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_马克思主义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_马克思主义论文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命运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是列宁。1913年,列宁撰写 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并考察 了“马克思学说在每个时期的命运”。80年后,人们再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 的问题,决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它再次告诉我们:历史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马克思 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问题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问题。提出大体相同的问题,说明 出现了大体相似的历史环境。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西方几个主要国家 先后完成了两次产业革命,蒸汽工业和电力工业的革命,极大地推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 的发展。经济发展了,阶级矛盾也就缓和了,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又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形势;东 方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兴起,又一次次地失败了。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出了修正主义,第二 国际破产。出路何在?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这就是列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后面临的主要 问题。

今天我们面临着类似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掀起并大体完成 电子和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被经济繁荣 的景象暂时地掩盖起来了,世界历史再次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里,发达国家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和要求,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 的任务,却无力实现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也就是说,广大发展中国家还 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列宁缔造的党抛弃了马列主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信 不信马列?马列主义还灵不灵?这就是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面临的严峻挑战。

马克思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 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在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上,也出现过两次危机,第一次是第二国际的破产,第二次是苏联的解体 。这两次危机和克服危机的事变和人物,确实存在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相似之处?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邓小平曾经为我们 解开了这个历史谜团。邓小平说:“最近,有的外国人议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我坚信,世 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 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失败了。哪有 这回事!”

邓小平这番话是在十年前说的,十年后的情况又怎么样呢?应该肯定,在以江泽民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导向下,人们的思想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仍然有一些人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件事,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心存疑虑。他 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 一些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忧虑,甚 至在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中也程度不同地产生了“信仰危机”。这是客观存在,我们不 承认、不正视不行。

还在马克思主义运动出现第一次危机时,列宁就指出:“对这种危机所引起的问题避 而不谈是不行的。企图用空谈来回避这些问题,是最有害的、最无原则的。”列宁认为 ,克服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回头去研究基本问题”,“考察一下马克思学说在每 个时期的命运”。顺着列宁的思路走,回过头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再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150多年的历史,就是 一部在曲折中前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高潮和低潮交替出现的有规律运动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个半多世纪,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可以概括为“三高两低 ”。

第一个高潮,是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马克思主义由两位“战士和学者”创立,发展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 主义从一种思想理论,变成了欧洲工人阶级的直接行动。

列宁说,“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 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当时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是很少的,最多时有二、三 百人,最少时只有三个人。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作出“新的革命只有 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的论断,反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人为地制造革命和革命空 谈的“左”倾路线而被开除了党籍,过着“离群独处”、“光荣的孤立”的学者生涯。 当时在伦敦的德国密探发回的情报说,“马克思的党”只剩下三个人,除了马克思和恩 格斯外,还有一个秘书。可是到了60年代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却被公认为第一国际的 灵魂和精神领袖。无论是国际的成立宣言和章程,还是国际的重大决议和宣言,第一国 际通过的所有重要文件,几乎都是由马克思执笔起草的。特别是1867年《资本论》第一 卷出版后,马克思实际上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承担了巴黎公社全部政治和理论的 责任。马克思主义被公认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巴黎公社起义,实际上是马克思 主义变成工人阶级直接行动的一次伟大尝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变成了改造社会的巨大 的物质力量。

第一个低潮,是从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国际破产。

巴黎公社的失败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和无产 阶级革命的中断。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受到一次严峻的挑战,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西方革命退潮了,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一方面,1871年巴 黎公社失败,第一国际被迫解散。另一方面,欧洲先后完成两次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经 济得到繁荣发展。世界历史进入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出了修正主义。列宁说:“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 令人痛心的现象,就是一向捍卫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点的德国社会民主党,这次却动摇不 定或者说采取了机会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运动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危机。到了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国际宣告破产,世界上二十几个党都变修了,只剩下半个 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布尔什维克。这次危机提 出的问题和现在一样,即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党还站得住脚站不住脚?社会主义还 有没有前途?

第二个高潮,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50年代中期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运动直接变成了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从一国胜利走向多国胜利 ,欧亚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这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 的经济倒退了44%;二是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6大资本主义国家,三败(德、 意、日)两伤(英、法),大伤元气。而社会主义运动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苏联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赢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二是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 主义从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形成了一个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三分 天下有其一。

1957年61个共产党、工人党高级代表团在莫斯科聚会,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会 议发表了莫斯科声明和莫斯科宣言,公开宣布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即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两个对立的阵营。毛泽东在接见中国留学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 论点,即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在战略上,社 会主义是攻势,资本主义是守势。

第二个低潮,是从1956年苏共20大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受了一次历史性的挫折,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只 剩下五个,这就是中国、朝鲜、越南、古巴和老挝。马克思主义又一次出现了危机,受 到严峻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发生了三件事:苏共20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中苏大论战,搞 政治大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也发生了三件事:发展科技革命;建立七 国首脑会议(1975年);发动海湾战争。在这个时期里,尽管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就整体而言还是此消彼长,大大地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但这次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同第一次危机相比,要好得多。第一次危机,世界上几十个 党变修,只剩下半个地下党、几万党员;而这次危机不管如何还有六个执政党、几千万 党员,世界上还有四、五十个非执政的共产党、数千万党员。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悲观 失望,也没有理由无所作为。

第三个高潮,是从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开始进入准备阶段 。

所谓准备阶段,就是重新积蓄力量的阶段。这一阶段是社会主义自我改革、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的阶段,是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一轮周期运动的起始阶段。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联系着的。邓 小平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决定世界社 会主义命运的一招。因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 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 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 界将始终站得住”。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精神,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我国改革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五 大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同志的“ 七·一”讲话,提出以“三个代表”为纲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所有这些都为第三 个高潮的到来做了很好的准备。

上述“三高两低”发展变化的历史证明:①马克思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具有顽强的生 命力。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循着螺旋式上升运动的曲折路线前进 的。③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形式不是单一的、直线的,而是以高潮和低潮交替出现的形式 波浪式地向前推进的。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是无章可循的,而是有着自身运动的周期 性规律的。

结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悲观的观点和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错误 的。

我们的态度是:第一,老祖宗不能丢,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标签:;  ;  ;  ;  ;  ;  

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