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影响的调查与分析_道德论文

大众媒体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影响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众论文,价值观论文,青少年论文,道德论文,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会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他们“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1]在青少年与媒体接触的关系场域中,大众媒体对青少年形成关于自己、他人、社会、人类及其关系的道德价值观究竟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影响的范围和类型是什么,以及青少年又会在媒体影响下对媒体附着的道德价值观赋予怎样的理解与期望?本文试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媒体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以形成对当前媒体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与媒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判断。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施测

本调查基于两个研究假设,一是媒体是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绝对力量;二是青少年对媒体影响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研究的内容集中于大众媒体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程度,各种媒体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差异,青少年如何认识媒体附着的道德价值观及其影响。

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媒介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媒体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关系状况进行设计,一方面涉及不同媒体类型,主要包括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视觉媒体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并涵盖纸质媒体,同时加入传统教育要素教师以作对比;另一方面不同程度涉及不同类型的德目,主要为主流道德价值观,包括四类:一是表达个体美德的德目,主要反映涉及个体自身生活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包括勤劳、节俭、自尊、勇敢、善良、羞耻等道德价值观;二是指向公共生活的德目,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包括尊重、自律、规则、合作、责任、诚信、感恩、利他、宽容、孝顺、同情等道德价值观;三是指向国家政治生活的德目,主要反映人与国家关系、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理念与行为,包括爱国、民主、公正等;四是指向人类关系的德目,主要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关系的道德理念与行为,包括环保、公益、和平等道德价值观。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校和学生的背景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内容。问卷以故事情景为问题形式,采用单选题、多选题、词语联想题三种答题方式。在问卷主题和主体内容与思想不变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理解特点,变换问题表达方式和语言呈现方式,形成《媒介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调查问卷》的“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高职卷”和“大学卷”。问卷通过2次在初中和小学的试测之后,进行修订并最后定稿。

问卷抽样发放覆盖北京、石家庄、邯郸、沈阳、韩城、咸阳、黄山、阜阳、上海、奉化、长兴、广州、南宁等市县。每个地区分别选取小学、初中、高中、高职、大学五种学校阶段/类型的学生样本。共发放问卷16 800份,回收问卷15 540份,有效问卷15 339份,有效回收率为91.30%。有效问卷中的学校类型分布为小学3 429人,初中2 941人,高中2 824人,高职3 425人,普通本科2 720人。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电影电视是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稳定媒体

1.青少年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密切但存在信任危机

青少年不排斥甚至广泛使用新媒体,但对新媒体却并非完全信任。青少年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上网,被选率为42.8%,位居第一,但上网选择娱乐类内容的人数最多,超过一半多的比例。因此,上网的高被选率与网络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高影响力并非对应或直接相关。相反,从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网络媒体存在信任危机。青少年在看到网络一词时会普遍想到规则、自律、利他、诚信等德目,词语联想率分别为60.7%、41.1%、37.1%、22.6%;手机的联想词普遍为规则、利他、自律、诚信等德目,其联想率在25.1%~28.9%之间。这说明,青少年认为网络、手机行为中严重缺失了规则、利他、自律、诚信等道德价值观,进而希望加强网络、手机媒体在这些道德价值观上的影响力。

在选择以什么方式来传达爱心、表达孝心以及体验爱国情感时,网络和手机的方式总是位列最末。例如,当被问及“母亲节到了,学校为你妈妈准备了如下礼物,你会挑选哪个礼物呢(只能挑一个)”时,选项“一个网站组织的‘感恩妈妈’网上娱乐活动免费登录券2张”的被选率最低,仅为9.1%,远低于“一本饱含深情描写母子之情的书”29.2%的被选率。

学生在闯关游戏中,与网络等新媒体相关者的被选率非常低。其中,“短信写手”是最不希望搭伴的人,被选率仅为1.8%;“网站制作人”(13.8%)虽排列第三位,却比首选“节目主持人”(25.2%)低了十几个百分点;“网络红人”的被选率也很低,为5.5%。这说明,网络媒体及其相关制作者或产品不能对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尤其是责任心、规则、谦让等道德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

2.青少年与电影电视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电影电视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不像网络或手机那样大起大落,且始终在青少年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深化中发挥着稳定的作用。从调查来看,涉及电影电视的答项虽不是所有的都被列为首选,但被选率却大都处于第二、第三位,反映出电影电视是青少年比较稳定的喜欢媒体。

第一,看电影电视仍然是青少年休闲方式的重要选择。20.1%和13.8%的学生在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里,喜欢选择“看电视”、“看电影或碟片”。

第二,电影电视是青少年选择的重要道德价值观传播途径。43.7%的青少年觉得从电影和电视媒体中能很好地促进自己的爱国情感、表达自己的爱心。在选择母亲节礼物时,选项“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票2张”的被选率为21.7%,位居第二。选择通过“电影电视”来传递爱心、传播同情心的青少年最多,占被调查者的43.7%。而且,45.8%的学生认为“把故事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让大家去看”是传递一种社会大爱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女生。

第三,从事电影电视工作的人是青少年相对最喜欢的人。在选择双人配合闯关游戏搭伴时,“节目主持人”和“导演或演员”的选项被选最多,分别有25.2%与22.4%的被选率。

第四,电影电视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最广泛。以词语联想题中超过12%连线率所覆盖的德目来看,电视媒体影响德目的数量为11项,位居第一;电影媒体影响德目的数量为8,位居第三,仅次于书报的影响范围9。

(二)媒体影响在道德价值观的类型与范围上存在差异

通过问卷中词语联想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类型或方式影响的德目范围与德目指向类型不同。(见下表)

从此表可以看到,第一,不同的道德价值观类型受到媒体影响的程度不同。青少年受媒体影响最大的道德价值观类型是指向公共生活的德目,其次是指向人类生活的德目,再次是指向国家政治生活的德目,影响相对弱的是指向个人生活的德目,但指向人类和国家政治生活德目受媒体影响的趋势有所加强。其中,6种媒体类型与19个德目中超过12%连线率的分布数表明,指向公共生活的德目覆盖的媒体数最多。规则与合作都覆盖了全部6种媒体类型,利他与诚信分别覆盖5个,这是其他德目所没有的覆盖数。另外,奉献覆盖4个,责任、自律、感恩分别覆盖3个。这说明在提高或加强青少年公共生活道德价值观上,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规则、合作、诚信以及利他等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深化上。指向个人生活的德目的媒体覆盖类型相对偏少,其中自尊与勤劳德目竟然无一个媒体类型覆盖,勇敢也仅覆盖了1个。指向国家政治生活以及指向人类生活的德目受媒体的影响力很有发展空间:一是这两类德目中的爱国和环保分别拥有40.8%和40.3%的被选率,这在本次调查中属于高选率;二是不少未达到15%计入覆盖标准的媒体类型,其被选率多在12%~14%之间,例如,广告在和平德目上的被选率是14%。

第二,不同类型的媒体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影响的范围不同。电视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最为广泛,其次是书报、电影和广告,手机和网络的影响最低。在连词题中,电视、书报、电影与广告、手机、网络超过15%连线率所覆盖的德目个数(总数为19)分别为10、9、8、8、6、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媒体类型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在影响范围上的差异。

第三,不同类型的媒体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力度不同。网络媒体对规则、自律、利他德目的影响力度最大,连线率分别为60.7%、41.1%和37.1%,占据第一、第二、第五位;而且它在诚信、公正、合作德目上的连线率都超过了20%,属于偏高位的连线率。电影媒体对爱国德目的影响力度最大,连线率为40.8%。广告媒体对环保、诚信德目的影响力度最大,连线率分别为40.3%、31.3%。同时,环保、爱国、利他、诚信、自律等也是受媒体影响比较大的德目。手机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力度存在加大的趋势,它与节俭、规则、利他、环保、自律、诚信等德目的连线率都在20%~31%之间,在所有媒体类型中属于连线率偏高的媒体。

(三)青少年对媒体的道德价值观影响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不会受到网络游戏内容的负面影响,有三分之一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道德判断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电影、电视或网络的影响,仅有5.35%的人明确地肯定电影、电视或网络对他们有影响。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受到电影电视、网络影响的青少年,从小学到大学,人数比例逐渐增高。从整体来看,青少年对媒体的道德价值观影响是具有一定判断能力的。

第一,超过95%的学生能够正确地持有媒体参与过程中的道德价值观。对恶搞做法持反对意见并拥有基本道德底线的青少年占到绝大多数,而对恶搞持放任态度的则为极少数。一半稍多的人对恶搞行为持反对意见,而将近45%的人对恶搞的做法持宽容态度,但对侵犯别人隐私和权利的做法表示反对,这说明95%稍多的青少年具有基本的网络传播道德。表示“恶搞是不对的”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人数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对恶搞持比较宽容态度的人数比例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已有关于青少年认为应如何抵制网络传媒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结果——60.5%认为应该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相呼应的。[2]

第二,超过60%的学生能够选择性地分析媒体的道德价值观传播。在对“你相信电影、电视、网络上提出的一些说法吗?在下列选项中,你最不相信的是——”问题的回答中,选择第一项“能与别人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有1 188人,选择第二项“诚实守信,将来才能找到工作”的有899人,选择第三项“要记住别人的帮助,以后好回报他”的有599人,选择第四项“遇到事情不要推卸责任”的有757人,选择第五项“新世纪的小学生,应该多参与公益活动”的有729人,选择第六项“宽容别人,不要怕吃亏”的有1 171人,选择第七项“只有勤劳做事,才能有收获”的有484人,选择第八项“社会是公正的”的有9 020人,分别占到8.0%、6.1%、4.0%、5.1%、4.9%、7.9%、3.3%和60.8%。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第八项“社会是公正的”,占到60.8%,可见一多半的人最不相信的是“社会是公正的”媒体影响。而其他各项所占比例皆在10%之下,又以第七项“只有勤劳做事,才能有收获”为最少,仅占3.3%。这表明,青少年对于媒体的道德价值观传播是有选择性地接受的。

第三,超过50%的学生能够理性对待网络游戏附着的价值观影响。当问及“一款网络游戏里含有攻击、自私、浪费等内容。假如你玩了这款游戏,你会怎样想”这一问题时,选择第一项“网络游戏只是个游戏嘛,又不是真的,我不会受影响”的学生有8 165人,选择第二项“网络游戏太逼真了,我说不定会情不自禁地受点影响”的有3 238人,选择第三项“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受影响”的有3912人,分别占到53.3%、21.1%和25.5%。由此可见,一半略多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受到网络游戏内容影响,而五分之一略多的人表示可能会受到网络游戏内容的影响,还有四分之一略多的人处于模棱两可的心理状态。

三、讨论

(一)媒体影响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在年龄上基本已经形成了差异明显的两类群体

媒体影响下的男女生道德价值状况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调查显示,在13个选择题中,男女生的选择取向一致性很强,相比较而言,女生更相信老师,更爱看电视,在接受公益和勤劳道德价值观方面更易受媒体的影响,但缺乏对网络等媒体影响的明确认知和判断;男生更爱“上网”,更多认为自己会受到电影、电视和网络影响,包括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也包括对合作和诚信道德价值观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差异不显著。

媒体影响下的不同教育阶段类型的学生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两类道德价值状况群:在道德价值认知、判断和选择上,小学生和初中生比较靠近,构成一类道德价值状况群,而高中生与高职生和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认知与判断比较一致,他们又共同构成一类道德价值状况群。调查结果显示,除去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所共同选择的选项之外,在剩下的选项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偏向靠近,而高中生和高职生、大学生的偏向较一致。例如,超过60%以上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明确认为恶搞是不对的,坚决反对任何动机的恶搞,但高中生、高职生、大学生反对恶搞与宽容恶搞的人比较接近,分别都有超过40%和50%的比例;在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上,初中生和小学生偏向于看电视,高职生、大学生和高中生更偏向于看电影或碟片;在选择传播大爱故事的方式时,高职、大学、高中阶段的学生更不喜欢动漫方式,小学生、初中生更偏向读书的方式;上网时,高职、大学、高中偏向选择新闻类,而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多选择知识类;媒体对小学生、初中生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影响较大,选择比例分别为20.6%和15.4%,对高中生、高职生、大学生的责任、宽容、感恩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小学生和初中生相对最能被公益广告如节约用水所打动,高中生、大学生和高职生则更多相信节水广告内容但无意去改变用水习惯;小学生和初中生对父母老师的话比较爱听,高职生、大学生和高中生受电影电视影响更大;在表达亲情时,小学生、初中生更多选择书籍送给妈妈,高中生、高职生、大学生更多选择电影、碟片做礼物;认为自己不会受到网络游戏负面思想影响的人数比例,高职、大学、高中的比例均超过60%,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比例偏小。

(二)以教师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主体仍然以一定优势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但其道德教育者的身份已有出现严重危机的迹象

第一,教师仍然在勤劳、爱、责任、奉献等一些传统德目上以一定优势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师以及书报、杂志作为传统教育主体的寓意,与以网络、手机、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媒体影响源相对。从调查来看,以教师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主体在勤劳、爱等指向个体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道德价值观上对学生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老师教育我们‘成名不是一天的功夫可以完成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而社会上经常出现‘网络红人一夜蹿红’,你会有怎样的想法”的答题中,79.7%的学生选择了“老师说得对,名人在成名之前是要付出许多努力的”的答项,约1 2115人,远远高于选择相信媒体的9.7%答项率。这说明,代表学校教育的教师,在勤劳的道德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一个激励人们要爱国的故事,你觉得从哪里看到或听到最能打动你”的答题中,选择“父母、老师选项的占32.9%,位居第二,仅比“电影、电视”选项低10.8个百分点,却比网络、手机短信”等选项高出近30个百分点。这说明父母、老师在爱国的道德价值观上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果学校要把汶川地震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告诉学生,你认为效果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的答题中,“让老师在班会上做报告,面对面给大家讲”的被选率为14.1%,“把故事印成书籍,发给大家自己去读”的被选率为14.3%,分别位居第二、第三,虽低于被选率为45.8%的“把故事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让大家去看”选项,却远远高于采用手机短信、网络博客的选项。说明传统的教育渠道仍然在同情、感恩等道德价值观的接受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看到‘老师’这个词就联想到什么”的答题中,“责任”、“奉献”被选率分别为58.0%和51.4%,均超过了一半。由于此题的备选词有19个,因此,各个选项的被选可能比较分散,被选率比较低。“老师”在“责任”和“奉献”两个选项中以超过一半的被选率位居所有被选率数值的第二、三位,非常难得。不论这58.0%和51.4%所积聚的学生想表达的是对老师道德价值的希望,还是对老师道德价值的判断,或是老师道德价值对自己的影响,都不能否认,在“责任”和“奉献”道德价值观上,老师可以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远远超过了网络(9.2%和4.6%)、电影(8.8%和15.1%)、手机(9.6%和8.9%)等媒体的作用。

第二,教师已然出现了道德教育者的身份危机。一是教师在一些基础性传统道德价值观上严重缺乏影响力。调查显示,在“看到‘老师’这个词就联想到什么”的答题中,诚信、自尊、勇敢、节俭、规则、合作等基础性德目的词语联想率均为零。基础性道德价值观涉及个体自身生活和公共生活的道德理念和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原始要素,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是青少年作为最基本的人的本质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它们的形成对于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青少年在老师身上却看不到这些基础性道德价值观的存在,自然也接受不到这些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这直接带来教师的道德教育者身份危机。

二是教师在时代性道德价值观上也严重缺乏影响力。调查显示,在“看到‘老师’这个词就联想到什么”的答题中,公正、公益、和平、环保等时代性德目的词语联想率均为零。时代性道德价值观涉及个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以及自然、世界关系中的道德理念与行为,是道德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容,是青少年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但是,青少年却从老师那里接受不到时代性道德价值观的影响。

总体而言,由调查结果来看,大众媒体是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绝对力量,而青少年对大众媒体的道德价值观影响具有一定判断能力。

标签:;  ;  ;  ;  ;  ;  ;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影响的调查与分析_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