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的全面质量管理_pdca论文

科技期刊的全面质量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质量管理论文,科技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311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A.V.Feigenbaum、J.M.Juran等人提出来的[1],很快在许多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科技期刊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面(期刊工作的各个方面)、全程(整个编辑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和全员(所有参与期刊工作的人员及工作对象)的质量管理。《放射学实践》编辑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全面质量管理程序,把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期刊编辑的全过程,使期刊工作步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轨道。

1 用PDCA循环法实施管理

在编辑工作中,我们全面引进PDCA循环法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即把TQM划分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4个阶段,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统筹安排、程序展开、螺旋流动上升,使期刊全面质量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1.1 计划阶段 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的起点和依据。每年年初对上年度的情况进行总结,发现不足,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新年度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明确目标、要求、措施、实施负责人及完成时限,使计划适度可行、措施严谨有力、要求严格具体,达到目标与效果一致,做到年年有计划,期期有重点。

1.2 实施阶段 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的实质和核心阶段。把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改进目标等落实到责任人身上。

1.2.1 建立质量管理负责人及质量保证体系 编辑部主任领导,指定专职责任编辑(副编审)负责刊物的质量工作。首先统一认识,统一编排规范,并制定责任编辑奖罚制度,建立健全期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2.2 重视质量管理教育 通过对全员的质量教育,在全员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这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编辑部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而使全员积极主动地关心并参加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1.2.3 提高全员业务素质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不定期派员参加编辑业务学习班,定期召开编辑业务学习会,不断提高编辑、编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1.3 检查阶段 即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的关键和保障。要保证和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就必须把对最终成品的检查变为对刊物整个出版过程的全程监控,并将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和数据化。为此,我们制定了编辑流程和编辑质量管理方案,严格质量标准,每月定期召开期刊审读会和对照优秀期刊找差距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1.4 处理阶段 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程序的总结和升华。期刊出版后,编辑部组织集体审读,并认真总结前3个阶段的经验,分析刊物质量,找出问题,奖惩兑现,同时明确责任,提出改进措施。

2 用PDCA循环法提高期刊学术质量

2.1 积极组稿,办出特色,有效提高学术质量 《放射学实践》1986年创刊时是将德国著名杂志《Rntgenpraxis》的文章翻译过来,而真正开始登载国内文章的时间不长[2],知名度不高。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除加强宣传外,还组织学习同类优秀期刊,拟定组稿计划(P)并组织实施(D),约请知名专家撰稿,稿酬从优,多方吸引优秀稿件;定期收集读者意见,检查(C)稿件质量,拟定下一个循环的组稿计划并严格执行(A)。我们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及时组织优秀稿件,办出刊物特色。根据影像学期刊的特点,我们努力办好“图文讲座”“继续教育园地”“本刊专稿”等栏目,突出刊物的继续教育特色。组织专题栏目,刊发“心血管影像”“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等专题文章,并请专家撰写述评;针对我国器官移植和影像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调查反馈结果,及时组织“器官移植”专题,除向专家约稿外,还在刊物及网页上刊登《征稿启事》,收到许多稿件,在国内率先刊出了“器官移植后的影像学”专题文章,在影像医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还及时调整组稿计划,刊发了抗击“非典”方面的高水平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此在每一次循环组稿过程中我们不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地提高了来稿的学术质量,刊物的发行量也稳中有升。

2.2 加强全程管理,以关键环节的监控提高刊物的全面质量 在全程控制的基础上,狠抓关键环节或工序,以点带面,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我们多次召开常务副主编会议,强调加强文章的审阅修改工作,多层次把关:针对医学影像发展迅猛、医学分支更细的特点,在主编终审前增加了常务副主编及责任编委的终审环节;加强英文编委和主编的把关环节,每期英文编委修改后主编再审;针对杂志统计学方面的弱点,另请统计学专家审阅文稿;出版前增加编辑部主任(影像科教授)和专职责任编辑(编审)的审读。在每个环节中充分运用PDCA循环法加强管理,杜绝了出刊前的错误。

3 用PDCA循环法提高期刊全面质量

3.1 制定工作循环流程,使期刊管理工作程序化 科技期刊的出版环节多,工序复杂,增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难度。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编辑流程(图1)和责任编辑工作时间安排表以及责任编委审读细则等,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复杂的编辑工作变得有条不紊。

图1 《放射学实践》现行的编辑流程图

3.2 用PDCA循环法改进影像期刊的印刷质量 印刷质量是实现科技期刊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作为影像医学期刊,更应突出影像特色,狠抓图片质量[2]。《放射学实践》每期内页图片近200帧,每张图片的处理都要求精益求精,而过去是图文分开处理,一些工作是由印刷厂工人完成的,图片质量难以达到满意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图文混排技术:先拟订计划(P),即实现图文混排,然后组织实施(D),指定本刊最有编辑经验的责任编辑到印刷厂与工人合作,单页试排,再分析检查(C),进一步改进完善(A),最终实现了适合本刊特色、较为完善的图文混排,既提高了图片质量,又节省了印刷费用。尽管增加了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但是由编辑人员参与作图,可以根据病变情况直接调节灰度和对比度,以及给病变部位加箭头标志等,使得图片更加清晰,大小更加适度,病变部位指示清楚,有效地提高了期刊的图片质量,突出了影像医学期刊的特色[2]。

4 小结

经过多年的编辑实践,我们成功地实施了一套按PDCA循环管理模式制定的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即把期刊的全面质量管理划分为P、D、C、A 4个阶段,并分为8个步骤进行:1)分析刊物质量现状,找出问题,明确目标;2)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如稿源不够、图片模糊等问题;3)找出影响刊物质量的主要因素,如稿件学术水平不高,编排标准化要求掌握不好等:4)针对主要问题,寻找对策,制定措施和计划,如积极组稿、更新计算机设备等;5)按计划和措施运作,如加强编排标准化规范化知识学习,在编辑部内部实现图文混排等;6)检查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实际执行的结果,如刊后集体审读;7)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奖惩分明,与员工奖金挂钩;8)将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如此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操作,使刊物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放射学实践》的全面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2003-09-14收稿;2003-12-09修回)

标签:;  ;  ;  ;  

科技期刊的全面质量管理_pdc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