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温婷

温 婷

湖南省醴陵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12200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4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42例,行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对照组42例,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患肢痉挛评分(Ashworth)、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评分(GMFM-66)及智力发育指数(MDI)。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者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其患肢的痉挛情况,并增强了肢体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患儿智力的发育,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动发育推拿法;针灸;小儿脑瘫;临床效果

现临床中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推拿、针灸等,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与大量研究中表明,这些治疗方法对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笔者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4例小儿脑瘫患者为对象,对其施以针灸治疗与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后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84例小儿脑瘫患者均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这一时间区间被我院收治,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小儿脑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2.83±1.16)岁,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75±1.25)岁,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在统计学中不存在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包括①取穴:协助患儿取俯卧位,选择大肠俞、环跳、承山、四神聪、肾俞、肩髑、上段、委中、昆仑这几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在仰卧位时选择足三里、额中线、解溪、合谷、上段、太冲、太溪、曲池、人中这几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此外,对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另加身柱、肾俞、绝骨、中封、阳陵泉、腰阳关几个穴位;对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者另加后溪、手三里、内关;存在斜视者加光明穴;流涎者加承浆穴;言语不清者加哑门穴;②具体针灸方法:身边部位选用普通针,留针30分钟,每天1次;头部选用1.5寸的毫针,刺入时与人的头皮呈15°角,待无滞涩感后便可停针,留针2小时,每天2次。

研究组行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针灸方法同对照组,运动发育推拿法包括:①手法:以摇、扳、按、揉、压、推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与类型,对患儿的体位进行变换,产生针对性刺激,从而使患儿的不良状态得以纠正,并调整患者的肌肉状态与骨骼关节的排列情况[2]。还要对易于畸变的部位进行重点的推拿治疗,加强触觉、运动觉及前厅感觉的输入,推拿时间30分钟,每周4次。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痉挛评分(Ashworth)、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评分(GMFM-66)及智力发育指数(MDI)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量资料(x±s),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对比

两组在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bP<0.05。

3结论

小儿脑瘫的全称为小儿脑源性瘫痪,属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表现为脑神经细胞的再生困难,进而引发肌张力的异常与中枢性运动功能的障碍,同时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与智力低下,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小儿脑瘫在中医学范畴属“五软”、“五硬”、“五迟”及“胎弱”范畴,主要是因患儿失养后天、不足先天,导致血气失调,脑髓、肌肉筋骨、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失养,出现亏损的症状[3]。现有大量医学研究明确表示,大脑皮层存在众多神经元,对肌体骨骼肌运动有调节作用,而针灸疗法则能刺激这些神经元,并向中枢神经传输,进而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4]。而运动发育推拿法通过摇、扳、按、揉、压、推的手法,结合患儿病情,与针灸法相结合,对患儿肌张力进行改善[5]。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在治疗前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Ashworth痉挛评分、GMFM-66评分及MDI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脑瘫患者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其患肢的痉挛情况,并增强了肢体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患儿智力的发育,临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秦志伟.运动发育推拿法联合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149+152.

[2]李翠芳.运动发育推拿法联合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1):80.

[3]张姝妤,张欣欣.运动发育推拿法联合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02):214-216.

[4]张莹.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1):172-173.

[5]谢克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1):36-37.

论文作者:温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运动发育推拿法+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温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