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颜桂恒

涟源市七星街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娄底 417100

【摘 要】目的:探究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采取经吡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粘连性小肠梗阻7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而对照组行鼻胃管减压治疗,经两种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改善状况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的人数有34例,其临床效果为97.14%;而对照组的治疗效率为80%,两组比较,对照组治疗情况要少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时间分别为(2.8±0.9)、(3.1±2.8),较对照组有所减少;而减压引流量为(80.2±21.5),要好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讨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治疗有很好效果,但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效率更为明显,患者预后临床表现恢复等情况均有所改善,可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治疗价值

肠梗阻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时间较长,病程较久,早期无明显症状等特点,以粘连性小肠梗阻最为常见。若不及时对这类患者采取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情况[1]。目前,临床中针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主要以胃管减压治疗为主,但患者预后情况不佳,病情依然得不到改善。下文就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对,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

1.1资料获取

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收入标准:均符合临床中粘连性小肠梗阻检验标准。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入院检查时有其他全身性等相关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在32-50岁,平均年龄区间为(42.34±2.45)岁;平均病程为(2.34±1.25)年。实验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患者7例,年龄在35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2±3.42)岁[2];平均病程为(2.12±0.12)年。以上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案手段

对照组给予胃肠管减压治疗。在治疗之前对患者进行禁食、鼻胃管减压、控制肠道感染、纠正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而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使患者取平卧位,导管经鼻进入到患者胃部45厘米处[3],借助X射线检测将导管沿导丝经幽门及十二指肠处后抵达胃部,并注入15ml的蒸馏水,是前球囊注水后充盈;其次,同时在胃部预留1根25cm的导管,而鼻外导管则需稳定安置在患者面颊区域,并将尾端的引流口与负压引流装置进行链接,待患者插入导管完成回病房后即实施引流操作;此外,在引流过程中对患者机体内的肠梗阻位置进行严密观测,以免移位、松动等情况发生。注意在这期间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在1到2小时后即可将引流管进行封闭,且叮嘱患者进行流质食物,一旦小肠梗阻消失,就可缓慢撤出导管。

1.3指标判定

(1)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好转、未见效三个级别,其中总有效率为有效与好转之和;有效:排便、排气恢复正常,临床检验指标正常;好转:腹胀疼痛有所缓解,排便情况向正常指标恢复;无效:上述症状无缓轻者[4]。(2)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减压引流量。

1.4数据统计意义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可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组间临床效率比较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而两组间临床症状恢复状况用()表示,T值检验,当P<0.05时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评定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效率为97.14%,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要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小肠梗阻是临床腹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机理为由腹腔或者盆腔等手术原因,而导致的肠壁粘连现象。因为在外科手术中缺乏相应的预防肠粘连的有效手段,且术中再次进行分离更易形成广泛的肠粘连,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中以小肠粘连性肠梗阻较为多见。目前,临床中针对这类患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为主,虽可在患者预后减轻患者腹痛,提高排气时间,但预后效果并不理想。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关注,成为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的首选方式[5]。

本文对70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研究,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均要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和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均有显著临床疗效,但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有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旸.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肠梗阻患者置管期间的监护配合[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4).

[2]冯玉兰,陆冬妍,苏传芹,等. 心脏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使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J]. 当代护士,2017(9):56-58.

[3]崔新野,景惠荣,赵金,等. 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39(4).

[4]何志刚,汪霖,马敏俊,等.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通腑清肠汤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15(2):205-207.

[5]卢勇,郭敏慧,毕铁男,等. 肠梗阻导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879-882.

论文作者:颜桂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  ;  ;  ;  ;  ;  ;  ;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颜桂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