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县荫城联校 04710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学数学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营造课堂氛围,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交流如下:
一、把游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学生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能为儿童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小学生对乘法的认识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快的情感尤为重要。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做了一个计算游戏“看谁能算得又对又快”,接着出示题目:3+3+3,4+4+4+4+4+4+4,5+5+5,6+6+6……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当学生为自己的“神算”沾沾自喜之时,再增加算式中相同加数的个数,使题目变为3+3+3+3+3+3+3、4+4+4+4+4+4+4……学生顿时觉得为难了,最后老师很快地说出了计算结果。学生急于找到“老师神算的绝招”,从而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了“乘法”的探究中。因此,游戏的过程中都非常愉快,非常投入。教学中,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融为一体,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后,导课时我问学生会不会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随后从学生手中收集了果冻、玩具、墨水瓶等物品。同学们一见到这些东西兴趣来了,几位同学主动站起来出主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我把一个果冻放进盛满水的圆柱形量筒,水哗哗的往外流。啊!在同学们恍然大悟的叹息中,我开始了新课。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津津有味,很快掌握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三、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学得知识、形成能力,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认知因素与情感相互作用的情感过程。课堂上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在课堂上,只有给学生创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启发、引导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相信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自己的内在潜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要在课堂上采用鼓励、表扬、启发、引导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就像山涧里的一股清泉流进心田,沁人心脾,创造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氛围,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有时可在课堂上故意提出错误的推理和结论,与学生一起展开辩论,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四、应用数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如在讲授“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做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性。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且要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目的弄清楚。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上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改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学们不仅学习负担减轻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常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