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 陕西西安
摘要:本文主要对平遥古城的历史遗存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解析,平遥古城的保护现状为名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提出在商业化冲击下古城面临一些保护危机,名城保护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利益协调关系,实现可持续保护。
关键词:古城;平遥;保护
1.历史文化遗存
平遥古城堪称传统文化宝库,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古城墙、双林寺、镇国寺、文庙大成殿、慈相寺、金庄文庙、日升昌旧址、清虚观、利应侯庙、清凉寺、城隍庙、财神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4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 处。其文物古迹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
1.1完整的古城墙
古城墙为“平遥三宝”之一。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规模小,为夯土城墙;明朝洪武三年经扩建至如今形态。历经600年风雨,风韵犹存。平遥古城墙由由以下八部分组成:城门,瓮城,城楼,点将台,护城河,角台与角楼,马面与敌楼等。
1.2古城建筑
1.2.1镇国寺
“平遥三宝”之一,镇国寺万佛殿建于963,是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品之一,工艺纯美;殿内晚唐风格的彩塑为罕见的五代作品,非常珍贵。
1.2.2双林寺
“平遥三宝”之一,于北齐武平二年重建,内存宋、元、明、清各代所作的2062 尊彩色泥塑,从几十厘米至数米不等,生动传神,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
1.2.3文庙大成殿
重建于金大定三年,雄浑肃穆。有道教建筑清虚观,重建于元、明时期;结构精湛的龙虎殿,重建于清代;雄踞古城的市楼;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旧址,今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还有全国唯一幸存完整的古代县衙——平遥县署自然环境
1.2.4魁星楼
城墙上的礼制建筑。位于城东南隅的南城墙顶,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高24米,双层,八角形砖台建于底层,拱券式通道,八角形砖雕楼台建于中层,八角形攒尖顶。文昌阁位于魁星楼之西,城下文庙建筑群和楼阁遥相呼应,为一方胜景。
1.2.5金井市楼
矗于城池中心。平面方形,高百尺,重檐歇山顶,上铺彩色琉璃。市楼 高19米,三层,底层方形,以平座相夹,通天柱立于楼顶四角,外包砖墙,东西各有一道券门,四周围廊,二层平座回廊绕其一圈。整个市楼造型秀挺,样式精致,历经沧桑,楼貌犹存。
凭栏远眺,全城景色可尽收眼底,
1.2.6日升昌
商业空间的代表。为全国最早的金融票号机构,中国金融业的开端。平遥有20多家票号,汇通天下。“日升昌”“百川通”等一批全国最早的金融票号至今仍存,并发展为博物馆。山西票号发挥着控制大清国的金融流通的重大作用。
1.2.7平遥衙署
县城文化代表。位于衙门街中段,坐北朝南,南北200米,东西130米,面积2.66公顷。建筑群,遵循“主从有序,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对称布局模式。从始建至今,进行过一些大规模改建活动,观风楼在左,乐楼在右,照壁在前。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仪门,东西厢窑。
1.2.8城隍庙
咸丰九年失火,烧毁严重。清同治三年召集绅贾,重修庙宇。现存是清朝的城隍庙,规模宏大,占地7300平方米,庙区由真武楼,财神庙,城隍庙,灶君庙等组成。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轴线建筑有: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陛殿,寝宫,层层演绎,鲜明的前朝后寝格局。游廊,官厅等附属建筑纵深贯串,与主建筑形成严整的空间。城陛殿东西两侧布局灶君庙和财神庙,庙宇连接,形成“庙中庙”的布局特色。城隍庙的建筑结构与琉璃艺术也堪称一绝。
1.3北方传统民居
传统四合院民居是平遥民居的最主要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内现存3800处传统四合院,布局严谨,呈现“轴线突出,主从有序”的对称格局。南北长、东西窄,围墙高,院落层层加高形成“内部古朴,外观封闭”特征。垂花门和矮墙将院落进行分隔为一进一进,一进院高于一进院,有“步步高升”之意。主要形式有“日”字形两进院和“目”字形三进院,在三进院的格局上,可分为一进院式、二进院式、前店后寝式、过厅式和多院组合式等。有些富商将多进院落联通为大院或与花园,书院,偏院等结合,形成一组较为气魄的建筑群。大户宅院一般由内宅和外宅组成,内宅是一般的四合院,外宅宽不到8 m,小于内宅近5 m,前后两进院子,总进深30 m,大于内宅220m。外宅用于待客,以避免宾客入内宅。宅院的出水口布局于院门右侧,水出来后要绕到左侧,叫“绕门水”,利于发家。坎宅西南向不吉,故西南角放厕所。
2风貌保护
2.1平面形制
古城的平面形制较规正,基本为方形。东,西,北形态规整,均为驻,长生不老,金汤永固,故有“龟城”之称。整个古城偏东西15度,或为了契合中都河流走势,或为了形似乌龟的头。南门地势较高,作龟头,北门地势最低,作龟尾;东西向四座门作龟脚。平面形制遵循古代城镇的风水学说,周边有护城河,山体等滋养。形成“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以此为胜”之说。
2.2城市格局
2..2.1宏观格局——河城环绕
古城有着“河城环绕”的传统空间格局。“河城环绕”格局的形成与古城的城墙,外围护城河密不可分,城墙与护城河作为古代平遥的城市防御体系。护城河紧贴城墙,包围环绕在城墙外围,与城墙形态保持一致。在西,东,北面形态较为规整平直,在南面随城墙形态而曲折蜿蜒。护城河,城墙与城市相互依存,城市为护城河和城墙注入生机,护城河和城墙作为军事防御体系的同时又发挥着防灾减灾的作用。形成“河绕城转,城河相映”的古城空间格局,在古代战事频繁的时代,这种格局有效的保护着城内居民的安全和城市的发展,宽阔的壕沟可有效减少敌人对城市的进攻伤害,同时护城河的水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使用。即城墙与护城河作为二位与城市共同构成二位一体格局。
2.2.2微观格局——传统空间格局
平遥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县城空间风貌格局,可称之为中国汉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总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南北正直,东西对应,朝向分明,格局讲究。古城中心为市楼,中部两侧是全城阴阳两界的最高统府,西为县衙署,东为城隍庙;南部两侧体现儒家的文武礼治思想,东为文庙、西为武庙;北部两侧是道、佛两家集中活动场所,东为清虚观、西为集福寺。以市楼所在的南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主要建筑物对称分布,左祖右社,礼制严格,形似八卦。
2.2.3传统道路格局
古城街巷形成“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蛐蜒巷,数不清的一线天”的格局,无论街巷名称,格局,分布,尺度等继承了明清时期的特点。道路骨架纵横,犹如龟背纹图。城内大街小巷纵横,动静分明。
3总结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较好,但由于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冲击,古城也在遭受着变故。在进行名城更新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时,要在保护原真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古城进行保护利用。
参考文献:
[1]阮仪三著,旧城新录,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2]罗小未主编.上海新天地一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
[3]刘先觉主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行龙著,平遥古城文化史韵,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5]罗哲文著,罗哲文古建筑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9
[6]马正林编著,中国城市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吴焕加,吕舟主编,建筑史研究论文集,中国建筑
[8]张正明著,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9]曹德本5中国传统文化学6辽-j.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10]马敏5中国文化教程6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l版
[11]骆自强5传统文化导论6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12]陈炎5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论文作者:朱雯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平遥论文; 格局论文; 城墙论文; 护城河论文; 古城论文; 城隍庙论文; 内宅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