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等公共服务之成效、问题和对策建议
张海宏
(内蒙古聚英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 阐述了内蒙古流动人才档案等公共服务的主要成效及主要做法,分析了流动人才档案等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公共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深化,人才的大量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事实,这个现状对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和围绕档案开展一系列人事公共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应对人才管理体制的变革,内蒙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依法推进改革,进一步加强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等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内蒙古流动人才档案等公共服务的主要成效
1.1 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较为规范
全区所属的12个盟市级人才服务机构都设有流动人才档案管理部门,可为社会化人才提供档案保管等各类人事服务。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共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近53万份。2015年转入档案85 362份,转出档案54 580份。各地均配有专用档案库,采用计算机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各个盟市根据自己的特点,使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制定相关制度并上墙,采取的是窗口接待一站式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我总是在可以不穿校服的日子里,挑他喜欢的颜色衣服穿。有一次很凑巧,我们都穿了天蓝色的T恤和牛仔裤,肖斌一看见我们就直嚷:“你们这算不算是情侣装呀?”看着陆浩宇涨红的脸,我却是满心欢喜。
1.2 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得到加强
全区各盟市均有服务大厅和人才网,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特别是自治区层面,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以“云服务、微应用、大数据”理念为指导,率先建成了“云服务”示范大厅,全区10个盟市都已跟进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格局。
1.3 人才公共服务标准框架初步形成
为了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质量,增强行业竞争力,全区以自治区8大类43项服务标准为基础,制定服务和岗位工作标准,加强窗口服务,完善服务流程,公开服务承诺,透明服务监督,有序推进标准化建设。
认真研究制定一系列的便民措施,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特别是锡林郭勒盟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从工作服务角度实行“AB角”工作制度,提供无缺位服务。赤峰市人才中心大力推行“一个服务理念”、“五个有声接待”、“五个用心服务”,坚持以行为规范强监督,落实制度提效率,严格考核抓落实。
2内蒙古流动人才档案等公共服务主要做法
2.1 整合服务业务,提高服务标准
按照人社部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求,围绕建设大市场、促进大就业、着眼大发展、提供大服务这一思路,原自治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原自治区职业介绍中心于2014年4月整合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对社保、档案等业务进行了整合,并修订完善了服务流程,实现了对市场、业务、资源、服务的整合和调整规范。
2.2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随着各地区管理档案数量逐年增加,建立电子档案和实现网上查询功能是人事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自治区正在建设“内蒙古大学生就业服务网”,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档案网上查询功能。赤峰市人才中心已将档案基本信息上传到赤峰人力资源网站数据库,高校毕业生及存档人员可登陆网站远程查询。
2.3 利用信息手段,实现网上查询
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高校,通过各种媒体,自身网站,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增强社会化人才的档案意识,并对所有办事程序进行梳理和简化,编辑印刷了“存档所需材料”、“转档所需材料”、“办理户籍业务所需材料”等说明材料,免费发放说明材料的同时还可在内蒙古人才网上方便流动人员查询阅读。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2.4 打造优质品牌,加强标准化建设
教学模式是推进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不同教学模式的选择,又需要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培养目标下,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有三种。
树立正确的水生态观。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各要素,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成果交相辉映的新型人水关系。实施赣抚连通工程,构建赣江、抚河下游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抓好南昌、新余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莲花、会昌等县开展省级试点,并配合全省“百强镇”建设开展水生态文明示范镇、示范村建设。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以点带面,推进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
2.5 坚持购买服务,实现模式创新
自治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委托专业整理人事档案的公司按照中组部下发的标准对流动人员档案进行分类装订,构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在购买服务的同时强化监督考核,严格检查验收整理完成的档案,实现档案分类装订“零错误、零失误”。
3流动人才档案等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①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总量偏小,专业人员缺乏,继续教育等培训的机会较少,创新能力不强。建议:应长远规划扩大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规模,激活现有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培养一支既熟悉人事管理业务又精通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团队和专业骨干人员,不断提高专业人 员的能力和水平。②档案功能弱化,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流动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档案意识。同时,也要加大对档案信息的采集力度,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③管理手段和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建议:一方面在硬件上,要保证档案室的规模,完善相关设施。一方面在软件上,要通过现代化手段,研制并使用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④人才服务标准化系统性不强,横向联系欠缺。建议:在档案管理和人才公共服务方面急需出台相关的标准,统一数据、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共同使用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档案追踪机制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形成数据共享、标准统一、业务联动,“一网式”的人才服务新局面。⑤人才服务标准化意识匮乏,单纯凭借经验和习惯进行业务操作。建议:人才服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应至少以省为单位,统一开展。
收稿日期: 2019-05-12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7—0029—01
标签:流动人才论文; 人事档案论文; 公共服务论文; 内蒙古聚英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