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内在机理及其意识形态逻辑透析
孙绍勇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摘 要〕 消费主义的衍生蔓延对现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消费本身具有经济价值、自由价值和符号价值,由此相应地生成了消费主义的基本逻辑,即经济价值背后蕴含着资本逻辑,自由价值则催生自由逻辑,符号价值体现了符号逻辑。消费主义的扩张不仅导致理性工具化和社会发展的物化,而且造成价值功利化和人自身意义世界的异化。作为资本增殖和极权的重要方式,消费主义深刻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消费观念,弥散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深刻认识消费主义的生成逻辑以及所引发的现代价值危机,弄清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实质,以及意识形态化的作用机理,进而警惕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荼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准确把握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限度,对于认识和化解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生活、意识形态安全、生态文明等潜在的隐性问题,具有正本清源、察微虑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消费主义;内在机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消费主义的兴起和盛行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密不可分。从价值取向上来看,消费主义所推崇的是物质上的消费、占有和享受,追求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体验和快乐。这种价值观主要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等衍生而来。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我们已经告别了社会生产的落后和物质匮乏的时代。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充盈,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等理念逐渐流行,消费主义借势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消费价值的凸显和推崇,成为一种隐性的意识形态,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以及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深刻的影响。揭示消费主义的生成逻辑,研判消费主义不合理、非理性的价值理念,警惕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危害,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消费主义的发生学考察
消费主义何以生成?这既是一个学理命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基本范畴来看,消费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消费有着直接联系,但作为一种现实性极强的社会思潮和价值理念,它与人们的物质追求和欲望,以及商品承载的符号价值、象征意义也有着密切相关。就消费问题而言,传统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从经济和伦理维度来进行探讨,之后,一些学者从“符号”视角,对消费进行符号经济学的分析。因此,对消费主义的理解认识,不仅要着眼于日常社会生活消费领域中的现实问题,还要追本溯源,从消费的功能演变来把握消费主义得以生成的基本逻辑脉络。
3.5 省时省力,操作简单方便 整个更换气管套管固定带的过程可由1名护士单独操作完成,不需要医师到场。为患者带来舒适的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
(一)消费的功能探源
消费作为经济学概念,通常被定义为“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耗和使用,用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注] 胡金凤、胡宝元:《关于消费的哲学考察》,《自然辨证法》2003年第11期。 。但是“消耗”只是“消费”的基本内涵之一,“消费”必然存在超越“消耗”的意义与价值,对此,马克思给出了政治经济学思考与回答。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中,消费始终和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消费不只是简单关涉到需求与满足的关系,还包含着人与物品的关系。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消费的认识始终贯穿着经济上促进社会生产,以及伦理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双重维度。与古典经济学家直接将生产作为起点、消费作为终点的单向逻辑不同,马克思将消费作为关键环节放置于社会经济生产的全过程中,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论证生产、分配、交换的对立统一关系,从生产力与人的有机统一来认识消费的作用和价值。
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消费是在把产品消灭的时候才使产品最后完成”[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3、16页。 。在他看来,消费与生产相辅相成、高度统一。消费在社会经济生产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一是生产的过程包含着消费,即耗费一定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二是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同时为生产创造动力;三是消费推动生产价值的转化,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四是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整个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扩大再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除了从经济维度对消费功能进行考察,马克思还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维度对消费进行审视。他认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3、16页。 ,“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3、16页。 。具体而言,消费的水平、内容、方式是由人们的生存发展状态来决定的,同时不仅是生产,消费同样也要服务于人,不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最终都要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消费”这一概念的呢?首先,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家将消费作为剩余价值获取手段的定位进行批判,认为此种消费是建立在私有制和人的异化基础上的异化消费。其次,马克思对消费的政治经济功能进行设想和建构,认为真正的消费要能够“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但这种“属人”的消费只有在消除劳动异化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自由生命”的本质时,当人摆脱对自然、对物、对人的依赖时,人才能按自己的真正需要进行消费,此时的消费才能构成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从消费的伦理功能分析,消费主义之所以受普通大众的欢迎,是因为消费主义塑造的自由逻辑迎合了人们对自由全面发展的向往。一定程度上,消费主义鼓励人们通过过度消费寻求快乐、刺激、满足,麻痹了人们的理性,使人们不知不觉沉溺于物欲追求和贪图享乐之中。首先,消费主义混淆欲望和需要,将欲望伪装成需要。需要是指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理应得到满足。但消费主义倡导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异化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无止境的欲望和奢求。其次,消费主义制造消费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的假象,将消费主义美化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实上,消费主义不仅使人充斥在物欲的泥淖之中,而且使人陷入为消费而消费的循环之中,这种异化的消费观并不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真正持久的幸福和满足,反而造成短暂狂欢后的痛苦。但消费主义抓住了人们贪图享乐、寻求自由刺激的消费心理,因而得以大行其道。
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发生了重要变化,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以及市场中的作用越发突显,现代社会由经济社会逐渐向消费社会升级。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鲍德里亚从商品符号化的角度,对消费的象征性功能进行澄明,重新定义和审视消费的价值意义。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使“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看全套的物”[注]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1页。 ,消费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享有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还在于“生产与驾驭社会符号”[注]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41页。 。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的实用性,还在于其蕴含的象征意义、符号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商品生产不仅仅是创造物质形态,还要赋予其符号形态,即象征性意义。符号价值对消费社会的操纵,使消费逐渐异化,人们的消费不再是从自身实质性、现实性需要出发,而是从虚构的符号价值出发,通过符号消费来显示自身的地位和价值。于是就有了那些名牌、限量版等特定意义的商品。从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检视消费的象征性功能,为我们分析各种消费现象和消费问题、认识消费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二)消费主义的生成逻辑
消费主义的产生最早源于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导致消费对再生产和生产循环的作用不断凸显。在资本增殖扩张的内在驱动下,刺激消费、鼓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步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随着消费潮流、消费社会的发展而兴起,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蔓延到世界各地,渗入到日常生活领域。消费主义崇尚无限占有享受物质财富,通过消费来满足自我,获得幸福快乐,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目标。因此,消费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不同于正常的真实性的需求消费,即为了生产生活的延续而进行的普通的、必要性的消费。消费主义暗含着一种欲望膨胀,为消费而消费,以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等思想态度。它之所以能够盛行,是社会生产和物质财产的积累、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变迁、个人的欲望和攀比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生成的逻辑终究无法剥离消费的功能,即经济功能背后的资本逻辑与伦理、象征功能背后的符号逻辑与自由,两者相互勾结,互为表里,进而得以俘获人心。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化的作用原理是“符号”理论。鲍德里亚认为,正是由于符号的中介作用,“消费社会”才得以形成,“消费主义”才得以盛行。“符号”是鲍德里亚分析和批判消费社会的理论基石,具有“差异性”和“意指性”的特点,也正是依托于这些特点,“消费”才能脱离生产性实践转为被符号所操控的虚拟系统。“符号”的差异性既是符号操纵的秘密法则,也是消费得以实现的前提。鲍德里亚认为,特定的经济或社会地位群体的成员资格,不能继续为人们提供认同感、确定感和归属感,所以资产阶级开始主动构建差异性以重构身份,而转换为“符号”的商品所具有的差异性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能够彰显消费者个体的存在,所以消费受到追捧。事实上,“符号”能够差异化表达的关键在于“符号”具有意指性。鲍德里亚意指性思想的形成明显受到索绪尔和巴特符号思想的影响,认为商品“符号”应同语言“符号”一样,需从“所指”和“能指”的角度去理解。这一理念具体表征为对物品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否定,以及对物体符号化后所意指的社会关系的进一步强调。可以说,“符号”的差异性和意指性共同塑造了“符号价值”,而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符号价值”超越于马克思提出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成为符号消费的关键所在。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仅仅将成本局限于生产成本的范围之内,并不能反映为实现业务收入而付出的总资源成本,这并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的业务情况。通过合理的作业划分及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将研发支出完全分配至各产品成本,以获取更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为企业产品定价提供全面真实的成本信息,以避免因定价不准而不足弥补成本的情况[7]。然而,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中,合理分配成本的关键在于作业划分和成本动因的选择,但这些选择都存在较多的估计因素,使得成本分配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因此,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处理研发支出时,必须注意选择的合理性及估计的准确性。
从消费的象征功能分析,消费主义借助符号逻辑契合了虚荣的个人心理和竞相攀比的社会风气。鲍德里亚认为商品只有转化为符号,才能进入消费领域,而符号化的获得就是商品差异性所在。差异性的塑造表征着不同的地位、声望以及价值的内涵。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竞相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显示自己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彰显又形成叠加效益反向刺激消费。“虚假消费”、“符号消费”遮蔽了真实消费,人们在消费的符号价值中异化,从众消费、盲目消费、奢侈消费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这种消费符号的拜物教给人带来的误导是消费越多、越奢华,显得越体面,价值就更易于显示。如此一来,符号价值进一步统治社会生活,消费主义由此获得更大的市场,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政治生活方面。消费主义的传播对政治生活也会产生影响,消费主义鼓吹消费民主化,即在消费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花同样的钱就能获得同样的产品,享受同样的服务。事实上,这种所谓消费民主化、平等化是一个伪命题,人们的收入不同,消费水平、消费能力不同,就不可能有真正平等、民主的消费。这种形式上的民主只会扭曲人们的政治心理和价值观念,造成不同群体、阶层之间的攀比心理,产生政治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另外,消费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以生活化的方式向意识形态、政治生活延伸渗透,其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和平演变。消费主义通过传播西方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试图让更多的民众向往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消解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敌对情绪,失去批判能力,实现意识形态的西化。因此,对消费主义进行意识形态批判,才能揭露其险恶用心,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二、消费主义扩张背后的现代价值危机
当前,消费方式的便捷、消费内容的丰富,使现代社会成为了一个消费性的社会,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变得更加普泛。人们在体验消费带来的快感、便利和愉悦的同时,也遭受着精神层面的困扰。每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但消费欲望是无限的,消费主义所宣扬的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使人们的价值追求功利化、庸俗化,观念体系、价值理想层面的意义世界逐渐异化。盲目追求浅表化的感性体验,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精神境界的提升,不仅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也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影响。当人们所生产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奴役人、统治人时,就意味着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物化现象,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赤裸裸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人的意义世界的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异化进行了解析,具体体现在:劳动的异化,即人们被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所奴役,劳动变成了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异化劳动;人的本质的异化,即在资本家的盘剥下,人的社会属性淡化,成为了本能的奴隶。异化主要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客体,但这一客体却变成了主体的敌对力量,主体最终被自己产生的客体所控制和奴役”[注] 李海鸥:《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批判》,《理论学刊》2013年第1期。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异化现象普遍存在,而消费主义所造成的人的异化,最根本的是人的意义世界的异化。所谓意义世界,主要是指人的价值追求、思想理念等精神世界。不管是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是法兰克福对异化消费的批判,抑或是鲍德里亚对符号消费的批判,消费主义与人的异化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所揭示的异化现象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消费社会愈演愈烈,而且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
在文化建设方面。消费主义虽然带有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但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产生广泛的影响,就在于通过文化进行包装和灌输。具体而言,就是以文化为外衣,进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掩饰。它看似是一种西方文化、流行文化、社会文化,实质上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塑化作用。消费主义入侵文化领域的重要渠道就是浸淫于文化工业之中,即抬高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价值属性和经济效益,甚至不择手段贴上符号价值的标签,而社会效益和精神内涵被淡化,这样一来,文化消费就容易变得低俗、媚俗、庸俗,以及泛娱乐化。文化应有的教化人、引领人等功能就慢慢退化。因此,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流毒甚广,严重影响人们的文化观念,解构我们的勤俭节约、天人合一等文化传统,冲击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消费主义扭曲虚伪的消费文化观,才能净化社会文化风气,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振精神。
(二)现实社会发展的物化
物化主要是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提出的。所谓物化,在卢卡奇看来,主要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注]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52页。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物化现象普遍存在,并渗透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之中,成为一种无形的统治力量,不仅造成主体客体化,以及人的抽象化、原子化,而且在经济活动中使劳动者的能动性被埋没,被物所支配,缺乏批判性。在物化的社会里,人成为了机器的附庸,丧失了主体性。消费主义以消费来衡量人的价值,不仅会引发人的精神危机,而且会对现实社会发展带来危害。一方面,过度消费就意味着过度消耗和浪费,资源的浪费将会掣肘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为了突出商品的“符号价值”,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除了广告宣传,还要对商品本身做文章,比如通过过度包装提升商品的美观和档次,以增加其吸引力,或者以大自然中的稀缺物质为原料进行商品加工,以彰显消费者的财力和社会地位,如此一来,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贪婪和欲望只会加剧资源浪费和生态危机,势必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主义鼓吹消费带来的快乐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获取,而是一种符号价值的享受,也就是说快乐来源于消费本身。由于资本本身具有无限逐利的本性,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如何使大量甚至是过剩生产的产品获得消费市场,从而攫取利润,就要刺激消费,挑动人们的购买欲,于是,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产品都被赋予了虚伪的符号价值。整个社会进入了大量的生产,大量的消费,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物化,大量的浪费、污染。提倡过度消费,甚至一次性消费,最终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大量的生活垃圾的产生,使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消费主义的自然性表现在它把高消费说成是人类的永恒本性,从而使高消费获得了合法性,其虚假性表现在它把物化价值的消费当作是人的价值和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的唯一实现方式”[注] 鲍金:《揭开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面纱》,《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1期。 。在消费主义的导向下,现代社会弥漫着一股风气,即通过消费来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把所消费的物的价值与自身的价值相提并论,不由自主地成为了物的工具,在物化的危机中迷失了人的主体性,从而使社会的理性被工具化。需要警醒的是,一个社会,如果富人肆意消费挥霍,而穷人还在艰辛生活,那么消费主义的蔓延会加剧贫富分化,产生社会的不公平问题。同时,当代的资源浪费透支的是未来的生活资料,当代的环境污染影响的是未来的生存状态。因此,消费主义所引发的现代性危机,以及社会的病态发展,有悖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消费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本身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从价值取向来看,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可谓一丘之貉。消费主义是被资本家所操纵,为资本主义的资本极权统治服务的。它所编织的幸福、快乐的神话,宣扬的自由理念,在遵从资本逻辑而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感性化、生活化的同时,更加隐蔽地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功能。要深刻认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必须进一步揭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实质面目,以及意识形态化的作用表征。
(一)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实质面目
从消费主义的内涵以及生成来看,消费主义的本质是资本逻辑操控下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贪婪的本性必然会破坏理想的现实。尽管消费主义极力伪饰,想撇清与资本逻辑的关系,宣扬消费对自由、个性、民主、平等的彰显,但始终无法改变其资本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质面目。在消费主义建构的价值法则下,消费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了个人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甚至通过日常生活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布控,成为了新的拜物教,使人们自觉按照消费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塑造自己,对各种符号消费顶礼膜拜。根据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进一步揭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化,消费主义逐渐确立起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身份和地位。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消费作用的完全否定,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对消费作用的些许肯定,再到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时期对消费的大力提倡,消费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长空间不断扩大。进入到以消费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消费对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以提倡消费为核心的消费主义必然成为资产阶级倡导的意识形态,并在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建构中与资本主义合谋。
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尽管消费主义的推崇导致了消费的异化,对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但其仍旧能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关键就在于消费主义以消费的虚假繁荣掩盖其意识形态化的统治,通过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伪饰欺骗蒙蔽大众,使人们虽处在危机之中但却无意识,主体性的沦陷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批判和反思的能力,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究竟消费主义如何获得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并发挥影响和作用,大致可以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化的作用原理、作用媒介和作用结果三方面进行分析。
但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综合性和复杂性,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抽象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构件的构造设计,这些需要靠实际工程经验积累的,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与体会,因此,这就给学生在工程结构课程中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化的作用表征
马克思深刻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552页。 。消费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利益表达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具有超越于其他意识形态的话语优势,而且事实证明资产阶级在社会实践中确实为消费主义摇旗呐喊。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的论述进一步告诉我们,消费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发展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布控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552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为维护统治的合法性,必然将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包装成普罗大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从而消解工人阶级的阶级反抗。消费主义亦然,消费主义通过所谓的“去意识形态化”掌握大量群众,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剥削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并通过宣扬自由、幸福、快乐等价值理念迷惑大众,掩饰自身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从消费的经济功能分析,消费主义之所以受到资本家的追捧,根本在于资本的扩张逻辑。对资本家来说,如何实现商品的最后一跃至关重要,因为其不仅关系到商品价值的实现,还关系到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首先,消费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再生产和发展。马克思指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丧失生产资料而一无所有的工人只能通过消费购得维系生存的生活资料。如果消费无从实现,从劳动力角度来说,是面临死亡的威胁;从资本家角度来说,就无法继续获得活的劳动。其次,消费关系到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运行。消费是社会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如果生产出的产品无人消费,那么资本家就无法获得剩余价值,无法继续维系资本剥削的特权,就会导致生产过剩并产生经济危机。所以,资本家高度重视消费,极力推崇消费主义,甚至将消费异化推至极端化,将消费主义培育成资本主义文化,通过全球化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以实现自身的极权。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化的作用媒介是大众传媒。消费社会的本质是商品背后的“符号”消费,但是“符号价值”能够寻求共识,掌握群众,却是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结果。在当下,媒体绝非仅是单纯的信息传播载体和技术手段,其本身已经成为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并进一步成为资产阶级操控意识形态的工具,影响大众的认知方式与价值观念。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第一个系统分析和批判大众媒介的社会批判理论,已经广泛而详细地揭示了新闻娱乐媒体意识形态化的本质,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阿多诺指出:“在这些媒体中,启蒙主要表现为对制作和传播的效果和技术的算计;而就其具体内涵而言,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为对存在者和控制技术的权力的偶像化”[注]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基于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化的现实,大众传媒必然成为资本主义操控意识形态的工具。之后,德波就在对“景观社会”的批判中,对这一必然逻辑进行揭露与批判。所谓“景观社会”,乃是一个意向控制一切的社会。德波认为,“在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影像之时,纯粹影像就变成真实的存在”[注]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大众媒介通过吸引人眼球的表现力掩盖了其在“景观社会”中所传递的价值理念,使人们无意识地接受了媒介文化霸权。大众传媒作为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化的作用机制也得到鲍德里亚的认同,鲍德里亚指出:“广告将有用的物的价值转变为符号价值”[注] 让·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59页。 ,通过向他人灌输某种符号或编码,促使人们更易于接受这些符号或编码背后所表达的价值。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化的作用结果是使得社会需求被无形操纵。进入消费社会后,资产阶级充分利用资本优势,操控电视、电影、广告等大众传媒,将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进行大肆渲染,达到需求的社会操控,从而为消费创造动力。正如马尔库塞所认为的,人们在消费社会中的真实消费状态实质上是一种“强制性消费”,它通过不断唤醒人的欲望,并且使人深信不移地相信自己确实需要这些商品,从而创造“需求”。但是事实上,这是一种脱离使用价值,甚至使人异化的“虚假需求”,它存在的意义只是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社会需求的操控作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化的结果在两个维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在经济维度上,社会需求操纵满足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因为需求意味着消费,而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又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在文化维度上,社会需求的操控意味着资产阶级已然获得文化领导权,因为操纵的前提是认同,而认同意味着领导权的获取。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在民众自觉的同意和认同,这就需要通过教会、学校和媒介、大众传播进行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定向传播和灌输。毫无疑问,资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一定程度上仰仗于利用“符号价值”精心设计的骗局,让大众在不自觉中沦为木偶,陷入物质狂欢的假象,并对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产生认同。
唐卡图像数字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传播使唐卡文化宣传和唐卡产业销售中面临着诸多新的安全问题,主要归纳为: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假冒、以次充好,以及恶意篡改等。这些问题阻碍着唐卡文化传播和产业销售健康环境。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法律、社会、技术角度分别提出了解决对策,重点从技术角度提出解决方法,详细论述了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在数字化唐卡图像版权保护方面的具体应用。实验分别将鲁棒水印和脆弱水印应用于唐卡图像侵权追责和恶意篡改定位方面,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四、警惕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荼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消费主义绝不是个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问题,它所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统治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塑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扩张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危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生一定程度上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制造虚假消费需求,将无形的符号价值赋予商品之上,进而奴役人们。其不仅淡化人们的理想信念,而且扭曲人们的价值追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
在经济发展方面。消费主义服务于资本的增殖和资本主义的扩张,在本质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相悖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消费主义也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有所体现。一些企业和生产者为了扩大消费市场,获得更多的利益,借机渲染、宣扬消费主义,通过消费文化的宣传、符号价值的包装操纵市场需求,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念,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扰乱市场秩序。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通过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但我们提倡的消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消费,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真实需求为基础的消费,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之上的合理消费,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倡导的带有剥削、虚假性的畸形消费。因此,揭示消费主义的陷阱和危害,辨清消费的正当性、合理性的边界问题,正确认识消费的本质和目的,有助于我们审视和把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不良倾向和问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石。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高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及更加合理的应用方案将会不断地发现及推广,也必将会更加有效地造福人类。
团队的专业性体现在扎实的绘本素养,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绘本的精准推荐,以及在新媒体时代对网络媒体的运营维护等。而目前老约翰绘本馆几乎没有学习绘本专业出身的团队成员,也没有学习心理以及儿童教育等方面的老师。专业性的缺失导致理论和实践指导不坚定,运营难以深入,有关绘本的服务未能以特色化的角度展示给受众。
首先,消费主义同样造成劳动产品异化于人。进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虽然马克思所论述的物质匮乏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在消费社会中,商品仍然是与人对立的存在。因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疯狂购买商品,不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因为资本逻辑赋予商品的符号价值,如此一来,脱离使用价值的商品注定是异己的存在,对人们本身而言只能是负担而不是需要。其次,消费主义导致劳动意义的异化。消费能够实现的条件除了需要的存在,另一关键因素就是消费者购买力的培养,而衡量购买力的重要标准就是货币的占有量,所以消费主义必然引起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金钱,所以获得劳动报酬成为劳动者劳动的唯一动力和意义,这与马克思所倡导的自由的、自觉的,发挥本质特性的幸福劳动格格不入。再次,导致人生的价值意义的异化。消费主义将对物的占有和消耗当做人生的追求,企图通过物的占有量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这实质上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扭曲和亵渎。人不同于动物,除了自然属性,人还具有类本质的社会属性。因此,人不能仅仅为了维持生命的本能,沉迷于消费的物质人生,还要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解放努力奋斗,树立崇高理想。最后,消费主义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消费主义对人际关系造成的异化,主要是消费水平、消费能力、消费理念等差异性造成消费的不平衡,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甚至使阶级的不平等转化为消费的不平等,从而产生社会矛盾。总而言之,当人们过度追求物质,盲目消费,被商品所奴役,那么由功利、世俗所招致的意义世界的异化,最终势必影响、困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现代教育中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多个学科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网络技术、信息论、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在计算机的系统中需要积极进行安全预防,针对硬件、软件和系统进行积极的保护,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各种损害,导致出现计算机系统中发生重要数据丢失或泄露的情况,并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进行有效的止损,尽可能地挽回各种损害。
在社会治理方面。消费主义诱导下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超前性消费造成了一部分人社会心态的失衡,容易引发仇富心理和社会矛盾,产生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消费主义的泛滥会引发社会层面的危机和问题,带来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风险,使社会治理更加复杂。在消费主义的急剧扩张下,经济人与社会人何以统一,消费者的权益何以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的理性何以保持,都是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难题。消费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只有引导人们理性认识和反思当前流行、时尚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培育并倡导合理的消费方式,才能不迷失于消费社会,建构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一旦人们被消费主义所俘虏,追求眼前的富足和享受,而不关心社会发展进步的问题,不去对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深层反思批判,社会治理的主体性就会缺失。因此,揭示消费主义造成的异化和物化以及带来的现代社会发展的危机,有助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生态文明方面。消费本身便蕴含着对能源、材料等生产资料的消耗和耗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消费是人类在维持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纽结。在工业文明和现代性的推动下,消费主义使人们对物质资源的占有欲不断膨胀,物质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泛滥,不合理消费的增长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和能源的耗费与日俱增,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恶化加剧。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最终必将危害人们的现实生活,危及人类的长远发展。因此,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揭露,就是要让人们意识到过度消费、贪得无厌所造成的浪费和污染,等同于慢性自杀和自掘坟墓。只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才能抵制消费主义的毒害,摒弃非生态的消费行为,强化消费的适度性。以消费伦理的自觉性、文明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五、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限度
马克思深刻指出:“资产者的假仁假义的虚伪的意识形态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为普遍的利益”[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95页。 。而消费主义正是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所处心积虑建构的带有虚伪性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所描绘的以消费来获得幸福、成功、快乐、满足等美好图景,只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和虚幻的心灵慰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带来的并不是意义世界的真正自由和终极解放,而是人的异化,以及社会的危机。作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虽然不是镇压性的意识形态,亦不是急风暴雨式的思想变革,但却在以一种隐性、潜移默化的方式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基本限度,首先是要立足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以及功能。意识形态的重要论域在于把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这就包含着用一定的虚假意识对其进行掩盖和辩护。消费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根本功能就是要为资本增殖扩张,以及资本主义的统治服务。尽管通过感性化、生活化的意识形态进行包装伪饰,抓住人的欲望以符号价值进行诱导,并构建出与其内在逻辑相符合的价值体系,来扩展存在和传播的空间,但其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以符号价值的“虚假需要”蒙蔽欺骗大众的意识形态逻辑旨趣是不会改变的。
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需要把握的另一个度,是要准确把握消费主义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范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观的区别。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不能在批判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简单否定了消费,或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而走向消费决定论的极端。值得注意的是,对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不能仅局限于消费理念、消费方式以及消费社会层面,要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结合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揭示消费主义隐含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只有超越消费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剖析,深刻把握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质,才能洞明消费主义产生的背景、缘由以及生成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进步,我国的消费结构、消费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总的来说,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的提升必然刺激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民众的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理念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变革有着必然的联系,社会主义的消费观在个人消费层面所要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公共消费层面则是着眼于满足广大人民的共同需要,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而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所代表和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和富人阶层的价值和利益。因此,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还要根据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生产方式来研判。
那天午时,一塆里的人只要能动弹的,都来了,隆重地把阿黄抬上了红山的阳坡。回到屋,我听到婆婆在唠叨,狗金贵,人也金贵呀,伢儿烧成这样子还冇见你们的人影儿!我跟大梁赶紧跑到桂生房里,见婆婆坐在桂生床边。我有些吃惊地问,妈您么起来了呢?婆婆说,我不撑着起来,我孙儿哪有人记挂的?你来摸摸他的头!我伸手一摸,哎呀,桂生的额头像火炭样!婆婆对大梁说,你去南上姜家里,谋点儿隔年的鸭跖草,鸭跖草煎水能退烧。大梁出去了,婆婆又数落我,我说叫个贱名儿吧,你们偏要逞主张。这回是捡条命回,耳朵缺一块就是警示!
总的来说,理论的批判和建构要立足于现实的发展。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其形成发展始终贯穿着资本的隐形统治,对于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起着重要作用。认识和理解消费主义不仅要从阐释学的角度对其生成逻辑、内在机理进行系统把握,还要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维度审视消费主义带来的人与社会的异化和物化所造成的现代性危机。消费主义的传播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加以警醒和防范,必然会侵入上层建筑领域,对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只有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凝聚力的双重视角解构消费主义,才能真正认清消费主义的危害,管控经济层面的意识形态风险。
〔中图分类号〕 F0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909(2019)04-0067-09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研究”(项目编号:15AKS0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共享发展思想的时代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017BKS01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8JZD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孙绍勇,男,法学博士,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意识形态问题。
[责任编辑:赵丽娜]
标签:消费主义论文; 内在机理论文; 资本主义论文; 意识形态论文;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