待和处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这是恰逢其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十分迫切的。本文将就如何看待“科学的发展观”这一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初步看法。

一、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涉及的问题不自今日始。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长期延续的问题。它既涉及到经济学的现实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学的规范问题。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涉及到应该如何更好地兼顾各个方面利益,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因为人类社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必然涉及到在短期内,一些社会阶级和阶层、一些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也涉及到某些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全社会的长远根本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以,我们说,谈论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必然涉及这类规范性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不能离开利益和立场来看待问题。比如说,一些造纸厂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可能会对于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一些地区为了生存的需要,过度垦荒、过渡放牧,可能造成草原和林木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一些地方为了局部利益,无序开采并不具备开采条件的矿藏,就可能因掠夺性开采或盲目浪费性开采而最终造成土地无法恢复的破坏,以及资源的耗竭;……这样的例子直接涉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与冲突。我们既不能不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任由上述情况继续发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强调长远利益而不顾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这就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的合理统筹开发与发展。

19世纪初的古典经济学家们曾经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关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英国的大卫·李嘉图和罗伯特·马尔萨斯,曾经担心粮食生产的衰竭和人口的快速发展会造成社会的崩溃。瑞士的经济学家西斯蒙第也曾经专门描述过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对人们幸福生活的破坏。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所引起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城市人口密集,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问题,也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并且对于当时经济发达国家所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异议和批评。当时,在西方经济理论界主要出现了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两类观点:其一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唐奈勒·H·麦多斯(Donella H.Meadows)和丹尼斯·L·麦多斯(Dennis L.Meadows)领导的研究小组,在1972年通过美国纽约的宇宙书局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的观点。在这本书中,麦多斯等人代表“罗马俱乐部”提出了一种在当时经济增长状况和方式下对于人类未来前途持悲观态度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5个,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这5个因素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即按一定的百分比递增。有关的学者分析了这5种增长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模型,得出的结论是:1970年以后,人口和工业仍维持着指数增长,但迅速减少的资源将成为约束条件,使工业化不得不放慢速度。工业化达到最高点时,人口和污染还将继续增长。但由于食物与医药缺乏引起死亡率上升,最后人口增长将停止,人类社会将在2100年之前最终停止增长。

这些学者认为,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增长,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到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到1980年停止工业资本增长;将每一单位工业品的物质消耗降到1970年的1/4;将经济的重点从物质生产转到服务业上;将环境污染降低到1970年数值的1/4;增加对粮食的生产,农业投资重点用于增加土地肥力与水土保持等等。

麦多斯等人“经济增长极限论”的基本观点是悲观的,认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行为方式是人口和资本的指数增长和随后的崩溃。当然,由于麦多斯等人静态观点以及理论模型的的局限性,他们对人类前途的悲观预测并未实现。尽管如此,但他们的“经济崩溃模型”或“世界末日模型”,却不乏警示的积极意义。他们较早地涉及到了人类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有别于“经济增长极限论”,美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当时经济发达国家为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和文化的代价太大了。首先,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人们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享受,例如,无忧无虑的闲暇,田园式的享受,清新的空气等等。其次,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仅仅是物质享受的增加。但物质财富的享受不是人类快乐的惟一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并不把物质享受作为惟一的目标。最后,人对幸福的理解取决于他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因此,经济增长尽管增加了个人收入的绝对量,但并不一定能提高他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这样也就并不一定能给他带来幸福。

在米香看来,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仅仅是物质产品的增加而不是幸福的增加。在经济增长中,人们失去的幸福太多了,因此,即使经济增长是可能,也是不可取的。米香从人的全面需求以及社会幸福的角度对于经济增长提出的看法,则比“罗马俱乐部”的观点有了更加积极一些的理解,这种观点也为人们思考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手段之间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发。经济学家们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纭。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问题所引起的广泛争论表明,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的争论在某些方面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正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和20世纪70年代给人印象深刻的那场大争论,推动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看法的进步,也推动了后来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中对于有关问题的注意、关切和解决。20世纪70年代看法各异的观点,在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多共识。

今天,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越来越注意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协调问题了。而我们国家,由于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还没有达到富裕,认识还没有达到认真考虑生活质量的阶段,所以,在追求脱贫致富过程中,从一些领导到一般群众,都存在着急于脱贫、急于致富、急于发展的急躁心态。另外,我们在许多方面还缺乏进行科学规划与论证的程序与立法。于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不少由错误的和非科学发展观所导致的问题。

最近,中央提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和处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恰逢其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十分迫切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2.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既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也不是单纯追求近期目标和局部利益。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特别关注经济增长,但是却没有认真考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代价。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片面地、单纯追求某些经济指标,而并不考虑为达到这些指标所付出的代价是否适当。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人们非常关注GDP指标的增长,但是,却没有考虑其代价如何,这些代价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所取得GDP。例如,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了9.1%,而同期消耗了2.6亿吨钢铁 (占全世界同年份钢铁消耗量的1/4还多)、15亿吨煤炭(占全世界同年份煤炭消耗量的30%)、8.2亿吨水泥(占全世界同年份水泥消耗量的1/2)、2.5亿吨原油,以及占全世界消耗量13%的电力。当今,水资源已经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稀缺资源。而2003年,我国万元GDP的耗水量为465立方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系数是0.4-0.5,经济发达国家为0.7-0.8。我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而经济发达国家为85%。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水率为20%,仅城市便器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此外,我国的水污染情况也相当严重。可以说,在工业的发展之处几乎很少能够找到不被污染的水源、河流、湖泊。前不久,内蒙古包头市由于黄河的水污染,直接影响了全市人民的正常生活。北京市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官厅水库,也由于上游的一些造纸厂排污破坏了水质,从而切断了北京市的一个重要水源,使得原本缺水的北京市,缺水形势更加严峻。

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学和经济管理中的最基本原则。片面追求GDP指标,不顾成本、不惜代价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无异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大炼钢铁”的做法。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经济原则的,当然也是与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的。这种做法之所以会发生,就是一些人们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的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果。在一些情况下,这也是不少领导干部的片面政绩观所导致的结果。

3.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强调经济发展为人服务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强调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应该明白,经济发展只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未能处理好发展经济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关系的事,时有发生,甚至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置人的生命与健康于不顾的事,也不罕见。比如,我国每年在工作环境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相当惊人,死伤人数在世界上恐怕也是位居前列的,特别是死伤于采矿、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人数首当其冲。其中,一些伤亡事故本来可以避免,而且,事发前就有一些迹象暴露出来。但是,某些有关的决策人员或管理人员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或者掉以轻心、马虎从事,或者为追逐经济利益、不顾一切,最终造成了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而恰恰是我们千百年来所批判的“重利轻义”,“唯利是图”的行为。

此外,我国某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不计成本和代价,搞“野蛮拆迁”,搞“抄家收税(费)”;还有的欺上瞒下,先虚报经济统计指标,再向百姓强行征收,表面上“抬高了”自己的政绩,实际上坑害了百姓。这些做法,不仅与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毫无共同之处,而且也谈不上“以人为本”。

在这方面,应该说,各级领导的“政绩观”确实需要极大地转变。衡量“政绩”和“业绩”,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具体指标,不仅要看GDP水平高低,而且还要看大多数群众的反映。应该说,对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际影响,才是衡量各级领导政绩的真实尺度。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嘴上讲“以人为本”,而更要真正在行动上加以落实。

4.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符合实际条件的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既要全面协调各种经济利益,也要对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只顾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发展,不顾他人,以邻为壑的做法,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能真正推动自己经济利益的发展。

有些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只能考虑自己,而不必考虑他人。就像西方经济学所讲的那样,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别人的事,由他们自己去考虑就够了。每个人都追求最大化利益,社会利益就实现了最大化。不言而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当然会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这决不等于只顾自己,完全不顾他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认识是片面的。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调节机制,并非要人们绝对地只顾自己的利益。事实上,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必须以尊重别人的利益为前提条件和依据。这一点,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和经济博弈论中已经得到了很清楚的表述。经济学教科书所说的利益最大化,那只是一种理论分析的需要,而且那种利益最大化也潜在地以给定的条件为前提。事实上,经济发展应该是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倡的“经济和谐论”的又一个内在含义。据说,有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当别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经验时,他说,“我取得成功的经验很简单,那就是,大家都愿意和我做生意,因为我会把自己得到的利益适当多留一点给别人。”既然和这位企业家做生意有钱可赚,人们当然愿意和他打交道。他的客户多了,自然也就会赚钱。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市场经济不仅有相互竞争的一面,还有和谐发展、实现双赢的一面。

当然,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有企业之间的、行业之间的,而且有产业之间的和地区之间的,还有城乡之间的。任何产业或行业的长期单独冒进,在没有相应行业的支持与配合时,都是无法维持的。我国最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某些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速度太快,其支援性的行业和产业无法协调与配合的结果。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也就是要解决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所以,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主张符合实际条件的全面协调发展的。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

既然科学发展观认为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以经济发展作为物质基础的。那么,在经济学角度应该如何看待科学的发展观呢?我认为,在“以人为本”的基本出发点上,经济学应该从下面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

1.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以人们社会福利的实质改进作为目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强调经济发展对于人的发展和福利所造成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首先考虑人们福利水平的实际增进程度,而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某些指标。具体说来,也就是要看人民群众的收入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改善,推动了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些表面好看、并不实惠的“政绩工程”、“脸蛋儿工程”,并不能给老百姓的实际福利水平带来多大的提高。像一边是离百姓实际生活甚远、专供外国人和参观者出入的豪华大厦、宽阔道路、“星级洗手间”;另一边却是百姓朝夕相伴的狭街陋巷、坑洼不平的马路、气味难闻的厕所这样强烈的对比,决不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有的经济发展图景。

2.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从社会角度以全面的综合的效率为出发点,对经济效率加以衡量和评价。众所周知,效率问题是经济问题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发展经济,就是要提高经济效率。但是,效率有局部效率和整体效率之分,也就是说,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有时候是不完全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全面和广阔的视野考察与看待经济效率的提高。在推动经济发展时,注意推动某些主要方面的发展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也要考虑综合效率,不能以偏概全,忽略其它方面的必要的效率的提高。像不顾资源耗费的产值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恶化为代价达到的经济快速增长,实际上是最没有经济效率的,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3.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也应兼顾社会上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程度,对于机会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在主要强调机会平等的前提下,适当兼顾结果的平等。从结果角度来说,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发展经济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促进全体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与增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兼顾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如果只有部分人的福利水平提高了,而另外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没有提高,甚至下降了,这既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更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但是,片面强调结果的公平,似乎又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强调结果相对公平的同时,更要强调机会的平等。这就是说,在提供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或者大致相同的努力机会前提下,可以较好地促进效率的提高;在总体效率提高或效率普遍提高后,就可以为结果的相对平等创造前提。对待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我们应该辩证地恰当兼顾二者。只强调结果平等,不顾机会平等,将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但是,只强调机会平等,不顾其它,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因为事实上,在给予机会平等和实现机会平等的时候,有很多不相同的前提条件被默认了,而这些前提条件即便在平等的机会下也将必然导致不平等的结果,产生收入分配方面巨大的两极分化。尽管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某种程度上的福利国家政策,但是其严重两极分化的例子和我们的某些情况,同样都是这方面的证明。所以,我们应该在强调机会平等的同时,兼顾结果的平等,从兼顾二者的意义上寻求制度上的规范和政策上的调控。

4.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注意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土地和城市规划、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等方面更要特别注意。我们在上述方面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在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对于这些方面,务必持有正确的认识,加以科学地、全面地规划和论证,做到合理开发、健康发展,全面兼顾。

5.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以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协调发展作为经常性的基本考虑。“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所在,为此,我们就不能片面强调经济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特别是忽视社会的某些方面。应该看到,社会某些方面的协调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比如,人的素质、社会的道德水平、人际关系的正常与否等社会文化方面,都密切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即便从作为社会科学一个组成部分的角度来看,经济与社会也应该是协调发展的。

6.经济学视角下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从实际情况和条件出发的、开放的、辩证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我们应该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所谓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说到底都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事。所以,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说到底,仍然是如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看待和处理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几个迫切问题

我们讨论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应该着力解决当前最为迫切的几方面问题:

1.资源耗竭和浪费问题: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解决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效率问题当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耗费和资源浪费问题日渐突出。尽管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我国在单位产品产值的资源耗费上,也是位居世界前列的,而且浪费极其惊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单位产品产值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3倍,是法国和德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才1.43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但是,近 7年来,全国耕地就减少了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以上。资源的大量耗费和浪费,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当前的经济效率,而且,加速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度,严重地妨碍了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所以,努力减少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当务之急,也是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单纯强调产出量和产出值的大小。今后,我们必须在强调产出多少的同时,十分注意资源耗费或浪费的多少。我们应该意识到,节约资源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率,从长远来看,也是促进了经济发展。如果我们能够将目前的资源浪费现象停止下来,仅此一项就相当于为国家增加了大量财富。因此,我们在考察各地经济发展的时候,完全应该将产出和资源节约同等看待。国家应该尽快建立考核与衡量投入产出比率的指标,建立制止浪费的检查制度,尽可能地减少资源耗费过多和资源浪费现象,鼓励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2.环境污染问题:这里所说的环境污染是广义的,不仅包含直接的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而且包含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小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福利状况,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却使经济发展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人将我国目前令人担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状况,夸张地、有些极而言之的称为“无法生存的环境”:白色污染,令人目不忍视;噪音污染,令人耳不能闻;大气污染,令人无法正常呼吸;水污染,令人无法放心饮用;食品污染(粮食搀假、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牛羊有口蹄疫、疯牛病、猪肉含瘦肉精、鸡鸭鹅有禽流感、鱼类含砒霜、避孕药),令人无法进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类还怎么生存?鉴于这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恶化问题,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污染与恶化问题。要看到,以环境污染与恶化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仅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一种倒退。环境的污染与恶化严重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准,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空间。

3.生态失衡问题: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密切相关。环境的污染与恶化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地球上的有机体之间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生物链。只要一种或几种生物或物种受到环境污染与恶化的影响而受损,其它物种或生物也就会跟着受损。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对于草原植被和森林的破坏,已经带来了沙漠化和气候干燥的后果;我们对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污染,已经造成水生动植物的濒危与灭绝;我们长久使用化肥和农药,也造成了土地肥力下降、微生物种群改变和一些昆虫消失的后果。我们破坏了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实际上,也就破坏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使我们人类自身遭受了惩罚。当前,这一问题同样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了。在这方面我们同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来认真加以解决。

4.社会就业问题: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劳动力的大量失业,直接就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的浪费,而且,这也是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些人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但是,失业却降低了这些人的福利水平。经济和社会需要协调发展,而大量的失业存在,恰恰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就业问题。这同样涉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问题。

5.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样是非协调发展。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好,同样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科学发展观在当前也涉及认真解决好地区间平衡发展的问题。

6.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收入分配扩大显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它也与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相矛盾。这个问题涉及到就业、平等与效率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以统筹解决。但是,它也是必须长期对待的大问题,所以,科学发展观既要在当前认真解决好迫切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也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统筹解决这一问题。

四、贯彻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加以解决。为此,我们必须在下述方面提高认识、深化改革。

各级领导和决策者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也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真正科学化的决策和规划;深化制度改革,实行经济方案的民主化论证过程、决策过程与实施程序;立即停止和纠正现有的、不适当的和片面发展的做法与方案;建立适当的法律和法规,严格执行;建立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和机制;在各项有关工作中切实严格实施和执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方案。我们相信,随着人们认识的普遍提高,科学发展观必将深入人心,必将指导我们的经济社会逐步走向健康的轨道。

标签:;  ;  ;  ;  ;  ;  ;  

经济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