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人民医院 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住院病人医嘱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FMEA管理方法,成立住院病人医嘱处理流程改进工作小组;列出医嘱处理的流程,查找其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优化流程并实施。比较FMEA管理前后RPN、医嘱处理失效率。结果:FMEA管理前后,医嘱处理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均显著下降;医嘱处理失效率由2.7%下降到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FMEA对住院病人医嘱管理,效降低了医嘱处理失效率,提高了医嘱处理的准确性。
【关键词】失效模式;住院病人;医嘱处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17-02
FMEA是一种前瞻性风险评估方法,它注重失效模式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找出最高的失效模式并加以改进[1]。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降低或减少错误的发生。
我院2017年医嘱处理不良事件20例,2018年医嘱处理不良事件时有出现。零失误的处理医嘱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难题。我科自2018年在住院病人医嘱处理流程中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医嘱处理失效率,提高了医嘱处理的准确性,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及纠纷,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科室日常工作量信息系统统计住院病人医嘱处理流程。改进前2018年3—5月;改进后2018年8—10月护士处理医嘱例次,改进前医嘱处理3413例,改进后为3994例。
1.2 方法
1.2.1成立住院病人医嘱处理流程改进工作小组,列出医嘱处理的流程,查找流程下RPN高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优化流程并实施。
1.2.2确定并绘制住院病人医嘱处理流程图[2]:医嘱处理为三个主流程,即医生开具医嘱、护士核对医嘱、护士处理医嘱。八个子流程即处理护士核对医嘱、下一班护士核对医嘱、转抄医嘱在治疗全册、签署医嘱、录药打印治疗卡、退药撤销治疗卡、打印检验单、检查单。
1.2.3列出失效模式、计算RPN 分析流程的每个步骤,对科室每名护士进行实操调研,分析医嘱处理失效模式RPN值。RPN是严重度(S),频度(0),探测度(D)3个维度的乘积[3]。从五个方面,分析失效模式的RPN平均值,见表1。
表1 医嘱处理RPN值
1.2.4对失效模式进行效应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见表2。
表2 失效模式、原因及影响
1.3 评价方法
比较住院病人医嘱处理流程改进前(改进前2018年3 ~5月)和改进后(2018年8~10月),各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及护士处理医嘱失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FMEA管理前后各项失效模式变化如下
开医嘱后未联系医嘱降低率为96%,未发现医嘱错误降低率为75%,未审核保存电脑上的医嘱降低率为80%,漏打印治疗卡等降低率为68%,漏签医嘱降低率为82%,总体下降率为84%。
2.2 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士医嘱处理失效率比较见表3
表3 改进前、后医嘱处理失效对比
3.讨论
3.1 运用FMEA对住院病人医嘱处理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医嘱处理失效率,提高医嘱处理的准确性,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纠纷。
3.2 信息化加强了提醒功能及临床知识诊疗库,有效防止了医嘱开立与处理的错误,有效防止了医嘱的处理遗漏,提高了医嘱处理的准确性。
3.3 客观数据的收集,避免了FMEA分析结果过多地依赖于参与者的主观经验[5],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位兰玲.刘启华.王淑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留观患者临时医嘱执行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744-752.
[2]郑比男.黄巧娥.张春兴.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7,29(12):288-290.
[3]尹世玉.徐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护士静脉给药错误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6):56-59.
论文作者:李秀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医嘱论文; 模式论文; 流程论文; 病人论文; 护士论文; 率为论文; 方法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