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设计方案主要要求,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在探讨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灰色聚类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1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灰色聚类法的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设计方案主要要求分析
2.1 建筑设计中绿化作用的提升
(1)保证绿化比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对于绿化面积的比例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屋顶绿化面积应达到30%,就是设计方案中必须达到硬性标准。(2)绿化的契合性。绿色建筑绿化设计除了需要达到设计要求外,还应实现与建筑设计的整体契合,是其融入建筑整体架构中,避免为达到绿化要求生硬绿化,影响建筑整体质量。
2.2 对于建筑节能性要求的加强
节能性要求的加强也是方案较为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中。在方案中,设计者应大量采用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如在采光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建筑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采用节能采光技术,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性。
2.3 对建筑施工区环境的保护
建筑设计方案中,除了对建筑自身的环保要求外,设计者还应重视建筑施工区域周边整体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疗养、旅游等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在地基、围墙、整体绿化、排水等结构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施工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3.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对国家环保政策的响应,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即是在建筑设计中植入绿色环保的和谐理念,进行环保建设、节能建设。这种响应国家政策的建设理念不仅能够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助于企业提高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在市场的竞争力。
3.2 绿色建筑设计有利于降低能耗
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要经过选址、平面设计、材料选择等环节,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从建筑本身做好降低能耗的设计。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师会综合考虑如何因地制宜、怎样的布局、怎样的形状、建筑物走向以及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室内设计等因素。建筑材料如建筑物的门窗、屋顶、墙体、室内外墙面的铺设等都是材料消耗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则是利用最环保的、节约的材料建设高效的空间。
3.3 绿色建筑有助于人们健康生活
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人性化考虑,尤其是在人们的健康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绿色建筑追求的是运用健康的材料为人们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4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4.1 环境优先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以环境优先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就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自然环境为主,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应对当地的自然及社会生态环境表示尊重,保护好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避免因建筑设计而对当地的文化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地势,结合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美学手法,来设计出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建筑产品,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4.2 节能高效原则
现代化的社会追求的就是高效,其看重的是一个结果,过重的装饰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建筑的功能有所影响,所以绿色建筑应坚持简洁高效的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应加大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尽量选取已研发出的可再生资源来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另外,建筑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为社会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做到近期发展与远期发展相结合,为建筑的扩建留有余地。
4.3 健康舒适原则
建筑产品的最终用途是为人类提供服务,所以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除了要保护自然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要健康舒适,加强用户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使用户能够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因此,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建筑内房屋个体的设计,增加房屋的空气对流,保证房屋的采光充足,保证室内的温度,进而保证建筑的舒适感。“南北通透”、“三阳房”都是舒适房屋设计当中的典型代表。
5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的建立
5.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建筑的环境保护为核心,对建筑设计进行规划管理,实现建设与管理的系统化、模型化和定量化分析。其中以设计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建筑的经济性进行综合考虑,对建筑设计能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评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体系中所涵盖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能够在不同设计阶段指标中进行综合审定,满足不同阶段的绿色建筑需求。
5.2 评价指标的获取
建筑设计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涉及。
其中在节地与室外环境一级指标分析中,土地利用是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二级指标,将二级指标扩展,延伸到土地的节约、集约的综合利用、产地内绿化用地的合理设置等方面;在室外环境二级指标分析中,其内容延伸到,建筑空间的开发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建主及照明设计中如何避免光污染、场地内环境噪声、如何降低热岛强度以及建筑场地中的公共设施建设等;
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一级指标中,主要包含的二级指标有: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与空调、赵明与电气、能量的综合利用;其中在二级指标建筑与围护结构中,其指标内容被延伸到建筑形态、朝向、楼距、墙窗比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等方面;在二级指标照明与电气中,其内容被延伸到了照明功率密度、电梯以及自动扶梯的合理选择、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等方面。
5.3 评价指标的量化
当制定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指标之后,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对这些评价指标量化、细化,落实到具体施工环节中的数据设置上。例如,在建筑场地规划中,其日照标准以及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能大于0.2;建筑场地内的环境噪声需要符合GB3096;在场地内的风环境需要有利于居住者室外行走,活动上比较舒适。在绿色建筑设计的生活便捷程度上,场地出入口距离最近的公共基础设施不能大于300米;场地内雨水基础设施方面,有蓄调雨水功能的绿地以及水体面积之和所占绿地面积的比例需要达到30%以上。场地年径流量控制率达到55%;绿色建筑设计中还需要包含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室内空气质量需要符合GB/T18883,通风开口面积需要与房间的底板面积比例达到8%。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杨波,李慧民,胡长明等.建筑工程投资决策模型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09):88-89.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设计方案论文; 评价论文; 环境论文; 指标论文; 场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