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从道路上走出来--评全国排球联赛_排球论文

人们从道路上走出来--评全国排球联赛_排球论文

路是人走出来的——评全国排球联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出来论文,排球论文,联赛论文,全国论文,路是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首次实行主客场新赛制的’96—’97全国排球甲级联赛,经过长达四个月十四轮的角逐,今天落下帷幕。不管最后一轮的结果如何,前十三轮一直保持不败的四川男排已稳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的第一名将在上海和江苏两队之间产生。

艰难的起走

全国甲级联赛是我国运动项目规格最高的比赛。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体育运动的发展,国内联赛究竟应该怎么搞、以什么方式进行、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结合,同时切实提高竞技水平,一直是各运动协会的决策人思考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排球协会主席袁伟民把1996年称为“排球竞赛改革之年”。去年,中国女排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亚军,男排在超霸杯赛上连克日韩两强,这为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排球协会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行排球联赛的主客场赛制改革。于是,运行了多年的赛会制的全国排球联赛,终于被主客场制联赛所替代。

赛制的变化、改革的起步,得到了各地方队的积极响应。特别是那些自五十年代便在球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排球”,他们既为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排球的辉煌而兴奋,又为九十年代初期排球的衰落而痛心和着急。虽然一个运动项目不可能永远处在巅峰状态,但从高峰到低谷的跌落过程中,大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无休止地更换教练,解决不了中国排球发展的根本问题,必须不断加快改革的进程……

1996年12月21日,首次实行主客场制的全国排球联赛吹响了哨音,排球改革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两难的选择

足球、篮球都实行了主客场制联赛,排球联赛的主客场制是不是唯一的选择?

过去,运动队都特别重视冬训,现在这大好的时光都用来打比赛,如何解决好以赛带练,以赛促练的新课题?

新赛制实行后,是应当先抓市场开发,还是先突出比赛质量?如果近期国家队的成绩不理想,大家对赛制改革的决心会不会动摇?

……

一系列的问题,众多的矛盾,在改革的现实面前暴露出来。在问题和矛盾面前,如何统一认识,改变观念,不断推出新的改革举措,而不是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和既得利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排球的改革,常常以足篮球为参照物。由于排球的改革晚于这两个项目,虽然可以吸取一些这两个项目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但从实际效果看,却很难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这就更要求排球界的人士,发愤努力,另辟捷径。

从国际大环境看,足球的改革很多是借鉴了欧洲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经营模式,篮球又有美国的NBA作参照物,而排球改革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摹仿。国际排联都为此伤透了脑筋,连如何缩短比赛时间,以满足电视转播的要求,这一问题就研究了多少年,还是没有结果。欧美一些国家的排球联赛,为求得更好地发展和生存,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甚至变换了多种形式,虽然至今仍未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化联赛模式,但其排球运动的水平,特别是男排,已把亚洲国家远远抛在了后面。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谁改革谁受益,而不是无休止地去争论那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市场的开发

中国排球在它的巅峰时期,所拥有的观众之多,一度可排在国内首位。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们能够不为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所迷惑,而是抓住契机,大胆推进改革,敢于打破旧有的体制,精心开发市场,那么今天排球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也不致于去和足篮球争夺观众。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女排成绩跌落到了世界排名第8,男排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暴露了出来。更令人尴尬的是,国内排球联赛,曾出现了打球的人比看球的还多的奇观,让人哭笑不得。

’96—’97主客场制的全国排球联赛实行后,从15个赛区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关心排球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各赛区组织者动脑筋想办法,吸引观众到现场为球队助威,冷落了多时的国内联赛重又热了起来。在成都,球迷们甚至把有四川男排赛事的周末称为“开心的星期六”。

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特别是排球隔网作战,运动员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在对抗性、激烈性和观赏性等方面,排球要比足篮球略为逊色一些,因而它的市场开发工作便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在这方面,各赛区的组织者还要多想点办法。从联赛前13轮的情况看,各赛区这方面的工作有优有劣,不均衡,认识也不一致,尚需不断总结。

人材的培育

在参加全国排球甲级联赛的16支男女运动队中,不乏球迷们喜爱的“明星”。在成都、南京等城市,每当比赛结束后,总有热心的爱好者等候在体育馆外,他们仅仅希望能够见上自己喜爱的张翔、孙玥们的一面,或获得一个他们的签名。

没有球星的联赛是乏味的。排球联赛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推出新人,造就明星。

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受到“金牌”战略的影响,不少地方的集体项目先后下马,排球当然也不能幸免。

由于政策的调整和新赛制联赛的推行,更重要的是满足大众的欣赏需要,不少省市看到排球重又牵动众人心,再也坐不住了。有的企业见到排球市场日渐兴旺,主动找到中国排球协会,询问有关政策,希望能够建立自己的排球俱乐部,准备参加联赛。

改革带来了新气象。特别是男排,在运动水平处于低谷之时,由于无法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温暖,队员都懒得上场比赛。现在不一样了,在家门口作战,荣誉至关重要,板凳队员都争着要求上场;平日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队伍的管理也一步步走上正轨;教练员从琐碎的杂事中摆脱出来,有了更多钻研业务的时间……

无论是现役国家队的队员,还是因为年龄伤病等原因已经离开国家队的殷茵、闫峰、李海运等,以及从未穿过“国”字号球衣的张静、邱爱华、张越红等新人,都表现出了新的活力和激情,在队内发挥了骨干和中坚的作用。

万事开头难。’96—’97全国排球联赛主客场赛制的推行,仅仅是排球改革的一个部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切问题。后备人材的培养,排球市场的开发,俱乐部的建设,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技战术的突破和创新,……这一切都有赖于排球改革向纵深的发展。

标签:;  ;  ;  ;  

人们从道路上走出来--评全国排球联赛_排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