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向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社会对工程测量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加强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力求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人才,为我国工程测量行业的持续发展添加持久动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程测量;人才培养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程测量人才有了更大量的需求。近几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大幅度的扩招,造成职业院校生源严重不足,效益也日趋下降;同时,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造成社会就业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的发展危机,也造成职教教师的工作压力,担心职业发展的前景不长,从而引发工作不积极,无所适从。面对当前职业教育暴露出的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尤为重要,积极探究传承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是势在必行的关键途径。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1.1 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代即有工匠技艺的描述,工匠即生活中常说的手艺人,如石匠、铁匠等。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匠人的传说,如鲁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是对每一个行业能工巧匠的一种表述,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看重脑力,轻贱体力劳动的内因,长期以来对匠人的重视程度并够。
1.2 日本、德国的工匠精神
根据学者的研究,日本的工匠精神源于中国唐朝,是一种怀有感恩及虔诚的职业伦理及劳动观。工匠在日本社会上广受尊重,经过长期的进化,日本的匠人将劳动与修行养生结合在一起,一生坚守一种职业,在劳动的过程提升自我,愉悦身心。
在西方国家中德国的工匠精神最具代表性,其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严谨、慢工细活。根据德国学者罗多夫总结德式的工匠精神为:“慢、专、创新”。
1.3 工匠精神的本质
综合东西方中、日、德三个国家的工匠精神可以得出工匠精神的三个维度:一是技术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由99%到99.99%的进步;二是态度上专一,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了宗教般的敬畏;三是在坚持中传承,通过数代人的努力,在坚持中创新。
2 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已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方法已初具特色,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到人才培养模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职业教育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隐忧,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及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中又以学习积极性不高最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通常是由不能考取二本以上的高中生组成,在高中教育阶段就存在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佳,学习信心不足等问题,等进入职业院校之后大部分人仍然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加之现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游戏、手机对学生的冲击更大,使很多学生无法安心在校学习。
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学生对于以上情况就更为明显,由于传统观念认为测绘属于艰苦行业,大部分生源来自偏远农村,这造成了教育费用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较大,家长都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这也从客观上影响了测绘类毕业生的择业观,如“非国企不去”、“非内业不去”、“非某某地方不去”等偏颇的就业观念。
3 工匠精神导入课程改革,形成耦合效应,锤炼工匠技能
近十几年来国内一直在学习、借鉴国外发达职教国家的先进经验,而其中以德国的双元制最为流行。双元制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该模式要求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相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来组织专业学习,同时兼顾学生的职业精神、社会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以生产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
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与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工程测量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依据工程企业对工测员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按照“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设计理念,同时将学生的职业精神纳入课程规程体系中,构建以测量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
3.2 工学结合,推行灵活的教学模式
在校企之间穿插开展教学活动,把课堂建在施工一线,使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一个完整、真实的生产过程,在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培育学生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和平时实习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假如在某个生产过程中造成失误,轻则返工,重则造成安全责任事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关注每一个生产细节,严肃认真对待每个操作过程,课后认真总结,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该教学模式按照四阶段来组织教学:2学期学校教学阶段,培养学生基本能力;2学期校、企现场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能力,1.5学期校、企顶岗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0.5学期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指导教师作用
校企合作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最新的企业需求、行业技术进步快速传递到职业院校,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有效的对接方式就是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对接,形成双导师制。即将企业技术人员聘请为兼职教师,担任学生的师傅,这种师徒制不仅可以传授实践技能,更能通过一线技术人员的口传心授将职业精神固化,实现技能、德育的协同发展。
4 传承校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属于艰苦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融入工程思想教育,将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全面激励、分层有序地组织管理,营造浓厚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热爱专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挑战的理念。将校园文化、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目标,专业技能培养始终贯穿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方向、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刻苦学习的意识。
4.1 校园文化直通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心灵属性,类似于传统儒家的修身、养性的精神行为。培育工匠精神需要从日常活动做起,职业院校可通过积极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将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紧密结合。利用校园文化群体性、隐性的特点,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友风采宣传展板及测绘精神文化长廊等形式切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2 技能大赛提升工匠内涵
如今,技能大赛已成为展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测绘技能大赛追求更快、更好的测量过程及完美的测量成果,力争在每一个细节取得突破,这要求学生在训练时苦练基本功、专注专业、坚忍不拔。职业院校可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校内技能大赛,再选拔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省赛、国赛。校内竞赛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赛前努力训练,赛后认真总结,省赛、国赛后邀请获奖选手在报告会、主题班会上发言,传授经验,建成一套“校赛-省赛-国赛”的运行机制,将精益求精、争分夺秒、吃苦耐劳的竞赛精神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氛围。
5 结语
在探究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中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培养广大学生终身敬业、乐业、精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崇高信仰,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革当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工程测量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忠俍.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北京测绘,2018,32(01):141-144.
[2]刘任峰,董志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5-97.
论文作者:崔桂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测量论文; 学生论文; 工程论文; 职业院校论文; 职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