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贸易融资外包的收益与风险分析_银行论文

中资银行贸易融资外包中收益和风险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包论文,融资论文,收益论文,中资银行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资银行贸易融资外包的背景

由于中资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起步较晚,对于复杂的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没有足够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将贸易融资业务外包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有效控制自身风险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风险控制技术。而外资银行也在外包过程中获得了客户资源,这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博弈关系。通过在这一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一个外包业务中,双方的利益风险点是什么,从而为中资银行给出建议,使其在外包过程中具有相对优势。本文从商业银行(主要是指除了中、建、工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中等规模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视角来研究国际贸易融资外包过程中风险控制和收益,初步探讨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不足,重点讨论国际贸易融资外包过程中中资银行的风险(外部和内部)及收益。

二、中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特点及其外包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将要求银行提供成本低、安全性强的国际贸易融资方案。如果中资银行业不能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客户将转向其竞争对手。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种类少,并以传统方式居多,各家中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方式基本上是形式简单的打包放款、进出押汇及减免开征保证金等,这些多是由国际结算业务衍生而来,不但收益极低,还占用了银行的大量人力。而较少有中资银行开办国际上新型的保理、福费廷业务,更不用说为进出口商量身打造的结构性贸易融资。根据传统业务制定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营销手段是不能应付当下激烈的竞争的,而外资银行所拥有的完备的国际贸易融资手段及先进的结算管理体系将成为挑战中资银行最大的筹码。因此,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成为各中资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经过发展,在贸易结算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控制大多数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因此一些国际贸易融资的外包主要发生在收益高、风险大、操作技术较复杂的新型贸易融资业务上。结构性融资通常由多家中外银行采用全面合作的方式进行,外包业务相对较少,因此在实际业务中没有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和假远期业务等。本文的讨论将会集中在保理和福费廷等业务上。

贸易融资外包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下面以福费廷业务为例对图1做进一步说明:

图1 贸易融资外包的基本流程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1.询价。为了确保出口商能按时得到融资,并且不承担利率损失,出口商与中资银行联系询价。

2.报价。中资银行在接到出口商的询价后,立即与外资银行联系询价,外资银行分析进口商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和外汇风险,核定对该国的信用额度、担保人的资信情况、偿付能力,合同金额是否能够接受等等。如以上方面都合意,外资银行便根据福费廷市场情况报价,内容包括贴现率、承担费、宽限期、选期费和担保费。

3.签约。出口商接受了银行报价,与中资银行签订福费廷协议。一般包括项目概况及债务凭证,贴现金额、货币、期限,贴现率及承担费率、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义务、违约事件及处理等。

4.交单。出口商在发货之后应立即将全套的装船单据交银行议付,议付行将远期票据寄开证行担保行承兑后退给出口商。出口商在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或本票上背书并注明“无追索权”字样后,正式连同其他的单据在承诺期内交贴现银行(外资银行,由中资银行转交)审核。一般提交的单据包括本票或银行承兑汇票、提单副本、发票副本、合同副本、信用证或保函副本、出口商对其签字及文件真实性的证明、出口商债权转让函等。

5.审单及付款。外资银行(接受外包的银行)在收到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后认真审核,尤其对出口商签字的真伪要核实。外资银行在贴现付款给中资银行,后者按出口商指示,将贴现款项汇到其指定账户。

6.到期索偿。贴现银行对出口商付款后,将远期票据妥善保存,在到期日之前,将票据寄付款银行索偿。付款银行按照贴现银行的指示将款项汇到贴现行指定的账户。

对于出口商来说,贴现行就是与其签约的中资商业银行,而由于中资商业银行将这一业务外包给其他外资银行,所以真正参与风险控制和贴现的银行是接受外包业务的外资银行。

福费廷外包过程中主要费用有:贴现息、承担费、选期费、宽限期贴息和担保费等。中资银行最后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部分担保费,其余的收益归外资银行获得。

在福费廷外包的整个过程中,对于中资银行,参与的过程是与客户的联系,以及报价环节手续费的添加。由此,中资银行的风险被分摊到外资银行身上,业务风险仅剩出口商的恶意欺诈,多数风险是由于外包带来的其他风险,如客户的流失等。从整个环节中,外资银行为了更好地控制业务风险,必将获得中资银行的客户资料,这为其今后直接发展客户提供了基础,这也是外资银行在外包过程中的收益之一。中资银行则可以获得稳定的手续费,且可以获得经验和技术。外资银行除可获得客户资源外,还可将中资银行作为业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过滤客户资信风险。

三、中资银行在贸易融资外包中的收益分析

对于中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首先是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因为国际贸易融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风险小、收效快,符合银行资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二是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建立在国际结算基础上、作为国际结算业务延伸的国际贸易融资,由于其业务的前期属中间业务,业务过程中后期属资产业务,所以银行可以获得两方面的收入,即手续费和利差。其中手续费除纯粹的结算费用外,有时还可获得1‰~5‰的汇兑收益及外汇交易费用等。三是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技术性较强,需要有相应的现代、科学的内部组织体系运行系统加以支持,这就促使银行对内部营运机制进行不断地改善和调整,使整个业务在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情况下高效运转。四是可以密切银企关系。银行和进出口商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银行需要稳定的、信誉良好的客户群;进出口商也绝不可缺少能为其提供优质服务的银行。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是有一定技术、资金实力的银行才能从事的服务。通过这种服务,银行不但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提高银行的可信度,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业务。

中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创新的不足导致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少,并以传统方式居多,这很难满足那些已国际化了的进出口商的需要。一些跨国公司由于不能从国内银行获得服务,便去寻求外资银行,使国内银行白白丧失了业务机会。南京爱立信就是典型的例证。

在国际贸易融资外包的过程中,中资银行的收益主要包括硬性和软性两个方面。在硬性方面,中资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手续费和大量的新客户资源。因为有了外资银行的帮助,在产品完善、风险控制等方面,中资银行可以获得一定提高,从而更全面地服务进出口商,扩大客户资源,并且为今后银企之间其他方面的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外包为中资银行良好地规避了风险。跨国贸易由于涉及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使得控制贸易融资风险的难度较大,多数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业务量小,国际化的步伐较慢,决定其不具备对保理、福费廷的新型贸易融资工具合理运用的能力,所以通过自身来开拓客户并借助外力来控制风险是中资银行现阶段比较适合的选择。举例来说,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推出的“无追索权远期信用证贴现业务”,与国内很多银行推出的信用证融资业务相比,其“无追索权”是一大特点。这一业务仅以信用证为依据,无须公司提供任何如财务报表、公司经营状况等的额外资料。不限通知行,非本行通知的信用证也可以办理此业务。无追索权远期信用证贴现业务资金周转快,也不需占用公司的银行额度,降低外汇风险,收汇时间缩短,结汇、申请退税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该业务成本低,企业可利用远期优惠来提高出口单价,转移贴现成本,给海外买方提供更长期的付款期限,提高出口竞争力。而中资银行往往很难推出这种业务,所以在操作环节上,中资银行可以先与小企业签约,然后将这一业务外包给蒙特利尔银行,从而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手续费和客户资源。

在软性方面,外资银行凭借金融结算技术先进、国际网点多、操作规范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外资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上呈现细分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的细分市场中获得领导地位,像蒙特利尔银行的无追索权远期信用证贴现业务、荷兰银行的假远期信用证业务和福费廷业务,以及德国北方银行和挪威银行针对船舶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中资银行,许多外资银行也将一些国际贸易融资和结算业务外包给以上几家银行完成。借助这些外资银行的经验,中资银行可以开辟一条利用外资为国内出口商融资的渠道,拓宽融资领域,使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达到最佳组合,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优化资产结构。中资银行做福费廷业务可以增加业务品种,加强与国际金融同业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学习外资银行对金融风险控制的方法,培养风险控制能力。

四、中资银行在贸易融资外包中的风险分析

尽管中资银行将一些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贸易融资业务外包给精于此业的外资银行,但这只能减少银行内部对于业务的控制风险。在业务被外包后,中资银行对一些外部风险仍须负有一定的责任。

一般而言,国家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法律风险和欺诈风险都属于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共性风险,由于上述风险更多地来自客观,进出口商和银行都无法回避,但可以在事先采取一些措施防范因为风险引起的不良结果。由于中资银行将贸易融资业务外包给外资银行,所以上述风险中的大多数风险可以被规避。中资银行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欺诈风险。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最大差异之一,就是进出口企业的交易对象不在本国,由于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使交易双方了解对方的难度增大。像福费廷这样基本上无追索权的业务,在贸易融资外包中中资银行的风险不大,但是一旦遇上本地出口商的欺诈行为,中资银行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对中资银行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在中国,中小企业愈来愈多,有一部分企业,银行不了解其资信,所以很难控制其引发的风险,当其进行贸易融资的业务时,有可能给银行带来诸如欺诈之类的风险,这是中资银行需要高度重视的。

2.客户风险。客户资料的流失导致将来客户资源的流失和对外资的过分依赖,这是国际贸易融资外包业务中中资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中资和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对客户资源的争夺上,在客户不明确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不具备与了解本地市场的中资商业银行竞争的能力,但是一旦客户资料透明化,外资银行将可以便捷地锁定目标客户。外资银行大多实行全能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与严格进行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其全方位的服务更易于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需求。外资银行竭力与中资商业银行争夺的企业或行业,除了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外,还包括中国的外向型企业,跨国企业、大型集团公司和高新科技企业以及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因为外资银行能为这些企业提供包括现金账户的支付、抵押贷款、融资租赁、职工养老保险计划、消费贷款、企业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等一揽子服务,且有助于其扩大出口,降低成本,所以上述企业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态度好的外资银行,甚至会将原本的国际结算业务转移到外资银行。而当前中外银行真正的业务较量就是国际结算业务。外资银行的进出口结算虽然限制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结算以及经批准的非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结算和放款项下的进口结算,但因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大,中资商业银行受冲击仍很严重。比如外汇汇款,外资银行通常1天可以到账,而中资银行要2至3天,所以大型三资企业基本上都在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随着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量的大幅提高,外资银行的国际结算优势会进一步显示出来。国内银行希望通过引进外资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但是一些银行由于不能把自己已有的优势和引进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很好地融合,可能反而逐步失去原来的优势和创新能力,成为外资银行全球发展战略在中国的一个分销渠道或者客户联系平台。

3.人才风险。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代表,其最大的资产是人员。在实际过程中,中资银行多由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国际贸易融资专才与外资银行进行外包业务的谈判和沟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外资银行和这些人才提供了近距离考察和了解对方的机会,将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通常这些人才了解中国国情,其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都将会成为外资银行重点招揽的对象。外资银行丰厚的薪水,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定期高质量的培训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使其更容易争夺人才和留住人才。所以人才风险也是中资银行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4.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的竞争将是最后真正的竞争领域,这方面的竞争还未真正开始,但将会对今后的核心竞争力起关键的作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后一下子就占有知识产权这个高度,花旗、汇丰最早在中国注册金融产品的专利。目前全球化正处于三级分化的过程,首先是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制造业正大规模的向中国和亚洲转移。其次是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如金融业依旧以美国为中心快速发展;而欧美等国更是占据诸如知识产权创新这些最高附加值的软性产品领域的优势地位。这些领域的竞争将是未来企业甚至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所以中资商业银行必须提防外资银行的产品及专利战略。

当前,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的越演越烈,一家银行有市场前景的金融产品一经推出,其他一些银行就会立刻蜂拥而上、模仿学习、抢占市场。外资银行为了规避物理网点较少的劣势,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的项目融资、贸易融资等产品,其长处不仅体现在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而且具有强大的为客户量身订制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也即发挥核心产品的优势为不同客户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最终产品。而这些开发的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产品被外资银行视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自然不会轻易地交由竞争对手模仿学习,因此多数外资银行在不同的国家都对自己的核心金融产品申请专利保护,外资银行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高的发明类专利,并且发展速度趋于稳定。从1996年至2006年这十年间,共有219项发明类专利申请,其中外资银行占98项,中资银行占131项,与双方的市场份额不成比例。中资银行只在使用新型专利方面和在外观设计型专利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发明类专利中,从1996年至2006年9月份,花旗银行共有专利21项、大通银行共有专利10项、汇丰银行共有专利22项(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

外资银行对金融产品实行专利保护,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同类型产品形成垄断性优势。专利产品有很强的排他性。一旦外资银行的金融产品专利申请成功,中资行客户流失将成为最大隐患,这将对中资银行带来毁灭性打击。一旦将来和中资银行的合作结束,外资银行也能从容面对技术外泄问题。由于中资银行的知识产权观念不强,创新能力有限,因此很难有产品去进行保护,就算有申请专利保护,其关注点仅仅还是产品的名称,对于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设计理念、操作程序、内部风险控制等核心问题等进行专利保护的银行,仍然很少。外资银行专利保护的重点是产品的理念、风格和独特性,这种保护显然更具杀伤力。所以这种无法获取对手核心竞争力的风险将是中资银行贸易融资外包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5.心理依赖风险。没有完善的产品线和产品研发实力,势必会使得中资商业银行无法建立一套从研发到产品到客户的整体贸易融资解决方案。而对整体过程的风险控制是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的关键,仅对各风险点的控制,并不足以有效降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风险。贸易融资外包业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中资银行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隐性地影响其对自身产品的研发。

五、中资银行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手段

对于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一般风险,中资商业银行应从组织结构、内控制度、业务操作、人员素质和法律制度五个方面来建立起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严密体系。

前文将融资外包中的主要风险归于客户资源流失、人才流失、心理依赖和外资银行产品专利战略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中资银行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并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对中资银行而言,尤其如此。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际优秀银行相比竞争能力还很弱,这主要表现在: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没有体现出企业组织和现代金融的时代特征,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需要;金融技术不发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低,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管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有效机制,人才流失仍然是各家商业银行无法回避的课题。

2.审慎的战略联盟。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趋势。诚然,通过战略联盟,中资银行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可能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技优势,为客户提供高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成为知识密集型银行。而中资银行则仅利用物理网点多的优势成为外资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通道。由于中资银行只能提供前端的、低级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成为劳动密集型银行。为此,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中,要谨防形成对外资银行的依赖,应该通过合作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大力发展金融科技。银行业被认为是科学技术应用最早和最好的行业。国际优秀银行之所以能够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与其加大对科技投入、重视金融技术开发、实现金融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密切相关。

4.加快产品的创新。能否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具有个性化产品的能力,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然而,中资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虽然创新的理念和意识已成各家银行的共识,但缺乏符合现代金融发展趋势的远景规划;创新产品多数为原有金融产品的打包或重新组合,具有前瞻性的产品还不多;新产品开发以客户需求驱动型为主,还不能主动开发新产品引导客户消费。

5.培育忠诚的核心客户。中资银行对客户的营销还停留在关系营销的层面,银企关系的根基薄弱,企业存贷款及其他业务在银行之间搬家的现象十分明显。实际上,银企之间应当是一种双赢基础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就要求银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

从宏观方面分析,整个行业应该强化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信用管理的文化,构建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在构建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借鉴国际银行同业的成熟经验,更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在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中资商业银行在这项业务管理方面的思考,应更多着眼于在现实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向高层次发展。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社会层面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一是信用建设。随着世界贸易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在世界主要的市场和经济体中信用体系也在逐步建设和发展。在这种大趋势下,社会的信用建设无疑将成为我们当前的重大问题,信用缺失的社会是无法持续发展的社会,信用缺失的经济是无法持续增长的经济。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平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加恶化,加剧了世界经济中互信的缺失。增强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建设公平、信用、协调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世界经济发展来说非常必要。能否坚守诚信规则,已成为中国经济尤其是金融业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风险文化建设。风险管理文化,是指商业银行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审计和控制的过程中,由多年实践形成的一套思维方式、组织架构、责任体系和习惯做法的总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风险管理文化尚在培育之中,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未完全形成,风险管理对末端的控制能力还很弱,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在协调和配合方面并不十分到位。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事实上,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制度和体系翻版相对容易,而对翻版后的制度是否能执行到位,往往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难题。但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业务操作,人都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相关从业人员对贸易融资风险理念和执行力、以及对整体风险管理文化的适应和遵从程度,在很多时候决定了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程度。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以人为本,积极培育自身健康、和谐的风险管理文化,为业务发展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外包的收益与风险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