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儿科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之间,我院儿科接收的104例输液患儿。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2例。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方法输液和静脉留置针输液,并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儿在输液疼痛度、穿刺成功率(100.0%)以及患者总满意度(98.08%)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80.77%,78.8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儿输液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治疗,其疼痛度低、穿刺成功率高,输液效果好,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ediatric care.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104 children receiving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6. According to the lottery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average group(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had 52 cases.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infusion and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were used respectively,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statistical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infusion in pain,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100%)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98.08%)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0.77%,78.85%),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ediatric patients during the infusion process of nursing treatment,low pain,high puncture success rate,good transfusion effect,and fewer complications.
Keyword:pediatric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linical nursing
静脉留置针,是目前临床护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静脉输液技术,主要用于静脉状况不理想、输液剂量大或输液时间长的患者 [1]。它主要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留置针较长时间的保留在患者的静脉中,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所造成的疼痛、渗血等状况,也有效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而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同和推广 [2]。本文选择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输液患儿104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随机平均分组,每组各有患儿5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输液,对观察组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输液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以来,我院儿科收治的输液患儿104例。患儿年龄大约在2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7岁;女性患儿46例,男性患儿58例。依据抽签法将104例患儿平均的划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患儿,年龄大约在2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1.0岁;女性患儿22例,男性患儿30例。观察组52例患儿,年龄大约在4个月~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0.9岁;女性患儿26例,男性患儿26例。经过临床对比,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病程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性不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输液。即对患儿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输液。
1.2.2 观察组。对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即护士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等实际情况,在弹性好、较粗直、固定容易的四肢静脉、头皮静脉、颈外静脉或腋下浅表静脉等部位实施留置穿刺。在穿刺时,要首先调整好留置针的外套管,分离套管和钢针,并确定送套管和拔针芯的顺畅性。而后,根据相应的静脉穿刺要求进行套针的排气、消毒等,最后进行静脉穿刺。在输液完毕后封管时,要先将残留在导管中的药物冲回血流,而后在留置针中注满肝素液进行封管。
1.3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5.0软件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输液护理情况和效果,并进行X2检验。当对比差异值P<0.05时,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输液情况分析。统计学比较表明,对照组52例患儿在经过3次穿刺后再进行输液穿刺时,均有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且穿刺成功率明显下降,由开始的100.0%(52/52)降低到80.77%(42/52),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52例患儿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在100.0%(52/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患儿在留置期间无明显的疼痛感,且没有出现导管堵塞、静脉炎、渗液等并发症。
2.2 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析。临床对比分析显示,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78.85%,41例)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8.08%,51例),组间比较的差异值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留置针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中,尤其是在儿科临床上应用更多 [3]。这是由于儿童的血管还未发育完成,管壁脆弱,管腔较窄,且自控能力差,在输液过程中常常乱动,在传统头皮针输液时,容易造成鼓针、穿针、渗液等问题,且头皮针需要反复穿刺,极易导致血管淤青,不利于下次穿刺的成功。静脉留置针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穿刺的次数,减轻了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疼痛,且利于静脉血管的保护,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效果 [4,5]。本次临床研究显示,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其输液期间的疼痛度、穿刺次数明显低采用常规头皮针输液的患儿,但在穿刺成功率(100.0%)和护理满意度(98.08%)方面则明显高于头皮针输液的患儿(80.77%,78.8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小儿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感,降低其对输液的恐惧、紧张等心理,也缓和了家长的压力,融洽了护患关系,从而更好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婷.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06):1045-1046
[2]郑美凤.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10):117-118
[3]占宝琴.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249-250
[4]谢雪珠,李燕霞.小儿静脉留置针在护理中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10(33):85-86
[5]赵小佳.关于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3,07(16):270-271
论文作者:李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小儿论文; 儿科论文; 头皮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