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张佳[1]2017年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显着增加,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过大的收入差距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在我国税收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被赋予了重任。自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行以来,前后共经历了六次较大的改革。六次改革对个人所得税带来了哪些变化,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居民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又是怎样的,为了使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的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下一步改革方向又是什么,是当前税收部门和相关学者研究的紧要问题。基于此,本文紧密围绕“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效应”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在大量的文献学习、理论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现状,从理论上分析出影响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相关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本文利用我国24个省(市)居民总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与个人所得税总收入、工薪类、经营类、财产类以及其他个人所得税收入相关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我国分类税制下不同类别个税收入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不佳,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在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样本中,受个人所得税影响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影响最小的是西部地区。从个人所得税收入类别来看,工薪类没有起到遏制收入差距增大的作用,经营类、财产类影响不确定,说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结构不够合理。本文进一步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以及税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借鉴其成功经验,为增强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梳理。其次,对文章的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与不足进行简单概括。第二章为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理论,概述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第叁章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现状,探索出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个人所得税调节效果的实证分析,构建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效果,分析出其原因。第五章为国外和台湾地区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比较与借鉴,通过对比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所得税制及效果,借鉴其成功经验。第六章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建议,提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要向综合与分类制相结合的混合制方向改革,建议合理调整税率,增加纳税范围,有效的对财产类收入调节,增加有利于民生的抵扣,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进一步增强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简四辉[2]2007年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的总体水平和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并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态势,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在此形势下,政府如不能对此作出有效的调控,收入分配的集中化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必将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是到了需要集中力量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时候了。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上。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在收入再分配功能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收入分配的相关性,从而明确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这一中心问题,通过实证分析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的重大作用,对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基本的政策取向,以利于更为有效的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促进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全文共分为5大部分:第1章首先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加以说明,探讨了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就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不足做出了评价。第2章主要研究国内外收入调控理论及其发展,以及一些基本的税收调控理论及其主张,并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功能进行了阐述。第3章研究了收入差距的度量问题,从模型和实证角度并用数据对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加强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4章研究了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政府运用各种手段调节收入分配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5章研究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进我国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些具体举措。

王亚萍[3]2011年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政府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不仅可以直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还能为政府采取转移支付措施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提供财力。因此,研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影响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定位及影响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功能的因素。并对强化收入分配差距功能的最优个人所得税制构建进行了探讨。基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利用我国1994-2009年的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税率、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等数据,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计量模型。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分析,研究了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提高高收入阶层的税率,同时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税率,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等措施可以降低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调节作用是比较弱的。本文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作用较弱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借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功能的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级次,调整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等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作用的对策建议。

郭晓丽[4]2016年在《我国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研究》文中指出1978年改革开放后,伴随着GDP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但居民收入分配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基尼系数大大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收入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任何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许多社会矛盾的诱因。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初次分配本身不能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问题,还需依靠政府的再分配和公众的自愿分配。然而公众的自愿分配完全取决于公众的意愿,其作用的范围十分有限,所以只能依赖政府的再分配。从理论上来讲,税收作为政府再分配的重要调节手段,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个人所得税调节效应非常有限;消费税调节效应有待加强;财产税不健全。因此,如何增强税收的收入分配效应,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彰显税收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及现实课题。理论上,税收具有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本论文重点研究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调节机理、测量方法以及税收调节的局限性,并通过分析我国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得出我国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中,我国税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有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本论文基于整体的视角,通过建立VEC模型实证分析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均发挥了逆向调节的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中其逆向调节效应逐渐减小。为什么我国税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效应上呈现出逆向的调节作用?为了探究其原因,本论文主要从所得税、财产税和流转税等结构的视角进行分析。首先,本论文从多个视角实证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个人所得税在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区域以及不同要素结构中发挥了微弱的调节作用,但在不同行业中发挥了逆向的调节作用。其次,本论文使用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财产税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同时还对主要税种即房产税和契税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结果发现,财产税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起到了微弱的调节效应。再次,本论文实证分析了流转税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和消费税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发挥了逆向的调节作用;营业税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由于不能完全抵消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逆向调节,致使流转税表现出明显的逆向调节。尽管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呈现出正向的调节作用,但由于其调节效应极其微弱,不足以抵消流转税的逆向调节作用,致使我国税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效应上呈现出逆向调节的特征。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第一,本论文基于整体和结构的视角对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税类或某一具体税种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上,关于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总体效应的研究较少,而对其的系统性研究更为缺乏,故本论文基于整体和结构的视角对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二,从多个视角实证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目前学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再分配效应上,关于个人所得税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不同要素结构中调节效应的研究较少,而针对其再分配效应的全面系统研究更是稀少。鉴于此,本论文基于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要素结构等多角度实证分析了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从而使得其研究结论更加准确、科学。第叁,本论文在分析增值税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时,将城镇中大量存在的农贸市场考虑在内,通过调研数据对增值税的有关指标进行了修正。国外在研究增值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时,已经针对增值税偷逃税行为、税收优惠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而国内对此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忽视了实践中的很多实际情况。因此,本论文将农贸市场考虑在内,实证分析了增值税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

王力[5]2012年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收入分配是人类社会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收入分配不仅能调节人类社会中根本、基础的关系,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人类社会各种关系中,利益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而经济利益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核心,我们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其本质是经济利益和谐,而经济利益和谐,离不开收入分配。因此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是各级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之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缓慢扩大。现在一些国家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经非常之大,已经达到0.6~0.7,个别国家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7,远远超过国际上确定的收入警戒线0.4。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探索,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国家水平。取得经济建设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社会问题,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资源过度开采使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各个地方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只有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发现规律的基础上,才可能成功地制定正确的收入分配路线、方针与政策。本文收集和研读了国内外与收入分配、收入差距相关的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和统计数据,利用统计知识与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进行了测量,从垄断程度、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研究了行业收入差距。从金融发展方面研究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财政政策调节收入差距的问题中,重点研究了税收、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一、本文在前人测量收入差距方法与收入两极分化指数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测量收入两极分化指数WL。利用均等指数d,两极分化指数WL和基尼系数GINI对我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和部分国家的收入不平等情况与收入两极分化情况进行了测量,得到以下结论:(1)均等指数d与基尼系数GINI都能反映居民收入差距情况。(2)收入差距扩大与收入两级分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收入差距反映的是一群人收入分布离散情况,它强调的是所有个体与总体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而收入两极分化反映的是两组之间收入对抗程度。收入差距扩大不一定引起收入两极分化,收入两极分化加剧也不一定意味着收入差距扩大。(3)1989-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收入两级分化情况比较明显,2006年以后差距有所减小。总体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没有形成收入比较理想的“∩”形状。(4)2002-2010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很大而且还在一直缓慢扩大。但是收入两极化没有继续加剧。(5)2002~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0.42~0.5之间,远大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居民收入差距,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大的,这种现象值得政府重视。二、研究了我国11个营利性行业的收入差距与行业垄断,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入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泰尔指数测量行业收入差距比较合适。在具体测量收入差距时,多种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2)运用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占总职工人数反映行业的绝对垄断程度,绝对垄断程度与社会平均垄断程度之比代表行业的相对垄断程度,发现我国各行业的绝对垄断程度都在下降,但是下降速度不同,导致相对垄断程度标准差变大。相对垄断程度高,相对技术进步率大,相对固定资产投入高的行业都是高收入行业。(3)运用截面加权法研究发现:相对垄断程度、相对技术进步率和相对固定资产投入对不同类型的行业影响不同,要区别加以分析。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最大的收入差距,因此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金融发展,运用线性回归模型与ECM模型研究发现:(1)我国的利率与城乡居民财产收入差距表明:1995~2010年期间基本上不存在财富由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流动的Agihon and Bolton式或者Matsuyama式“涓流效应”。(2)中国的金融发展是一个复杂概念,文章从金融深度JR1,会融宽度JR2,金融效率JR3叁个方面来反映金融发展。(3)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全存在倒“U”关系。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金融发展总体上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4)中国政府的收入占GDP比例增加在社会上引起“示范效应”。(5)在目前的收入分配体系内,在叁次产业结构,城市化程度的基础条件上,现在的金融发展模式、收入分配模式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功能远大于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四、运用回归模型研究了税收,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情况,并与国际情况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税种不健全,没有继承税、赠予税、房产税等抑制高收入税种。(2)目前个人所得税税率7级比较复杂,不利于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合理,1994年以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置太高,2000年以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置太低,对高收入人士逃税缺乏有效监督。这样导致中等收入者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体。(3)2007年调高个人所得各税起征点后,出现了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效应。(4)企业税收负担整体偏重,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整体更加偏重,大型企业(国有垄断企业)的税收负担较轻。(5)增值税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影响比较大,中国存在重复征收增值税和大量逃增值税。(6)我国基本保险,社会保障,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影响,其中城乡医疗保险差距太大,过大的城乡医疗保险差距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支农支出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刘佳[6]2016年在《税收政策对甘肃省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的大好形势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没得到较好的遏制,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充分发挥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引起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税收制度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这既有税制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也有相关税种不完善的因素。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我国双主体税制不合理,流转税占绝对地位,所得税比例过低,不利于实现税收公平。所得税是直接税,不存在税负转嫁的特点,但是甘肃省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所占比重不大,其中个人所得税在总税收收入中仅占5%左右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更是相去甚远。另一方面相关税种不完善,严重阻碍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甘肃省作为资源贫瘠省份,其资源税所占比重不足3%,难以充分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甘肃省消费税征收强度高于全国,但是由于部分税目和税率设置不合理,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甘肃省房产税占总税收收入的比例不足2%,远没有发挥其调节作用。本文从改革税收制度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完善其他配套措施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并认为必须对当前税收制度进行彻底改革,调整税收结构,加大直接税比重,加强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力度,完善资源税、消费税及房产税的征收制度,促使税收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从根本上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李安[7]2017年在《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分析》文中认为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的重要税种,自1980年颁布实施叁十余年以来,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也逐渐显现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足、税制设置不合理、税收公平缺失等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外,决定还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科学分析和评价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为研究主线,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运用西方经济学发展中关于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在进行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同时以辽宁省为例,分析居民收入差距在具体省份上的表现。最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内容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基于当前国家对收入分配改革不断重视的社会背景,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主要界定了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差距等相关概念,并以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和税收公平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系统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对我国城镇居民内部、城乡居民间、不同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另外又以辽宁省为案例,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在具体省份上的表现,并对全国和辽宁省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实证分析了以辽宁省城镇居民为例的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在进行计量分析之前,首先进行了个人所得税的总量分析、MT指数分析、累进指数分析、平均税率分析,多角度的认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问题。之后基于辽宁省2002—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研究。第五部分着重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我国当前采用的分类课税模式存在缺陷,费用扣除标准存在不足,税率累进结构不合理,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低下。第六部分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和改革提出建议。为了解决我国现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多方面提出针对个人所得税的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分类与综合相互结合的征收方式、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优化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和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等。

裘伟[8]2004年在《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并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态势,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的重大隐患。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有力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开征到现在已有20多年,在这段时间内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过怎样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应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作怎样的调整,成为当前税收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正在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本文力图研究解决的方向。本文紧紧围绕“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的中心论题,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税收体制的现实,通过对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寻找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与国际比较的差异,并借鉴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从政策和管理两个方面发掘我国现行税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探索税制改革和完善的发展方向、制度设计和配套改革。

冉美丽[9]2015年在《税收结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研究》文中指出正如发展经济学先驱阿瑟·刘易斯所言“收入分配的变化是经济发展进程中最具政治意义的方面”,中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腾飞奇迹,但同时面临严峻的收入分配失衡,“国强民不富”,“不寡但不均”,已亟待解决并引起各界关注。而抽丝剥茧探究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中原有分担共享不平衡长期累积,部分群体分担代价较多而部分群体分享成果较多,造成每个居民难以平等共享发展成果,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偏低、居民间收入差距过大。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经济转型路径,税收承载的分担共享导向贯穿其中。税收集税法法治公信力、政府强制性公权力、政策执行力、经济调节杠杆于一体,与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行为紧密联系。税收不单要筹集财政收入,也要发挥收入再分配和资源配置作用。税收结构则是政府向其他经济单位汲取的模式选择,体现整个社会的分担共享的制度安排。同时税收作为政府与公民最频繁互动的政策工具,在税收总量一定时,税收结构关乎税收在不同部门的分布、在不同分配环节的提取、在不同要素所得间的征税、在不同收入群体的税负承担,影响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以及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税收结构虽不是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但其所蕴含的不可直接观察的分担导向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视。因此,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化期,基于分担共享视角将税收结构考虑进收入分配问题非常必要。然而现有研究一般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割裂开来,把间接税和直接税割裂开来,或者仅仅研究单一税种的收入分配效应,即使从全面的税收结构考虑也多限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而税收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凤毛麟角。区别于以往的研究,本文以分担共享视角研究税收结构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在选题上迈出尝试性一步。经典最优税收结构理论Atkinson-Stiglitz定理认为,实现收入分配的最佳途径是直接对收入征税,而通过操纵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间接征税的收入分配会造成无谓的损失。按此理论,发达国家税收结构以直接税为主,收入分配问题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而我国的税收结构与此相悖,收入分配却呈现严重的双失衡状态。由此笔者思考:税收结构与居民收入分配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税收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机理是什么,影响方向是什么,影响程度有多大?税收结构动态调节的收入分配效应怎样?合理的分担共享对税收结构的要求是什么?国外有没有值得借鉴的成熟经验,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未来税收改革有什么启示?本文在梳理税收结构与收入分配相关理论基础上,以税收国家分配论、税收公平分配论及分享经济学为基础揭示税收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本质,回顾我国经济发展路径中的现实,提出税收结构通过所蕴含的分担共享导向影响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税收结构对基本经济分配制度产生的经济杠杆作用,贯穿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参与中。在宏观上,税收结构的本质是以生产要素所有权为依托的初次分配和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依托的税收再分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生产要素分配上。故此重点研究税收结构如何通过要素分配传导,影响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微观上,税收结构的本质是以什么形式、向谁征税、谁承担税负的制度设计,体现在税负承担的最终归属上。故此重点研究税收结构如何通过居民之间的税负分担传导,影响居民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本文构造税收结构变动系数做长期动态实证研究,而后考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叁个典型模式,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德国“莱茵模式”、日本“东亚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可借鉴的经验。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在于将税收结构分解细化,尝试构建不同角度的税收结构分解指标,研究税收结构及其变动对居民收入份额及差距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在具体研究方法上,运用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做指标分解研究要素所得和要素税收支付,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宏观税收结构对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间接税转嫁下的居民税负归宿,运用MT指数和不同居民税负--收入份额比系数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和税负分担;运用时间序列的OLS估计实证研究微观税收结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另外还采用典型案例法、纵向追溯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以及相关经济计量方法。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初次分配税收参与度超过15%,追溯法比较和考虑税制差异的比较均显示其高于参照国,存在对居民劳动报酬份额的直接挤占;再分配中劳动要素所得缴纳的税收支付重于资本要素税收支付,劳动要素所得承担居民收入税增加的主要部分;生产税高、收入税低的税系结构使两者迭加拉低居民收入份额。同时居民收入来源过分倚重劳动要素所得,进一步加重税收结构对居民收入份额的这种负向影响。在控制了经济发展、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后,从全国来看,初次分配税收参与度结构、收入税与生产税的税系结构、再分配要素征税结构,叁个税收结构指标影响力度由强到弱。从影响方向看,初次分配生产税净额过高和对劳动所得征税比重高都拉低了居民收入份额;而增加再分配环节的收入税比重则不会降低居民收入份额。分区域看,初次分配税收参与度结构仍然是东、中、西部叁地区影响程度最强的变量;再分配要素税收支付结构在东部地区比在中部、西部地区影响力度大。从微观层面看,伴随交易而征收的间接税的实际负担率基本呈现不完全累退性,中低收入组居民承担较重的间接税实际税负。间接税的再分配效应为负值,尽管呈减弱趋势,但依然拉大居民收入差距。而同时直接税中的个人所得税,分类征收导致相同收入由于出身不同所缴纳的税负不同,工薪阶层承担与其收入份额不相称的税收负担,有失横向公平;高、低收入组的税负-收入份额比系数分别为0.99和1.04,低收入居民承担超过其收入份额的税负份额,缺乏纵向公平。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缺陷,与税收收入结构上的位卑力弱,导致个人所得税的MT指数偏小,再分配效应微弱。进一步将税收结构细化为四个指标实证研究发现,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后,财产税比重、所得税比重、个人所得税占所得税比重、流转税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基尼系数分别下降0.0019、0.0008和0.0002,上升0.0003。间接税内部功能目标差异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异质性,直接税过分倚重个人所得税的结构问题,均不利于收入差距缩小。从长期动态角度考察,构建基于税收公平的税收结构变动系数。基于收入分配公平性考虑将间接税与直接税比例、商品税收入税财产税各占总税收收入比重、个人所得税占所得税比重、个人所得税中劳动要素征税比重等诸多指标纳入税收结构公平性指标群,再测度其变动。通过ARDL模型和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提高居民收入份额,还是缩小收入差距,税收结构在调整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即增加针对居民所得和财产的直接税、减少针对交易和价格的间接税。但是税收结构对两种收入分配在传导途径和政策冲击的时滞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制定和实施政策时,需要考虑税收结构对两种分配影响的一致性,又要区别对待以增加政策目标的针对性。从国外经验看,基于世界各国税收结构演变,本文整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35国的税收结构与收入分配的截面数据,对比发现我国税收结构中直接税比重远低于世界各国的一般规律水平。进一步运用典型案例法分析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德国“莱茵模式”以及日本“东亚模式”的共性特征:政府税收参与初次分配干预较少,劳动报酬占比高;居民收入份额较高;再分配中所得税和财产税的直接税内部结构合理,税收调节分配有效。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借鉴德国的莱茵模式进行税收改革的启示。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有益于分配的税收结构要处理好几个结构平衡,包括初次分配环节和再分配环节税收参与度结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税收支付结构、税收结构调整要考虑区域差异、分担于不同收入居民的间接税税负结构、分担于不同收入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税负结构、增强再分配效应的直接税内部结构。本文最后提出构建合理分担共享分配机制的设想,拟从分担共享视角下谈税收结构性改革,为解决分配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分担和公平共享提供参考。本文具体结构安排,除了导论、结论和展望,共分为7章。第1章是税收结构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阐述全文理论基础。第2章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与税收结构的现实与演进,提出税收结构通过要素分配和税负分担两大途径传导,以其所蕴含的分担共享导向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第3章是税收结构、要素分配与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宏观税收结构通过要素分配传导对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第4章是税收结构、税负分担与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微观税收结构通过税负分担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第5章是税收结构动态变动的长期冲击,从长期动态角度研究税收结构变动对收入分配的冲击。第6章是国外典型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第7章是构建分担共享分配机制的税收改革建议,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将备受关注的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置于分担共享的税收结构视角下。以往研究多把间接税和直接税割裂开来而容易掩盖本质。实质上,税收结构蕴含着分担共享导向,体现税收在不同部门的分布、在不同分配环节的提取、在不同要素所得间的征税、在不同收入群体的税负承担。税收结构是一种分担,而收入分配公平则是经济成果共享。本文的贡献在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路径的现实,提出以要素分配和税负分担为传导的分担共享导向,搭建税收结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桥梁,以弥补现有研究之不足。2.以税收结构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问题,以往研究多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区分开来而不利于宏观政策的制定。事实上,税收结构在宏观上体现以生产要素所有权为依托的初次分配和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依托的税收再分配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两次分配环节相联接,构建初次分配税收参与度结构、生产税和收入税的税系结构以及再分配中要素征税结构等指标,研究税收结构对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弥补国内研究对居民收入份额量化分析缺乏的不足,为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提供税收改革参考。3.构建较全面的衡量指标体系,量化税收结构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往研究多专注于单个税收指标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而未形成一致认同的体系。本文以更好发挥调节分配公平作用的税收结构为落脚点,针对居民收入份额和差距两个层面的分配失衡,构建较全面的影响主体性分配格局和规模性分配格局、居民收入份额和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结构及其变动指标群。弥补国内主要侧重定性研究和税负规模研究,而缺乏定量性结构指标研究之不足。当然,宏观经济运行是个系统,政策目标具有多元化特点,税收结构选择和税收改革也是如此。在未来数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构建完整的宏观经济均衡模型进行政策模拟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在这方面,受限于我国数据的欠缺,本文研究仍有值得改进之处。

李呈豪[10]2012年在《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用分析及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也显着增加,但同时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日益扩大,并有持续加剧之势,居民收入分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我国个人所得税从建立之初就被赋予调节居民收入的重任。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于2011年9月1日实施,但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完善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及选题的意义,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思路等内容;第二部分分析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影响个人所得税收发挥效用的内外因素;第叁部分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间收入差距以及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叁个部分研究了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效用,主要从个人所得税总额、主要来源、税率效果、累进性、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变化以及以往改革效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比较分析国外先进经验,重点介绍了美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和澳大利亚附加福利税制度,并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间配合体系以及征收管理制度,并研究对我国的启示;第六部分,研究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建立交叉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度,完善税制要素设计,建立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本文以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用为中心,运用相关理论与数据分析法,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效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并指出我国要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遗产税、赠与税以及社会保障税的为辅的税收调节体系,以促使个人所得税的效用得以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效应分析[D]. 张佳. 云南财经大学. 2017

[2].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 简四辉. 苏州大学. 2007

[3]. 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研究[D]. 王亚萍.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 我国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 郭晓丽.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6

[5].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力.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6]. 税收政策对甘肃省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 刘佳. 兰州大学. 2016

[7].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分析[D]. 李安. 吉林大学. 2017

[8]. 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 裘伟. 浙江大学. 2004

[9]. 税收结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研究[D]. 冉美丽. 中央财经大学. 2015

[10].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效用分析及改革研究[D]. 李呈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