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到论文,企业家论文,职业经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有不同的辨认特征,但是职业经理人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条件,而从职业经理人转化到企业家也有艰难的过程。本文从两者的区别入手,分析两者的联系与产生的社会条件,阐述了管理者的最高境界。
人们普遍认为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企业里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背景,并把管理作为终身职业的人。而企业家是指创立新型企业,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老板。许多人仍然对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概念不清,尤其是对国营企业或其他类型企业中担任总经理,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并快速成长的人不知道用什么称呼。
职业经理人的英文直译是professional manager,而西方一般用management position,corporate executives或manager,即管理者。对于企业家,西方的英文是Entrepreneur。这也许是中国对经理人的理解与西方不同造成的。为什么在中国会用职业经理人取代管理者呢?我认为目前在中国,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迫切需要一大批既具备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又掌握国际管理知识;既能驾御企业发展方向,又了解国际经济发展最新动态,真正具有国际化、全球化意识的高级管理英才。这种高级管理人才在中国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们难于仿制、无法替代,往往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依赖。人们把他们看得既神秘又趋之若骛。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取不是简单的克隆,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形成的。他们的形成应该具备三个条件:(1)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日趋成熟;(2)商品经济的繁荣,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推进,企业规模经济已成气候;(3)企业内各种制度的逐渐健全,其中包括用人制度、激励措施、岗位职责、企业文化等。
实际上,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两者意义互相交叉并可能转化,所以人们容易误解与混淆。他们的共性是从事企业经营活动与管理的人。除此之外,他们应有一些不同的辨认特征。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ROBBINS)把企业家定义为个人追求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而不顾手中现有资源的活动过程。另外他还解释了内企业家(INTRAPRENEUR- SHIP)是那些试图在大型组织中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然而,罗宾斯对管理者的定义就非常简单,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根据牛津商务字典的解释管理者是被雇佣来控制、组织、指导整个业务活动或整个组织,或部分业务活动或组织的某一部分。自从法国经济学家萨依(J.B.SAY)在1800年左右提出企业家这个术语以来,人们一直对“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管理者”的概念一直较为模糊。
在中国,企业家这个概念引入时间较短,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国人用过:“爆发户”、“个体户”、“厂长”、“私营老板”到现在的“民营企业家”、“企业家”。管理者的概念在中国引入比企业家更晚,大概是90年代了。中国一直用职业经理人这个概念来代替管理者。在这里,无论是企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或多或少从事或曾经从事企业的管理及领导工作,我们在这里姑且将他们分为两大类,即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许多学者认为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区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风险不仅仅是财产风险,同样有信誉风险、人事责任风险与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涉及到企业所有出资者,而其它风险关系到企业的领导者即企业家,而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不须要承担超出他自己的财务风险,更不用承担其他的风险了。然而企业所有制的复杂性,尤其在中国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共生性,用承担风险多寡来衡量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是片面的。
由于企业所有制的复杂性,区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标准不能单单从所有权与雇佣关系以及承担风险的多寡来衡量。近年来许多的研究把职业经理人同企业的契约关系看作区别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问题,企业所有权的特点,包括所有权的分散性与集中性、私有制与国有制、不变性与发展性等特点,决定了仅仅用契约来区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否认GE的杰克·韦尔奇不是企业家,而他同GE的关系实际上是雇佣关系。中国的倪润峰身为国企长虹集团的总裁,他同长虹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属于雇佣关系,他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的企业家。所以,其实区别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有两个主要方面:
1.参与企业创业与再创业。参与创业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创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里,参与创业与否并不一定指出资,也包括技术发明及出谋划策与出力。21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新技术公司像雨后春笋似的应运而生。而大部分高新企业在创业时并没有多少资金,这些创业者首先融资的途径是从自己的积蓄和亲戚朋友那里借钱,第二步才努力从风险投资公司争取投资。因为投资公司只有知道你自己整个身心投入后才有兴趣与你共享成果或风险。
1994年2月,当雅虎的创建者杨致远与DAVID FILO在斯坦佛大学的校园巴士上建立一个搜索引擎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时,几乎白手起家。到1994年秋天,他们的网站每天点击达一百万。他们也因此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4月,他们争取到第一笔两百万的风险投资。1995年9月,包括软行在内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又加大投资力度,帮助雅虎在1996年4月首次上市。从此随着互连网的发展,雅虎的业务扩展到搜索引擎、网上购物、网上证券交易等业务的大型平台,家喻户晓。而雅虎的创建者杨致远与DAVID FILO都已离开了公司的运营层,留给更有经验的TIM KOOGIE,原摩特罗拉的高级经理,及。JEFF MALLETT,原NOVELL副总裁来经营与拓展业务。无论在位或引退,杨致远与DAVID FILO是名符其实的企业家,而TIM KOOLGE与JEFF MALLETT让雅虎家喻户晓,每月服务于世界各地2亿多人,所以他们则是典型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同样,从这个辨认特征来看,通用的韦尔奇参与了企业的再创业,形成了GE的更高层次上的飞跃,企业的市值增加了30多倍,所以他也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
2.在同行的地位与社会的认同。在这里,企业在同行乃至社会的地位决定了一个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的影响力。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力基本上是局限在本企业内部或在同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一个企业家则是同行的领导者。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其影响力扩散到社会上,是职业经理人的楷模,也是任何有志青年的学习榜样。可以说,职业经理人是企业家的前身,企业家是职业经理人的最终奋斗目标。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同行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也许是猎头公司猎取的对象。职业经理人可以频繁地跳巢。哪里机会好,待遇高,他们就去那里。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远远低于企业家。而企业家的选择就小的多,他们是相对稳定的,与企业共患难共发展。他们可以在一个机会非常好的公司发展,也可以在一个资源匮乏的企业创业。
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转化
企业家是职业经理人的更高境界与升华,也是大部分职业经理人的追求目标。但是要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转化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从以上两者的区别分析不难得到一些启发。首先,企业家应具备开阔的视野与超人的创新精神。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家所应具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区分职业经理人的关键因素。第二,应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企业家的职业道德与品德修养的好坏与高低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经营方针与指导思想是很深地依赖企业家的个人品德与素质。职业经理人可以是频繁流动的,而企业家的稳定性决定了他们的去留对企业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也会引起一连串的社会效应。第三,他们在同行中具有领导地位,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认同。企业家的企业在当地有一定的声誉,为当地经济做了贡献,得到社会认可,企业家本人也在当地社会起到带头作用。然而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转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人寥寥无几,尤其是第二条。沸沸扬扬的“喷施宝”事件与创维集团的陆华强的出走,人们更是把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提到一个重要的日程上来。
当然,陆华强事件有其特殊性,作为职业经理人也有他的苦衷,尤其在中国的企业制度还不十分完善,商业竞争也不十分规范的情况下。但是无论如何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原则是不能打折扣的,否则也会影响他本人在企业界的发展,也影响中国为数不多的职业经理人脆弱的群体。创维之后,陆华强等到了新高路华,虽然他完成了销售18亿的业绩,但由于企业的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问缺乏应有的信任关系,陆华强被迫出局,从而无法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转化。在经历一番起伏之后,2002年7月,陆华强开始自立门户。也许他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有所启发,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所以也不存在企业家,只有政府任命的官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及国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也具有规模,所以涌现出一些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然而,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形成不过10年左右,企业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从事经营活动已经开始形成风气,新一代具有专业知识的经理人逐渐形成。他们中有企业内部培养的,有的是通过职业教育而成熟的,有的则是国外回来的。有的已经从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企业家,有的还在默默地奋斗。只有我国MBA教育质量与数量的提高,大量受过国外教育与在外企工作的职业型管理人才的加入,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我国稀缺资源的短缺,提高我国企业的比较竞争力。只有更多的职业经理人的形成才能形成培养我国企业家的土壤,从而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企业家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