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本思想到人民至上的历史飞跃论文_廖祚江

从民本思想到人民至上的历史飞跃论文_廖祚江

廖祚江

中共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党校

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灵魂”。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贯穿始终。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更加鲜明具体。

关键词:不忘初心、为政以德、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人民至上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党战胜一切困难与挫折的传家宝,也是我党把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化为现实的本质所在。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本质及其启示

中国是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尤其在治理国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典智慧。例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他一再告诫统治者要“为政以德”①,施以道德礼教;他同情百姓疾苦,主张当权者要重视民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思想,进一步提出“仁政”观点,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孔孟的政治学说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唐初重臣魏征曾多次劝谏唐太宗要吸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教训,主张宽厚待民,施以恩惠。唐太宗则虚心纳谏,轻徭薄赋,使民以时,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终究逃脱不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②的历史周期率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的时期,对腐朽的封建君主制度有着深刻的认识,并加以批判和大胆否定。他说:“……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一姓也”③。他认为君主制度是国家衰亡的根源,主张君主应该是为万民治理天下,臣子也应该为万民谋事,这样国家才能长盛不衰。这种思想具有朴素的民主意识,然而他根本不可能认识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们始终把自身的根本利益与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对立的位置上,“为政以德”“民贵君轻”思想只是他们争取民心、巩固统治的政治权术而已,而要真正实现国家“为天下”“为万民”,唯一出路就是推翻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

但是,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过,不论是历代王朝的周期率命运,还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的“仁政”、“以民为本”等治国理政思想,都值得我们后人汲取和借鉴。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的远大的政治抱负,正是我国历代仁人志士化“民本”思想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不乏为民请命的杰出人物,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共同创造了中国的辉煌历史。时至今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加以“扬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把为天下民众谋幸福作为立党“初心”,并一以贯之,从不变色,并取得了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使“民本”思想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飞跃。

二、“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确立人民至上的思想源头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一条小船之上,从扬帆起航之日起,就承载着执政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党的“一大”纲领中,确定了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直至消灭阶级社会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的作用。这就是“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源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湖红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瞬间形成了革命风云的燎原之势。正是从源头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地把党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精神贯穿始终。即使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本色始终不改,从而牢牢把握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极大地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我们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由弱变强,由农村走向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建立了人民政权并长期执政。

三、“延安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至上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

“红船精神”之所以保持革命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把“红船精神”在不同的革命时期的具体实践中弘扬与发展下来。从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和发展边区工商业,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施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发展农业经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同争取革命胜利问题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特别是延安时期,我党的理政思想日趋成熟,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意识以及群众路线逐渐在共产党人心中牢牢地扎根下来。比如针对当时正处于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某些干部偏重于政权建设和军事斗争,而轻视了经济发展和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群众物质利益问题,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中强调:“这就是对人民的农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方法,使人民有所失同时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才能支持长期的抗日战争。”⑤

为了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解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这一最根本的民生问题做起,组织、领导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高文化……于是,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为民服务热潮。八路军指战员一边忙于战斗,一边为民做好事做实事,“拿起扫帚放下枪,扛起扁担挑满缸,打仗回来地里忙,百姓有病跑药房”,构建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牢固关系;党政干部则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老百姓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党制定和调整政策的依据,逐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得到普遍践行……共产党人以优良的作风、严格的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信任和拥护。

随着为人民服务精神在社会中普遍践行,它逐渐发展成为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党的坚强意志和品格。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⑥。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列入党章,党的根本宗旨正式确立。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群众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实践。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

回到现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也注入了时代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加鲜明具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从“节约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治理工程;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突出成效;从防范金融风险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调控……一项项重大民生决策、一件件具体“民生小事”,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事项、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要位置。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理解和生动阐释,也是对邓小平同志把“共同富裕”⑧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三个有利”⑨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基本原则的积极回应,它不仅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内涵,同时也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本色和人民情怀,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既是一脉相承,又弘扬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特征和使命要求。

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党新时代直面执政考验的伟大实践

时代在变,初心不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势在必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⑩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出发点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更多更优质的获得感。

目标远大,使命艰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集体坚强统一领导下,各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破除体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如我区加快推动“4+1+3”产业变革重塑,贵港市则“转作风、强责任、优服务、促规范,建设高效政府、打造金牌服务”,掀起了思想大解放、除障碍破顽疾、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当然,改革实践中依然存在“中梗阻”现象,2018年3月29日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公开移交案件问责情况通报中,因执行环保不力,有162名厅级及以上干部被问责○11……可见,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觉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仍然是党建事业必须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

理想信念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常强调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从陕北梁家河村修建第一口沼气池,到宁德提出的“四下基层”要求,建设“数字福建”,再到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习近平同志就是用这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务实作风来诠释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的殷殷情怀。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具体化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革命到底的精神,引领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在这些伟大的精神内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主流思想贯穿始终。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伟大的改革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忘初心,直面考验,成就千秋伟业。

参考文献:

[1]程昌明译注.论语「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10.

[2]程昌明译注.论语「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218.

[3]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479-481.

[4]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25-226.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848-849.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905-906.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995-996.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997.

[9]洪向华.学习金句「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7-7:133.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265,364.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372.

[12]中共中央宣传部「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224.

[13]孙秀艳.环保不力162名厅级及以上干部被问责「N」.人民日报,2018-3-30(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2.

注释:

①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原文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指国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象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多的星辰环绕着他。

②1945年,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历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

③出自黄宗羲名著《明夷待访录﹒原臣》。在本文里,黄宗羲大胆提出了为臣者要“为天下”“为万民”等主张,但是由于受历史、阶级地位所限制,他没有认识到国家的本质,所以这种主张只是一种空想。

④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本文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一〇四六),作者正值贬谪于邓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邓县)。文中写景、抒情、言志三者巧妙结合,跌宕起伏,气势万千。尤其最后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思想,提升了文章思想境界。虽受阶级属性限制,但作者在贬谪之时仍然不忘“忧民”,难能可贵。

⑤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第一章。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是抗日战争期间解放区最困难的时期。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同志着重批判了那种离开发展经济而单纯在财政收支问题上打主意的错误思想,和那种不注意动员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渡过困难而只注意向人民要东西的错误作风,提出了党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正确方针。之后,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解放区掀起大生产运动,在物质生产上取得巨大成绩,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⑥出自《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两个中国之命运》,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会上的开幕词。

⑦出自《学习金句》第七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也不应该改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洪向华主编,北京,学习出版社出版,2017年7月,第133页。

⑧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5页,第364页。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总书记雅克什时谈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时,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要点中,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⑨出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这是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在谈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问题时,邓小平强调说:“要害是姓‘资’不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明确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重大理论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开新的局面。

⑩出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二十讲《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224页。

○11出自孙秀艳《环保不力 162名厅级及以上干部被问责》,人民日报,2018年3月30日,第9版。

论文作者:廖祚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从民本思想到人民至上的历史飞跃论文_廖祚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