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瑞瑞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给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临床病症知识知晓率和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在临床护理方法的选择上,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在临床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胃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75-02

为了能够让慢性胃炎患者选择有效的护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医院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析了他们的护理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24例入选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35.8±1.4)岁,病程1.5~18年,平均病程(4.2±1.3)年;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6.2±1.1)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4.3±1.2)年。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胃炎诊断标准:①经腹部B超和CT检查无其他脏器转移;②无内分泌系统、明显的心血管疾病;③可进行正常的沟通,术前1个月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障碍疾病者;②患有影响性疾病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

1.2 方法

两组慢性胃炎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式,如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抑酸、增进胃动力、营养支持等[2]。在此治疗的基础上,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的药物护理、日常检查、病房环境护理等方面的内容。6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展开护理,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如下。

(1)健康教育内容:①慢性胃炎相关知识讲解:很多慢性胃炎患者对病症的相关内容都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忽视很多细节,进而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慢性胃炎相关知识的讲解,针对病情的定义、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预后等情况详细说明[3]。②饮食指导:慢性胃炎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所引起的,因此,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患者健康饮食指导上需特别注意,首先,受患者自身病态的影响,均衡饮食的同时需保证营养的充足,加强蛋白质和碳水化物的摄入和维生素的补充,以提升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其次,日常饮食中,需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禁食生冷、辛辣刺激和过于坚硬食物,进食过程中注意细嚼慢咽,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再次;进餐需规律,尽量避免餐点甜食和零食的深入,以保证消化液的规律分泌;最后,指导患者改善患者的就餐环境,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以增强患者的食欲,并保证饮食中的卫生情况,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4]。③药物指导。慢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不定时的服药,而受慢性胃炎病症特点的影响,患者若服药不科学,不遵医嘱服药,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不仅无法显示出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因此,患者药物服用中,不仅要知道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还需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的药物指导,如针对有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的患者,注意抗生素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的介绍,以及杆菌测定试验中所需注意的问题等[5]

(2)健康教育方式:①集体宣教和个体化针对性讲解相互配合,全面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②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从患者的自身特殊情况和实际文化背景进行特色教育,如针对老年记忆力不佳的患者,采取反复讲解的方式;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取图文解决的讲解方式,提升讲解内容的生动性和直接性。

1.3 观察指标

采取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来统计患者护理后的病症知识知晓率,评定中以打分制为主,基本知晓≥85分;部分知晓为60~86分;未知晓<60分[7]。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分为三个标准:护理后患者病情痊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病症复发情况减少为显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结果显示只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位有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症状改善者随访中出现复发为无效[8]。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取百分比或率(%)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检验,组间差异比较时,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病症知识知晓率比较[n(%)]

如表2所示,在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6.77%,对照组为80.65%,两组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生和细菌感染、饮食时间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有关系,而在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加大的过程中,慢性胃炎的发生率也呈现着一种迅速增长的趋势。在王红霞的研究中,对慢性胃炎的病症危害性进行了阐述,她指出慢性胃炎具有病症隐逸性较强,发病初期不易察觉的特点,而患者一旦出现慢性胃炎的症状,临床症状表现比较突出时,此时的病症已经给患者的胃粘膜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在治疗的难度上也比较大。因此,患者要想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还需对慢性胃炎的病症知识有所了解,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不仅能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提升患者的病症知识知晓率,临床护理价值明显,值得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海勤,彭小会,吴发庆等.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5):4984-4985.

[2]李福荣.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05):159-160.

[3]张春梅,徐新玲.健康教育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11):129-130.

[4]隋晓光.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07):120-121.

[5]刘芳君.针对性综合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治疗的作用分析[J].内科,2014,09(01):54-55.

[6]杨忌奉.针对性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服药、饮食依从性及行为认知掌握的影响[J].内科,2015,10(0):431-432.

[7]钱珊珊.健康教育在43例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8(10):124-125.

[8]裴小玲,丁虹,唐建萍等.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5,07(35):84-85.

论文作者:王瑞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瑞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