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7.13;R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3-ZM
对于输血来说,是整个诊疗的工作中经常见到的急救措施。对于输血工作来说,能够进一步防止患者产生休克的情况,而且还能够保证凝血因子的补充,不过由于患者自身不同的身体素质差异,因此,输血后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假如没有合理的处理,就会导致患者自身的健康受到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输血患儿4960例,其中男2543例、女2417例,年龄1~12岁、平均(5.5±1.3)岁。输注血液包括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血浆、冷沉淀。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按照患者情况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然后送回输血科,定期统计汇总,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包括患儿年龄、性别、输血史、过敏史、不良反应类型等,并观察患者具体症状和体征。①发热:输血后2h体温升高幅度≥1℃;②过敏:输血后发生不同程度过敏反应,轻度过敏反应仅表现为荨麻疹,中度过敏反应为过敏样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
1.3观察指标
①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②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类型;③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960例输血患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3例(0.46%);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937(99.54%)。
2.2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类型23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热12例(52.17%),过敏6例(26.09%),血清胆红素升高3例(13.04%),输血过快引起呼吸困难和胸闷2例(8.7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和发血至输血时间为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3讨论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输血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血液自身就具有特殊性等,所以也存在一定的输血风险系数。输血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输血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在输血之后,受血者多会发生非原发疾病所带来的一些新反应。对于人体而言,本身血型就存在复杂性的特征,当供血者的血液进入到机体中之后,也容易产生抗体,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无效输血。目前,输血操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能够较好地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但是并未完全杜绝。在输血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非溶血性发热以及过敏反应等,而导致出现非溶血性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病患所输入的血液的抗原性,导致出现免疫性(或者非免疫)反应,会对其机体中的白细胞进行溶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较多的热量,从而导致其体温升高,从而出现发热现象。对献血员和患者都做抗体筛查,尽量输注少白红细胞可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而就过敏反应而言,主要是在输血的过程中,血液中含有导致病患出现过敏的一些过敏原,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其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甚至出现死亡。给病人输血前用抗过敏药物,条件允许最好输注洗涤红细胞,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心理因素造成的输血不良反应,原因是绝大部分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输血,所以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还因为患者因红色血液感观上刺激、血液粘度大、输注速度慢等因素,导致患者对输血的恐惧感增强,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变大,此时心理安慰和输血前的血液知识的宣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通过资深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应该能避免。输血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心理护理计划,使患者保持平稳安定的情绪,是输血成功安全的保障。
对于输血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来说,影响因素比较多,无论是从血站或者是相关的专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的输血工作者对于输血的操作来说都会影响输血的反应。因此,在进行才学的过程中,血站要保证采血以及供血的过程中能够与相关的标准质量要求相互符合,保证血液自身的品质,并且还要通过相应的冷链对其进行有效的运输。在输血的过程中,相关的科室也要有效的落实其自身的监督和检查体系,保证患者在进行输血过程中的有效配合。对于临床医护工作者还要对输血的指征合理的管控,按照不同患者自身的主要情况进行血液成分的合理选择,在整个输血的工作进行过程中要合理的监督和管控,还要进行合理的数据记录。
本研究表明,有输血史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输血史小儿,且为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次数>2次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输血次数≤2次小儿,且为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少由于输血史和多次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建议采用白细胞滤器以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发生,从而提高输血安全性。②过敏史:过敏反应与体质和血浆成分的复杂性密切相关。相比于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中可发现所有凝血因子,冷沉淀中主要包括纤维结合蛋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普通冰冻血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如此复杂的成分加之小儿存在个体差异,使输血时过敏反应更为复杂。本研究结果表明,有过敏史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过敏史小儿,且为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发血至输血时间:血液制品在常温下保存30min以上细胞功能可能丧失,建议医院应加强监管。本研究表明,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且为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松良,俞建飞,王丽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5):3358.
[2]徐煜,吴林伯.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J].医药前沿,2017,7(17):324.
论文作者:张赛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小儿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血液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